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城建吧 关注:436贴子:1,732

描写…郑州…古诗词荟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郑州是一个被考古发现的古都,也是历代史书里频频出现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文献中,郑州有亳城、亳邑、管城、管邑、管州、荥阳、荥州、郑州等别称,中国历史上许许多多重大历史事件都与郑州有关。今天的郑州市区,不仅有很多的仰韶文化和夏商周文化遗址,在历史上也有像文庙、城隍庙、夕阳楼、仆射陂、管城驿、开元寺、候月台、伏波亭、东里书院等古代名胜,很多描写郑州的古诗词里都提到了这些郑州名胜。
下面列出描写郑州的古诗词 30 首(包括李白、白居易、苏轼、刘禹锡、韩愈、李商隐、王维等的诗词)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10-27 07:07回复
    〖第一首〗
    《登郑州夕阳楼》
    唐 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
    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
    不知身世自悠悠。
    【解读】夕阳楼为唐代郑州市区名胜之一,是唐宋八大名楼之一,历代骚客文人写夕阳楼的作品很多。夕阳楼旧址在郑州火车站附近的郑州商城内城西南角。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世浮沉的感伤,当时作者好像是到郑州投奔朋友。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10-27 07:08
    回复
      〖第二首〗
      《管城新驿记》
      唐 刘禹锡
      驿于城中,马日遽不时。
      四门牡键,通夕弗禁。
      请更于外,遂永便安。
      【解读】郑州自古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在唐代也是一些重要道路的交汇点。 管城驿是中国古代驿站制度的标本。唐代鼎盛时,管城驿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唐帝国衰落之后,全国很多的驿站都荒废了,管城驿依然兴盛,可以看出唐代郑州的重要。 管城驿因为车流量人流量太大,导致城市交通拥堵,后来在郑州城外(依然在今天郑州市区)建设新的管城驿。刘禹锡是郑州荥阳人,管城驿的长官是其好友,这是管城新驿建成后,刘禹锡在郑州市区留下的作品。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10-27 07:08
      回复
        〖第三首〗
        《宿郑州》
        唐 王维
        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
        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
        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
        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
        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
        虫思机杼鸣,雀喧禾黍熟。
        明当渡京水,昨晚犹金谷。
        此去欲何言,边穷徇微禄。
        【解读】诗人早上离开洛阳,晚上到了郑州。王维是著名的田园诗人,本诗描写的也是郑州的田园风光。郑州是中原这块风水宝地中的膏腴之地。
        位于郑州市东大街的郑州文庙,始建于东汉,是全国仅次于曲阜孔庙的第二古老的文庙,与洛阳白马寺几乎同期而建。郑州文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2-10-27 07:09
        回复
          未完待续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2-10-27 07:09
          回复
            〖第四首〗
            《酬郑州权舍人见寄二十韵》
            唐 刘禹锡
            朱户凌晨启,碧梧含早凉。人从桔柣至,书到漆沮傍。
            抃会因佳句,情深取断章。惬心同笑语,入耳胜笙簧。
            忆昔三条路,居邻数仞墙。学堂青玉案,彩服紫罗囊。
            麟角看成就,龙驹见抑扬。彀中飞一箭,云际落双鶬。
            甸邑叨前列,天台愧后行。鲤庭传事业,鸡树遂翱翔。
            书殿连鳷鹊,神池接凤凰。追游蒙尚齿,惠好结中肠。
            铩翮方抬举,危根易损伤。一麾怜弃置,五字借恩光。
            汝海崆峒秀,溱流芍药芳。风行能偃草,境静不争桑。
            转旆趋关右,颁条匝渭阳。病吟犹有思,老醉已无狂。
            尘满鸿沟道,沙惊白狄乡。伫闻黄纸诏,促召紫微郎。
            【解读】这首诗值得玩味。溱流和鸿沟都是郑州地名。刘禹锡祖籍洛阳,从曾祖父时迁居郑州荥阳,死后葬于荥阳,荥阳市建有刘禹锡公园。刘禹锡才情很高,一生仕途坎坷,但乐观向上。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2-11-08 20:16
            回复
              〖第五首〗
              《过鸿沟》
              唐 韩愈
              龙困虎疲割川原,亿万苍生性命存。
