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圭璋吧 关注:39贴子:347
  • 0回复贴,共1

转贴:金陵人杰之唐圭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唐圭璋
现代词学大家
唐圭璋
现代词学大家
在古城南京北东瓜市一幢不起眼的民居内,曾居住过著名词学大师、作家唐圭璋。逝者生前钟爱的一间不大的书房兼卧室“梦桐斋”里,堆满了各种版本的古诗词书籍,折射出主人当年的嗜好和追求。……
唐圭璋(1901~1990),南京人,满族,字季特,生于光华门一位穷塾师之家。他8岁丧父,12岁丧母,寄居舅父家,靠姐姐做针线、摆小摊艰难度日。他从小酷爱读书,13岁时在奇望街小学校长陈荣之的资助下就学,并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江苏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六合西门平民小学任教,后考进国立东南大学中文系,师从吴梅学习词曲,并开始辑录《纳兰容若词》,笺注《宋词三百首》。
唐圭璋每天步行去校经过大行宫,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利济巷尹家花园的老夫人相中,经介绍,与其孙女尹孝曾相识。孝曾是清代名臣尹继善的后人,幼读家塾,颇有学问。由于门不当、户不对,唐圭璋入赘尹府,但他夫妻志趣相投、感情极深。《南唐二主词汇笺》和《全宋词》等著作的部分书稿即由尹孝曾誊录。虽然工程浩繁,难度极大,但他们夫妇二人乐在其中。在《梦桐词集》中,唐圭璋有多首词回忆了这段美好而艰辛的时光。
中大毕业后,唐圭璋任教于市一女中与中央军校,讲授古典文学和诗词。1937年,饱含他夫妇二人心血的巨著《全宋词》在南京出版,立即受到词学界一致好评。其名载入《民国名人图鉴》。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唐圭璋只身随军校迁至成都,后调至重庆中央大学任教。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回到南京担任《南京文献》的编纂。
解放初期,他先后在中央大学、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学院教授中文和古典文学。他长期讲授唐宋词选,也教元明清戏曲。他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就是常携长笛一支,在课堂上吟词唱曲,以加深学生对词曲意境的理解;在讲授柳永、苏轼、秦观的词作以及《牡丹亭》、《长生殿》等戏曲时,他也会情不自禁地在课堂上用昆曲清唱其中精彩的篇章,使同学们获得一种优美、高雅的艺术享受。作为学有所成的大学教授,唐圭璋对中学语文教学非常关心,不仅热情解答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而且还亲自开办专题讲座。
唐圭璋一生从事词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著述数百万言,尤其在编纂整理词学文献、资料,搜集、整理以及考证、校勘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著述颇丰,主要有《全宋词》、《全金元词》、《词话丛编》、《宋词纪事》、《词学论丛》、《宋词三百首笺》、《元人小令格律》等20余部。
唐圭璋不仅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词学研究的专门人才,而且词学造诣精深,又工于填词。历任江苏省文联理事,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韵文学会会长,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江苏省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南京市第四、五、六届人大代表,南京市文联副主席,《词学》杂志主编等职。1990年,国务院授予他“有特殊贡献的专家”称号。
1990年11月30日,唐圭璋在南京病逝,享年90岁。
http://gov.longhoo.net/2010-04/30/content_2872130.htm



1楼2010-06-23 17:0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