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万新吧 关注:398贴子:481
  • 0回复贴,共1

提篮桥监狱里的金融奇才—唐万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唐万新执掌的德隆系,总是贴着这样的标签:
中国最大的金融黑洞
建国以来最大的金融证券案
江湖第一庄
资本经营的最高境界
中国拥有上市公司最多,市值最大的民营资本集团
1
发迹:彩扩相片起家
早在德隆事发前,就曾有德隆集团董事会的人员向本报记者讲述唐氏四兄弟的发家史。当时,她讲述唐万新赤手打江山时,脸上泛起的红光记者现在仍能记起,那是一种被“洗脑”后才会有的幸福感,正是这种发自内心的敬佩,才越发让人感觉唐万新本人就是个很难解开的谜。
1964年生在新疆乌鲁木齐的唐万新在唐氏四兄弟里排名最小。尽管唐万新的发家史被传说至“什么赚钱做什么”,但按照德隆人士的说法,唐万新“第一桶金”是靠20前年的“朋友”彩扩社。而那个时候,乌鲁木齐是根本没有彩扩设备的。
这听起来简直不能让人想象,但足够证明唐万新非同一般的大脑。他的赚钱手法说清楚好像很简单,不过在乌市有个小门面,把接来的彩卷集中托运飞往广州朋友拿到后冲印再寄回乌鲁木齐。这简直就像是在两个市场里进行无风险套利,但每个梦想当百万元户的人里又有几人能想到?唐万新很快就因此挣到了60万元。
唐万新后来就广开财路,在将军锁厂、研制过卫星接收器、经销广州“翠竹”牌饲料添加剂、承包过帕米尔宾馆、在北京长安街摆放10张桌子销售人造毛、搞航空俱乐部等一系列举动失败后,甚至还参与了电脑打字名片制作、贸易、提供课辅教材服务、兴办魔芋挂面厂、玉石云子加工厂、小化工厂、服装自选店和软件开发项目等。
这是一个令人咋舌的简历。一切新鲜的机会,唐万新都乐于尝试。虽然最后都失败了,但唐万新还是在20多岁时就显露了非常人的一面。
1993年2月,唐万新注册成立乌鲁木齐德隆房地产开发公司,但没玩成。1994年,他干脆跑到北京新街口,开了当时首屈一指的JJ迪斯科歌舞厅,很成功,据称年盈利达3000万元以上,但对唐万新来说,他并非真正喜欢娱乐业,这个JJ对他来说就是个交际场。
但据德隆的人透露,真正开始构建其德隆帝国的“福地”是西安和武汉。正是在西安的三年时间。唐万新通过“一级半市场”倒卖精密合金、陕西五棉、西安民生、西安金花的法人股开始了新疆德隆发达之路,也正式走进了资本市场。而1994年的武汉国债交易中心,唐万新向海南华银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农村信托投资公司融资3亿元,这笔钱在德隆迅速起家的过程中曾发挥重要作用。
1994年,唐万新才真正找到能大展宏图的实业,这一年,他注册成立新疆德隆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在新疆搞农牧业开发,先后投入2亿多元在新疆各地建立起四个大型现代化农场,首期开发土地10万亩之多。新疆广袤的土地和特殊的优惠政策,使农业成为唐万新最早设想的产业根基。1995年,注册资本为2亿元的新疆德隆国际实业(000159)总公司成立,“新疆德隆”现身江湖。
2
打出“产业整合”概念
1997年5月,德隆在北京召开了“达园会议”,这是德隆历史上颇具转折意义的一场务虚大会。会议上,唐万新基于自己对世界范围内产业调整的判断和王明夫的坐庄理论,确立了由“实业投资”转为“产业整合”的战略定位。日后,产业整合成为了德隆系和唐万新的标志。
产业整合之路,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先控制一定上市公司,然后将手头的实业装进去,必要时改变一下原上市公司的主业或产业概念,然后利用杠杆原理再从资本市场融来更多的钱,顺着产业概念大举并购,整合,整合来的公司想办法搞点托管、委托加工等,迅速实现盈利,方便再融资,再并购,如此来回大循环,以杠杆原理滚雪球,最终成为产业之王。
一位原德隆高层曾透露:唐万新在资本上颇有投机性,但在产业上反而相当认真谨慎,他不是哪个产业都进,选的都是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和制造产业。据说为了研究产业趋势,唐万新还专门养了一个100多人的研究班子,分70多个产业部类,专门研究每个产业的前10强,然后还划分区域,将每个区域内的1亿元规模以上的企业都纳入研究范围。就是在如此严谨的基础上,德隆选定了三大行业。虽然德隆大厦最终轰然倒塌,唐万新彻底输掉了整场战争,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他的三大战役还是相当漂亮,可圈可点。