              谁劝君王回马首,真成一掷赌乾坤。
              【解读】鸿沟是郑州西北的一处运河,沟通黄河和淮河水系,在秦汉时期非常重要。刘邦和项羽曾经在此征战,象棋上的楚河汉界就是指鸿沟。刘邦和项羽在郑州荥阳展开的成皋之战,是刘邦由弱变强的转折点,是奠基大汉王朝的关键之战。后来,刘邦在郑州汜水之阳称帝,建立大汉王朝。郑州新郑人张良,是刘邦能够得天下的一个关键人物。刘邦和薄姬在荥阳生下了汉文帝刘恒,刘恒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开明帝王,开启了文景之治。秦代在荥阳设置三川郡,西汉在荥阳设置河南郡,管辖今天的郑州、洛阳、开封大片土地。荥阳郡冶铁作坊,多项冶铁炼钢技术世界领先,这种发达的炼钢技术,在汉帝国对匈奴的战争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荥阳是郑州的别称之一。今天郑州东大街的郑州文庙,始建于东汉,是全国仅次于曲阜孔庙的第二古老的文庙,与洛阳白马寺几乎同时而建。郑州城隍庙,供奉的城隍正是楚汉战争时期的武将纪信。郑州的汉文化非常厚重,刘邦能够得天下,汉朝能够坐稳江山,跟郑州密切相关。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2-11-08 20:16
              回复
                〖第六首〗
                《经溱洧》
                唐 白居易
                落日驻行骑,沉吟怀古情。
                郑风变已尽,溱洧至今清。
                不见士与女,亦无芍药名。
                【解读】 溱洧是郑州新郑的两条河流,诗经中就有一首《溱洧》。 白居易出生于郑州新郑,一直长到12岁。白居易12岁那年,河南一带发生战事,其父白季庚便送儿子到符离避乱。从此,白居易就离开了故乡新郑,开始了四处漂泊的生活。白居易一生漂泊,但他最美好的童年却是在郑州新郑度过的,唐代郑州管辖新郑。大和元年(827年),56岁的诗人从苏州卸任回洛阳途中,特意取道新郑,在溱洧水河边流连,浓浓乡情也随之涌上笔端。他在东郭宅住了一个晚上,抚今思昔,感慨万千,儿时情景,历历在目,恋乡深情,溢于言表,写下了这首《经溱洧》。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2-11-08 20:17
                回复
                  〖第七首〗
                  《宿荥阳》
                  唐 白居易
                  生长在荥阳,少小辞乡曲。
                  迢迢四十载,复向荥阳宿。
                  去时十一二,今年五十六。
                  追思儿戏时,宛然犹在目。
                  旧居失处所,故里无宗族。
                  岂唯变市朝,兼亦迁陵谷。
                  独有溱洧水,无情依旧绿。
                  【解读】从白居易这首诗可以知道他出生于郑州新郑,溱洧是新郑的两条标志性河流。荥阳是郑州的别称之一,郑州市区在唐代曾经有一段改称荥阳郡,下辖12县,就包括新郑县。这首诗描写了对自己在故乡童年生活的回忆,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此后,诗人虽然没有再回故里,但是故乡的优美风光、丰富物产、历史名人、郑风名诗等时时出现在他思乡的梦中,并在他的诗篇中得到充分展现。在他的许多诗篇中我们都可以找到这样的关键词:轩辕、郑国、子产、东里、遗爱、张良、留侯、溱洧、郑风、东郭、枣树等,都留着故里的深深烙印。
                  会昌六年(846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白居易写下了《醉吟先生墓志铭》,仍然不忘故里:“大历七年正月二十日,生于郑州新郑县东郭宅。”
                  白居易祖籍太原,曾祖父时迁到了渭南,祖父时就迁到郑州新郑了。白居易出生于新郑,白居易故居在新郑的工地上还被发现了。在新郑市辛店镇现在还保存有白鍠墓、乐天祠等与白居易密切相关的文物遗存。在辛店镇辛店村,这里还留下了很多白氏后裔,并建有白氏祠堂。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2-11-08 20:17
                  回复
                    〖第八首〗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北宋 苏轼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归人犹自念庭帷,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垅隔,但见乌帽出复没。
                    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路人行歌居人乐,僮仆怪我苦凄恻。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寒灯相对忆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解读】北宋大文豪苏轼在郑州西门(今天二七广场东侧顺城街跟东大街交汇处)与他的弟弟苏辙道别。 苏辙也在郑州写有一些诗词作品。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2-11-08 20:18
                    回复
                      〖第九首〗
                      《桑林祷辞》
                      商代开国君主 商汤
                      政不节欤?使民疾欤?何以不雨,至斯极也?
