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吧 关注:2,459贴子:5,326
  • 0回复贴,共1
弟子规》第25集
尊敬的各位老师,尊敬的各位同学们,大家好!请掀开《圣学根之根》第一册《弟子规》,第二十五页的第二行:【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上一节课我们学习到这一句的课文。当我们看到别人有懿德善行,就要立刻想到要向他学习、向他看齐。虽然在目前我们的能力还不能达到,可是要下定决心逐渐的赶上。“见人善,即思齐”,关于“善”字,在《了凡四训》这部书当中,对于“善”的讲解是非常透彻的。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的善恶是非,确确实实不能从表面上去判断,而是要从根本上来看,这就是考验一个人是不是有理智的判断。善有真有假、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有端有曲,在《了凡四训》这本书当中就讲得非常的清楚,所以对于《了凡四训》这部书要认真的学习。这就好像我们人生的一盘棋要如何走好,在这里就教给我们规则,包括如何立命,“命自我作,福自我求”,这当中的理论、方法和表演。当我们在下这盘棋,真正了解它的规则,即使在过程当中有一些曲折,可是日后的生命也能走得有声有色,这就是人生的智慧和功夫。首先,善是有真有假。曾经有读书人去请教中峰和尚,关于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他们说打人骂人是恶,中峰和尚说未必然也,不见得;对人恭敬很有礼貌是善,中峰和尚也说未必然也,也不一定。读书人举了几个例子,中峰和尚都说未必然也。于是他们就请教中峰和尚说:“到底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中峰和尚提醒他们,不能从表面上去判断一件事情的善恶。譬如他要打人骂人,但是通过这个手段,他却唤醒一个人的良知,让他回头向善,利益他人,即使是打人骂人,这也是善。所以存心是非常重要的。譬如你对人很有礼貌,也很恭敬,可是看一件事情要看到它背后的目的和动机,如果他对人很礼貌、很恭敬,但是这背后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即使他对人很礼敬,这也不是善,是虚伪的。从中峰和尚的教导我们可以体会到,一个人所行的究竟是真善还是假善,要从哪里去判断?就要从他的存心来判断。如果他的念头都是自私自利的目的,即使他很恭敬、很礼貌,这也是恶;如果他心心念念是为了利益别人、利益众生,即使他是打人骂人,这也是善的。所以判断善恶要从一个人的存心跟目的来做判断。这是第一条。第二,我们看看是和非,善有是、非。判断一个事情它到底是善是恶,标准也是很微妙的。有的时候我们不能看它眼前的表象,而是要看这件事情事后的影响,它会不会存在某种流弊。我们可以从是、非来判断。譬如在孔子时代,孔子会下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其中有两位学生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位叫子贡,一位是子路。子贡他是一位很成功的商人,经常到别的国家做生意。当时在鲁国这个地方,有一个法律的规定,只要我们的人民在其他的国家有发现鲁国的百姓被卖到其他的国家去做奴隶,你就可以花钱把他赎回来,国家会用同样的赎金来偿还给你。这个规定其实是很好的政策,因为这样就可以鼓励更多的老百姓在国外要爱护自己本国的同胞兄弟。子贡当时就赎了一个人回来,后来官府要偿还给他赎金,可是子贡他很富有,当时他就没有接受赎金。老百姓得知这个消息,就觉得子贡是很清高的人,救人的命,而且还不接受政府偿还给他的赎金。但这件事情传到孔老夫子的耳中,夫子就认为子贡所做的事情并不恰当。为什么?因为圣贤人他看待问题,不会从某一个角度单方面的看问题,而会看它的影响和流弊。孔老夫子就跟子贡说:“我们现在鲁国人,贫穷的人是占大部分,毕竟有钱的人还是很少的。今天因为你家庭很富有,你去把人赎回来,没有要官府的钱。可是其他家境比较困难的穷人,如果到了别的国家看到自己的国人,想要去把他赎回来,他心里就会犹豫,我赎回来,这些钱我假如回去跟官府拿,好像跟子贡比又矮了一截似的;可是我要不拿钱,我自己又付不起钱,所以他去救人就会有顾虑和担忧。”子贡的做法对整个老百姓会产生这样的影响,所以夫子就谈到说:“你这样做就会产生流弊。”流弊就是往后影响不好,有的人就因为这样而不能回到自己的国家。我记得早年,有海外的同修到中国国内来参学。他们去一些寺院道场学习,因为海外的长辈们他们也都很有爱心,他们坐轿子或者是路途上一些费用,就会多给一点钱。但是当时师父上人指正他,说这样做并不好。为什么?你去了之后等于把人家的生活水平、物价给抬高了。本来上山的时候坐个轿子,坐个车也只是几十块钱的报酬,可是你一次给人一百块、两百块,把整个物价的正常规律给打乱了,这样就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再来就会把当地人的贪心增长了。而孔老夫子的弟子,另外一个弟子子路,同样也遇到一件类似的事情。有一天,子路他在路上刚好遇到一个人,他掉在水里快要淹死了。子路是非常有义气的人,见义勇为的人,他马上就把溺水的人从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10-08 12:2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