3
产业整合路径——三驾马车
控股屯河:建立农业根据地
唐万新设想的第一个根基是农业,第一仗也选在了家门口。1996年7月,新疆屯河上市,主业是水泥,今后也准备继续奋斗在水泥产业。1996年10月,德隆择机介入,出资受让了新疆屯河(SH600737)部分法人股,成为第三大股东,第二年又通过控股屯河集团成为第一大股东。也就是从1997年起,唐万新边干边琢磨,踩出了一条令人眼花缭乱的产业整合之路。1998年,新疆屯河在年报中预告,公司从1999年将突破水泥业,转而利用新疆的资源优势,发掘农业和矿产。
外界很快看到了唐万新的第一个目标:番茄酱,后来被形象地称为红色产业。1999年,新疆屯河投资7183万元,引进年产2万吨番茄酱生产线,使新疆屯河的番茄制品收入为4900万元,占其总收入的16%左右,转型正式启动。第二年,唐万新又连续抛出8项蕃茄投资,总额近5亿元,使红色产业的收入达1.88亿元,占到屯河总收入的40%左右,和水泥基本持平,红色农业概念呼之欲出。
2001年,唐万新又追加5项投资后,屯河的蕃茄酱俨然已成国内行业老大,第一个产业整合顺利完成。从1996年介入到2003年收官,屯河无论是销售收入还是产业地位均增势迅猛,1998年公司年收入只有2.11亿元,到2003年,这一数字已经变成22.47亿元,增长10倍多。唐万新还利用屯河平台操作过北京汇源,曾在2001年6月出资5.1亿元合资设立北京汇源,并持股51%,如果不是后来缺钱而提前倒手,德隆仅此一笔投资都足够赚上几十亿。
咬住合金:搭上机电顺风车
在盯上农业的同时,唐万新还瞄上了工业。不过由于羽翼未满,唐万新第一次试手先选了一家小型机电公司,这就是1996年11月刚上市,年收入不过5000万元左右的合金投资。1997年6月,德隆集团及其关联企业北京总府置业分别受让沈阳资产所持有的国家股1500万股和568.5万股,仅以6433万元的代价拿到40%的总股本。
与整合屯河不同,唐万新不再是简单地注资,追加生产线,而是明确沿着既定的产业方向展开一系列收购活动。1998年,合金投资出资9000万元收购了上海电动工具制造商星特浩企业有限公司75%股权,使上市公司年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关键是在收购之余,唐万新还动起了经营手腕,公司当年收入达到2.89亿元,净利润也达到1.02亿元。
1999年,唐万新又借上海星特浩出资2000万元和3210万元收购了苏州太湖电动工具集团公司75%股权、苏州黑猫集团公司80%股权。2000年,他又差点通过合金投资收购美国Murray。对方是世界领先的民用草地花园设备供应商和生产厂家,年销售额约7.5亿美元,虽因种种原因,购并未能完成,但通过合作,合金投资的大部分机电产品都顺利实现出口。一番产业整合之后,合金投资2003年主营业务收入一度达到10.95亿元,相当于1998年销售额的14倍,同时,公司也从默默无闻的机电小兵摇身一变,成为行业主导者。
吞湘火炬:挺进工业最前沿
在唐万新的三架马车中,个头最大,跑得最快,唐万新最得意的还是湘火炬。湘火炬于1993年上市,德隆集团在1997年11月受让株洲市国有资产管理局持有的2500万股国有股(占25.71%),价格为2.8元/股,代价只有7000万元。1998年之前,唐万新对湘火炬的动作并不大,1999年突然发力,先后收购香港鸿本实业、香港鸿源贸易公司和STEVEW.WANG全资拥有的美国MATAUTOMOTIVE,INC.和MIDWESTAIRTECHNOLOGIES,INC两家公司,以及在中国九家子公司75%的股权,汽配行业概念已隐约可见。
2001年起,唐万新明确提出湘火炬将集中做重卡、变速箱及其他核心部件,然后三个平台一起发力,配合湘火炬的主攻。2001年,湘火炬先是与陕西汽车齿轮总厂合资设立陕西法士特齿轮,出资1.31亿元,持股51%。次年又先后出资2.5亿元和2.55亿元,分别与陕汽集团组建陕西重汽,与重庆重汽组建重庆红岩汽车,皆持有51%的股份;同时,还投资3600万元,与东风汽车(600006)合资设立了东风越野车(持股60%),投资超过1亿元组建2家齿轮传动公司。2003年,湘火炬又受让珠海华晨持有的航天华晨汽车50%股权(更名为航天火炬),交易金额达3.60亿元。同年,子公司陕西法士特与行业巨头伊顿公司合资组建了西安伊顿法士特齿轮有限公司,子公司陕西重汽则与德国MAN公司签署了引进技术和长期战略合作协议。