                      宫室荣欤?妇谒盛欤?何以不雨,至斯极也?
                      苞苴行欤?谗夫兴欤?何以不雨,至斯极也?
                      桑林:古地名,在今荥阳市区西北16公里汜水镇东汤王庙沟一带。
                      商汤六问成为古代帝王对自己政绩反省的重要指标。商汤建都于今天郑州市区的郑州商城。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2-11-08 20:18
                      回复
                        〖第十首〗
                        《述行赋》
                        东汉 蔡邕 ( 蔡文姬的父亲)
                        经圃田而瞰北境兮,悟卫康之封疆。
                        迄管邑而增感叹兮,愠叔氏之启商。
                        【解读】 莆田为郑州东区一带的地名,列子就是莆田人。列子曾经著有《列子--汤问》,有很多与商汤有关的内容。 管邑就是今天郑州市区,商代在此建都后,周代在此建立管国,之后变成管邑、管城,今天为管城区。 启商, 应该就是开启商朝。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2-11-08 20:19
                        回复
                          〖第十一首〗
                          《送崔中丞赴郑州》
                          唐 姚合
                          仆射陂前郡,清高越四邻。
                          丹霄凤诏下,太守虎符新。
                          雾湿关城月,花香驿路尘。
                          连枝相庭树,岁岁一家春。
                          【解读】 仆射陂是郑州市区古代文化名片,是一个类似杭州西湖的风景秀丽的湖泊,位于郑州商城内城墙东南。郑州非常有必要引熊耳河水复建仆射陂。前两句,尤其是第二句显示郑州地位很高。 实际上,唐代也是郑州的鼎盛时代,唐高祖李渊曾任郑州刺史,唐太宗李世民幼年时期曾经生活在郑州。郑州市区的唐文化也很厚重,许多著名诗人都在郑州市区留下诗篇。公元583年,始有郑州之名。
                          唐代郑州八景之一--------古塔晴云。从这张图,可以看到开元寺,开元寺塔,东里书院,子产祠等郑州古代名胜。开元寺塔和夕阳楼是郑州古代的地标性建筑。开元寺塔旧址在塔湾路,梁思成曾经专门从北京到郑州看此塔,此塔建国后被毁。
                          〖第十二首〗
                          《郑州献从叔舍人袖》
                          唐 李商隐
                          蓬岛烟霞阆苑钟,三官笺奏附金龙。
                          茅君奕世仙曹贵,许掾全家道气浓。
                          绛简尚参黄纸案,丹炉犹用紫泥封。
                          不知他日华阳洞,许上经楼第几重。
                          【解读】李商隐祖籍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这是在郑州送给朋友的卷轴,内容充满仙气。唐代道教是国教。唐玄宗就曾经封郑州人列子为冲虚真人。


                          IP属地:河南13楼2022-11-11 19:46
                          回复
                            〖第十三首〗
                            《送郑州严员外》
                            唐 罗隐
                            欲将刀笔润王猷,东去先分圣主忧。
                            满扇好风吹郑圃,一车甘雨别皇州。
                            尚书碛冷鸿声晚,仆射陂寒树影秋。
                            从此文星在何处,武牢关外庾公楼。
                            【解读】本诗有人说是杜甫作品,也有人说唐代诗人罗隐的作品。
                            郑圃指郑州莆田。 仆射陂是古代郑州商都内城东南的一个风景秀丽的湖泊,是郑州古代名胜,许许多多描写郑州的诗词作品里都有仆射陂、夕阳楼等郑州名胜。 武牢关即虎牢关,也是郑州名胜。
                            〖第十四首〗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唐 李白
