王勃吧 关注:1,403贴子:10,656

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年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年龄历来争议纷纭,姚大荣认为是王勃26岁时创作的,《唐摭言》则认为是《滕王阁序》是王勃14岁时的创作,这里借引聂文郁在《王勃诗解》中提出的十点论据,我认为关于王勃14岁时创作滕王阁序一说其中的九点论据还是很强有力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6-24 22:28回复
    一、《滕王阁序》中有“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之语,姚大荣认为“童子”一词人们最易泥视,聂文郁则认为必须泥视。并举出《诗经卫风·芃兰》中“童子佩觿”之句,以及《左传》“童子何知焉”,《论语》“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以及王勃十五岁写的《上刘右相书》“国有大命,不资童子之言”等为例,指出“童子”一词即未成年的称谓,二十六岁则不能再自称“童子”。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06-24 22:43
    回复
      二、《滕王阁序》中还有“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之句,并指出“三尺”为实指,只能形容未成年,这与王勃二十六岁的身材不符,却刚好符合十四岁儿童的身材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2-06-24 22:46
      收起回复
        三、王勃的《秋日楚州郝司户宅遇钱崔使君序》是上元二年,即王勃二十六岁时所作,当时心情是很悲苦的,序文中写道“临风云而解带,眄江山以挥涕”。而《滕王阁序》却不然,它表达了王勃游山玩水的喜悦之情,比如“俨骖腓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等句,虽然也有“兴尽悲来”之句,不过是虚张声势的一笔,根本不影响全文四十四句所渲染描绘出的那种欢欣喜悦的基调,两篇作品所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心境,可以证明两篇作品绝非同赴交趾所作,《秋日楚州郝司户宅遇钱崔使君序》是赴交趾所作,那《滕王阁序》则是赴江南所作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2-06-24 22:59
        回复
          《滕王阁序》不仅在年龄上有争议,内容上也是如此。日版《滕王阁序》与现在流传的有很大出入。如“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大运不齐,命途多绪(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穷且当坚,不坠青云之望(日)”……以及其文最有名的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雾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日)”。而我是比较倾向日版的,尤其是“落霞”这句。为何呢?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2-06-26 01:36
          收起回复
            先说句子,1.据骈文写作要求之一就是对仗(词性相对),若是孤鹜则稍为不妥,而“孤雾”则略为适宜,且更有意境。
            2.《滕王阁序》全名《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很明显的是,已点出写作时间为秋。而秋季傍晚的江面上,难免湿气重,能起雾也并非不可能。
            3.宋,郑清之有诗云:“山横孤雾残霞外,秋在微云疏雨中。”所以,雾与霞是可相对的。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2-06-26 01:49
            回复
              4.日版抄写时间较早,比任何记载其文的文献都要早。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2-06-26 01:58
              回复
                至于写作年龄,不敢肯定。
                但推测一下倒是可矣。日版的是“五尺微命”,说实话,无论是三尺还是五尺,都差不多。《陈情表》云:“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五尺应门之僮。”由此可见。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2-06-26 02:02
                收起回复
                  可以肯定的是王跟随其父赴任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2-06-26 02:03
                  回复
                    补充一点,我之所以不敢肯定王是14岁写的原因:王写《上刘右相书》并呈交,是在麟德时期,刘刚拜行右相,巡行关内。刘看后则很赏识王。
                    所以王要真是14写的滕王阁序,马上又写了篇上刘右相书,不觉时间太紧了吗?
                    当然了,这篇也是有很大争议,有不少人认为不似一少年所作,疑其父伪作。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2-06-26 02:31
                    收起回复
                      搜了下日版《滕王阁序》,错谬之处不胜枚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其荒谬之处:
                      1、王勃文章隶事切典,属对精工。“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杨炯所述)”。何为音训?音即音韵,训即训释。是说王勃文章音韵和谐方面的严谨,字词使用方面的精确。日版传抄的《滕王阁序》在音韵和谐方面出韵出的过于离谱,如“大运不齐,命途多绪。”,音韵上“仄仄仄平,仄平平仄”,而“时运不齐,命途多舛”,音韵上“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又如“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府”,“词府”一韵为“平仄”,下文“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武库”一韵为“仄仄”,国版的“词宗”一词的“平平”韵恰好能够对应上。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2-06-26 10:43
                      回复
                        再如“爽赖发而清风起”,这句的音韵本身上就很有问题,“发”与“起”同属仄韵,就更不用说和后文的“纤歌凝而白云遏”所对应了。其他辞句声韵错谬就不一一列举了。至于为什么不说出律呢,骈文本无固定格律,出韵只是相对上句音韵而言,上句用平声,下句则必用仄声,反之同样。显然,认同日版《滕王阁序》是对骈文音韵的一无所知。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2-06-26 10:43
                        收起回复
                          2、日版《滕王阁序》的字词摘抄可以说是不合常理,首先就说“落霞与孤雾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句,在秋天江面起雾确实难免,这个不可否认。但依常识,江面起雾,难道路面等其他地方就不起雾了吗?既然同是起雾,又何来的孤雾一说?总不可能把中国称之为孤中国吧?唐宋称之为孤唐宋吧?至于你所举的宋诗“山横孤雾残霞外”,我解释下,山上由于海拔高,出现雾气是自然现象,之所以称为“孤雾”,正是因为只有山上起雾,平地不曾起雾,若是平地也起雾,雾气茫茫连成一片,那就不存在孤雾一说。至于齐飞更是荒谬无稽,你见过雾会飞吗?齐又是怎么个齐法?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2-06-26 10:44
                          收起回复
                            其次“写睇眄于中天”更是可笑,“睇眄”是用眼睛看,怎么个写法?你眼睛是笔吗?再有“关山难越,谁非失路之人?”可以说是废话,“关山难越,谁非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不妨连在一起翻译下便知,“关山难以攀越,谁不是迷路之人?江面上相逢,都是来自他乡的远客”,不觉得莫名其妙么?反观国版“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句意就很流畅了,“关山难以攀越,又有谁可怜我这个迷路之人?江面上相逢,都是来自他乡的远客”意思就是没有人可怜我这个迷路之人,至于其他不合常理之句就不一一列举。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2-06-26 10:44
                            回复
                              3、日版《滕王阁序》的字词摘抄不仅不合常理,同样不合常义。如“抚陵云而自惜”,“北海虽遥,妋摇可接”之句,真不怕长卿从土里蹦出来扇你两耳光,庄子掀开棺盖飞你一脚么?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2-06-26 10: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