3年大整合之后,德隆花7000万元入主的湘火炬摇身一变,成为主营业务收入高达103.14亿元的巨型上市公司。更有影响的是产业影响力,一番整合之后,湘火炬下辖两家整车企业——陕西重汽和重庆红岩,占据国内载重量15吨以上重型车市场份额的85%;陕西法士特生产的重型车变速箱也占据载重量15吨以上国内市场份额的50%以上,同样极具影响的还有火花塞产销量和主机配套率,均列国内第一。此外,湘火炬旗下公司还能年产空调压缩机24万台,销售列全国第四。
2003年,德隆的雪球达到顶点,成为中国拥有上市公司最多,市值最大的民营资本集团,而且三架马车的速度丝毫未降,势头凶猛,唐万新本人也春风得意,一度当选中国工商联副主席,大有红顶资本家之势。
在三驾马车之后,德隆还炒作过祁连山(600720)、亚华种业、人福科技(600079)、青岛双星(000599)、华北制药(600812)、三峡水利(600116)、秦丰农业等股票。在“无庄不欢”的那个年代,因为有了笑傲江湖的地位,德隆很少畏惧让市场知道其买了哪些股票,唐万新配合坐庄而鼓吹的产业整合,更是让很多不合理的事情看上去很合理。
但人工堆成雪山再大也有融化掉的一天。2004年4月13日,不堪资金重负的德隆系在瞬间倒掉,三驾马车200亿的市值十余个跌停后成过眼云烟,曾经飞在天上的股价现在都在2元徘徊。
4
大厦崩塌
2004年3月,德隆集团资金链危机在市场逐渐传开。当年4月14日,多年高位横盘不倒的德隆“老三股”开始全线跌停,德隆危机全面爆发。随后德隆高层多次奔走监管层和银行系统试图挽德隆大厦于不倒,但均无济于事。
2004年8月,德隆董事局主席唐万新被监视居住。当年8月26日,德隆国际、新疆德隆、新疆屯河及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分别作为合同的甲乙丙丁方签订了《资产托管协议》,华融开始托管德隆资产。
德隆究竟有多少债务,一直没有准确的数字。自2004年8月华融开始托管德隆半年多来,关于德隆的债务窟窿一直是一个谜,华融也没有向外公布德隆的资产状况。
而来自《证券市场周刊》的文章显示,德隆的债务有570亿元之巨!
随着德隆帝国的崩塌,一个除却了光环的真实唐万新,站在了世人面前。
2006年1月19日,江城武汉阴冷潮湿一个的上午,唐万新走上了武汉中院1号法庭的被告席。对于公诉人在起诉书中指控自己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唐万新表示,自己当初力排众议,决心化解金新信托的委托理财危机,出发点是本着归还债务的。
经过两天的紧张审理,20日下午17时40分左右,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450亿元操纵证券交易价格非法获利98.61亿元的德隆系列案主案一审在武汉中院结束。德隆国际、新疆德隆、上海友联三家法人被控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挪用资金罪;唐万新被控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
据《财经》报道,德隆系曾控股、参股企业200家左右,其中含五家上市公司;在德隆系控制和关联的金融机构中,有七家券商、三家信托、两家租赁公司、四家城商行、两家保险公司。
截至2004年10月5日,德隆系总负债达570亿,巨额负债的清理难度可想而知。承担上述债务处理的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总裁丁仲篪表示,将在上半年全面完成风险处置。
5
枭雄低调复出 幕后指点多只翻番牛股
唐万新在2009年10月获假释。
据说唐万新假释出狱后,德隆旧部核心人员曾有一次小范围聚会。据在场人士透露,开始只是谈谈风月,酒过三巡后大家情绪高涨,鼓动唐万新站出来领头共同做点事,唐颇为冷静地说,自己暂时还是“调整状态为主”。
2012年夏季,唐万新在梧桐资本的会议室接待了北京某机构人士,洽谈合作事宜。按照这家机构人士回忆,彼时唐万新依旧十分睿智,对于市场的把握也没觉得有任何的脱节落伍之处。
即便唐万新十分低调,也不能阻挡资本市场对这位大佬的关注。7月2日,伊立浦开盘后便急速拉升封死涨停,阳煤化工、博盈投资同期逆市大涨,消息人士称,上述公司均由唐万新幕后指点。
除了聘用德隆老人之外,梧桐投资、梧桐翔宇与德隆系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


IP属地:四川1楼2022-07-12 11:0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