                            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飞蓬。
                            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
                            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
                            赤精斩白帝,叱咤入关中。
                            两龙不并跃,五纬与天同。
                            楚灭无英图,汉兴有成功。
                            按剑清八极,归酣歌大风。
                            伊昔临广武,连兵决雌雄。
                            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
                            战争有古迹,壁垒颓层穹。
                            猛虎啸洞壑,饥鹰鸣秋空。
                            翔云列晓阵,杀气赫长虹。
                            拨乱属豪圣,俗儒安可通。
                            沉湎呼竖子,狂言非至公。
                            抚掌黄河曲,嗤嗤阮嗣宗。
                            【解读】广武,即郑州荥阳广武镇,刘邦和项羽曾经在此征战。李白这首诗也是写这个历史事件。刘邦斩白蛇起义,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第十五首〗
                            《永福湖和杨郑州》
                            唐 贾岛
                            积水还平岸,春来引郑溪。
                            旧渠通郭下,新堰绝湖西。
                            嵩少分明对,潇湘阔狭齐。
                            客游随庶子,孤屿草萋萋。
                            【解读】郑州,郑溪,嵩少, 表明本诗写的是郑州。贾岛也是唐代著名诗人。


                            IP属地:河南14楼2022-11-11 19:46
                            回复
                              〖第十六首〗
                              《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
                              唐 胡令能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解读】本诗又名《咏绣障》。胡令能是唐朝诗人,郑州中牟县人,生活在今天的郑东新区圃田一带。圃田,是列子的家乡。胡令能对列子推崇备至,时常祭祀列子。胡令能深受列子的影响,成就了一副道家风骨。他宁可像列子一样逍遥于世,也不愿意劳心劳力,为仕途功名去奔走。他自幼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传说诗人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诗4首。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入选小学语文课本,是一首家喻户晓的诗歌。
                              〖第十七首〗
                              《驻跸郑州》
                              北宋真宗皇帝:赵恒
                              款谒已伸祈福意,巡方因慰徯徕心。
                              都畿仰望和銮至,关辅欢迎警跸临。
                              地志周爰风俗美,郡民遍洽渥恩深。
                              国侨遗爱常如在,百执宜思继德音。
                              【解读】郑州在宋代的地位也很显赫,郑州的宋文化也非常厚重。宋太祖赵匡胤和柴荣曾经在郑州市区结拜,在郑州市区经营陶瓷生意。宋代很多宰相曾经在郑州市区任职或生活过,仅仅郑州市区在宋代就出了很多名人。
                              真宗皇帝这首颇无诗味的诗,大意是说:“你们多次恳求,已经表达了祈福的意向;我来巡视郑州,为了慰藉你们长期的盼望。京畿之内,臣民们仰望着銮驾的到来;关辅重地,尔等欢欣鼓舞迎接你们的皇上。郑州方志中,周详地记载着淳美的风俗;郡民们和睦融洽,总能够铭记着皇恩浩荡。子产爱民的遗风,将永远在郑地光大发扬;希望各位臣僚,要时刻不忘继承前贤的理想。” 这首诗虽然读起来味同嚼蜡,满是“皇帝诏曰”的味道,却反映了北宋时期郑州政治地位的重要,具有史料价值。皇帝每到一处先看地方志书,这又可见地方志的重要。
