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吧 关注:2,459贴子:5,326
  • 0回复贴,共1

细讲弟子规》第二十九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细讲弟子规》第二十九讲
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们早上讲到朋友之间的道义、信义,也提到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规劝,互相关怀,互相称赞、赞叹。其实当你在赞叹别人的时候,自己已经熏到那一分香。再来是「不言家丑」,最后一个「通财之义」。财分两种,有外财跟内财。内财就是用我们的劳力,用我们的经验智慧去帮助他。俗话又说「救急不救贫」。诸位朋友,什么是贫?没有钱叫贫吗?他没有钱可以再有钱,只要他有志气,只要他肯学习。所以怕就怕在他连志气、连学习的心都不愿意,那才是真正的贫穷。所以当对方他是这样的态度,你可能拿钱帮助他,他愈来愈依赖,甚至于愈来愈觉得理所当然。可能我们本来是想帮助他,到最后反而害了他。
所以帮助人也要用我们的智慧,不然会以善心行恶事。比方说,对方他没有家庭责任感,他常常出去喝酒,来跟你借钱。你要不要借给他?不行。但是你也不会把他赶出去,因为这样会结怨。你就把他找进来坐一下,你只要很有原则,他就动不得你的钱。但是坐一下,每次给他一句、两句做人的道理,甚至于给他一些你在工作当中的实际经验,或者自我砥砺的经验,告诉他,让他可以在智慧,或者在做事的能力上能够有所积累。当然一定要准备一本书《弟子规》,拿给他。大人都要面子,你不要说:你给我好好学好这一本,你这一本都没学好。不要这样讲,我们讲话要善巧方便说:你有儿子,你儿子满可爱的。反正你就挑好的讲,你孩子很可爱,这一本给你孩子学,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但是我们中国圣贤人讲,教育是「上所施,下所效」,所以我们为人父母要做好榜样给孩子看。你又没有说他没有做好榜样,对不对?就这样子劝告他,相信一点一滴也会让他的观念慢慢转变。这也是要来自于我们的存心,真正相信「人之初,性本善」,这样的真诚、这样的平等心我们才提得起来。

所以我们有「通财之义」,这个财不只钱财,还指着我们的这些经验、这些智慧。等他已经学习到这些经验、方法、智慧了,相信他也可以把自己的家庭经营得很好。所以你这个帮忙,不只帮一时,还是帮一世。这是我们提到朋友之间不用言语的道义、信义。除了五伦关系应该有这些义务之外,我们也要回想今天有这么好的圣贤教诲是如何产生的?是几千年来这些圣哲人流血流汗,很多刻骨铭心的经历,才留下了这些精粹的智慧,绝对不是偶然的。刚好我在好多年前,听到我的老师释净空教授在谈一段道理。他就说:全球四大古文明,现在只剩下一个。哪一国?中国,标准答案。是不是这四大古文明的老祖宗在神明面前,然后神明说:来抽签,谁抽到了不用灭亡,谁就不用灭亡。那刚好中国的老祖宗抽到,太好了不用灭。是不是这样?有果必有因。所以为什么其它古文明灭了,为什么中国没有灭?决非偶然。所以我的师长这一段的叙述,让我整个的注意力都集中起来,因为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接着师长又说,因为老祖宗他知道太多的人生,比方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很多人到四十岁、五十岁突然回头看看几十年来走过的路,他会忽然有一种感慨。他说:假如让我人生重来一次,我一定有很多过失不会犯。人生假如处处有这样的遗憾,那就不圆满。所以因为中国的祖宗他了解到假如智慧不传承,那每个人的人生可能都要从头开始摸索。所以基于对于他后代子孙,甚至于全人类的厚爱,他希望能把智慧几千年传承下来而不断。所以就发明了一个传承智慧的工具,叫做「文言文」。
一个人能够做出非常伟大的事,绝对都是从他那一念心开始的。所以有这一分慈爱就会有好的方法。所以老祖宗观察到,语言跟文字假如不分开就传不下来。比方说我们想一下,罗马有没有留下一些文字?有,罗马还留下很多文章,现在谁看?历史学家还不一定看得懂,考古学家。这些两河流域有没有文字留下来?有。现在没几个人看得懂,连字都看不懂,里面的义理那更是不可能看懂。所以我曾经也跟一位朋友交谈,他说他离开故乡二十来年,再回去的时候,跟这些亲友聊天,已经有很多词语他听不懂,或者我听不懂。所以语言二十年就有一个小变化,两百年大的变化。假如写文章跟你讲话完全一样,那二千年前人写的文章你有可能看得懂吗?你绝对看不懂。所以了解到这一点,所有写文章不用当时候的语言,用什么?文言文。所以几千年来所有智慧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写出来的。当我们懂得文言文,我们可以直接当二千多年前孔老夫子的弟子,也可以当孟夫子的弟子。所以这文言文就可超越时空去学习圣贤的智慧,所以文言文是我们老祖宗给后代子孙最大的恩泽。
当我话听到这里,内心很惭愧。因为我的语文一直都不好,在高中的时候,常常上文言文都上到打瞌睡。突然听完这席话,觉得老祖宗用他的生命来成就我们,而我们却把它丢到哪里?丢到垃圾桶里面去。所以当场眼泪就掉下来,这是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10-12 09:3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