                              〖第十八首〗
                              《赐端明殿学士曾公亮赴郑州》
                              北宋仁宗皇帝:赵祯
                              儒术明师法,才能举德輶。
                              词林成惜别,郡绂是勤求。
                              罢直鳌番夜,前驱隼建秋。
                              国门三舍近,无阙贡嘉猷。
                              【解读】曾公亮是在皇佑四年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的,外放的原因《宋史》未载,但从仁宗皇帝亲自赠诗(当时得说“赐诗”)“宠行”来看,肯定不是贬抑,应该是作为“第二梯队”重点培养“下去锻炼”的,不过曾公此时已经五十五岁,到该提前退休的年龄了,“后备”得有点晚。此诗首联是对曾公亮的称赞,说他明于儒术,才能出众。次联表示惜别并寄予期望,要求他在郑州岗位上勤勉工作。第三联是抚慰之词,说免去他在朝廷上的冗杂事务,是为了给他创造新建树的机会。尾联说:郑州离京都距离不远,希望不要忘掉多给朝廷提出决策参考。《宋史·列传第七十一》记载,曾公亮知郑州后,“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看来没有辜负朝廷的期望。后来曾公亮被仁宗擢为宰相,也许与郑州水土的养育不无关系。宋代很多著名宰相曾经在郑州市区任职或生活过。
                              〖第十九首〗
                              《宿荥阳宁氏园》
                              北宋 苏辙
                              喧卑背城市,旷荡临溪水。
                              车流溯绝壁,河润及桃李。
                              居人有佳思,过客得新喜。
                              中桥一回顾,欲入迷所自。
                              【解读】元祐二年(1086)九月下旬,苏轼其弟苏辙从京城汴梁出发,携带在朝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的苏轼撰《西京会圣宫应天禅院奉安神宗皇帝御容前一日奏告永裕陵祝文》前往巩县永裕陵,过郑州、宿荥阳宁氏园,作《宿荥阳宁氏园》《荥阳唐高祖太宗石刻像》〈并叙〉诗。
                              〖第二十首〗
                              《荥阳唐高祖太宗石刻像》
                              北宋 苏辙
                              〈叙〉云:“荥阳大海院高齐石像二,高不数寸,而姿制甚妙。唐高祖为郑州刺史,太宗方幼而病甚,祷之即愈。因各为一碑,刻弥勒佛,且记其事,至今皆在。元祐二年九月,祭告永裕陵,过而观焉,作小诗以授院僧。
                              谁言肤寸像,胜力妙人天。
                              欲疗众生病,阴扶济世贤。
                              身微须覆护,眼净照几先。
                              岂为成功报,犹应历劫缘。
                              【解读】荥阳大海寺位于郑州西二十公里处,初建于北朝时期,盛于唐,北宋时,大海寺仍具较大规模,清代大海寺仍在,但没有明确的资料证实大海寺具体废止时间。1976年,大海寺遗址出土一批苏辙目睹过的石刻佛教造像,分别为造像碑一座、坐佛8尊、菩萨18尊、菩萨头像10尊等共约40余尊造像。据出土石刻碑文记载,年代最早为北魏孝昌元年(公元525年)的造像碑,最晚至宋元丰4年(公元1080年)的释迦立佛。成为郑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2008年1月22日,河南省荥阳大海寺举行重建大雄宝殿圣像暨地藏阁、普贤阁、文殊阁、观音阁四菩萨圣像开光法会。
                              十月初四,苏辙离西京返回京城汴梁,过郑州谒列子观,赋《御风》一篇,题下原注:“题郑州列子祠”。文末云“欲书之屋壁而未暇也。既还京师,录呈太守观文孙公。二十三日,朝奉郎、中书舍人苏辙书。”《御风》收入《栾城集》卷十八。


                              IP属地:河南15楼2022-11-11 19: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