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论吧 关注:84,983贴子:1,177,877
  • 34回复贴,共1

比车站佯谬更难理解的 滑落悖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该贴已被相对论吧屏蔽
滑落悖论
如图9-5所示:有一根长度为2l的长杆在地面上以速度v自左向右匀速滑行,而长杆前方的地面上恰好有一个长度为l的洞口,请问滑杆会不会掉落到洞口中?问题本身非常简单,而且看起来和车站佯谬非常相像,但解决起来却非常困难!

如果我们不考虑相对论效应,直接把滑杆的中点O放在洞口左侧的O’点时,它刚好有一半的长度OA能够搭在地面上,另一半长度OB则在洞口上悬空。如果我们把长杆看作一根杠杆,那么O’所在的位置就是它的支点,由于OA = OB = l,所以长杆左右两侧的重量和力臂都是相同的,于是长杆恰好可以停在洞口O’处,不至于滑落到洞中。
但是,如果长杆以速度v运动起来以后呢?如果我们选择地面作为参考系,那么由于相对论效应,长杆就会在运动方向上发生收缩,这会使得它的总长度小于2l,也会使得OA和OB的长度小于l。如图9-6所示:如果我们从地面上的O’点观察就会发现,当O滑过的瞬间,由于OB<O’B’,所以右侧的B点还不会到达B’点,此时,如果O点继续向右滑动一小段,O’右侧的重量和力臂就会大于左侧,于是长杆必将滑落到洞中。

如果结论只是如此,用狭义相对论也不难解释。但问题在于,如果我们选择长杆为参考系却会发现,过程将如图9-7所示:长杆本身处于静止状态,是地面上的洞口O’B’在向左移动。在静止状态下,洞口O’B’的长度等于l,但当洞口O’B’运动起来以后,由于相对论尺短效应,O’B’的长度就会发生收缩,导致其长度小于静止的长度l,小于OB这半根杆长,因此长杆就不会滑落到洞中,可以顺利通过洞口。

请注意:如果我们不讨论长杆是否滑落的问题,而只是把长杆上AB的长度和地面上A’B’两点的间距作一番对比,该问题就和车站悖论完全相同了,答案完全可以是:从地面上看,A’B’>AB;从长杆上看,A’B’<AB。尽管两种说法相互矛盾,但我们完全解释为:同时只是一个相对概念,长度只是一个相对概念!但现在的情况却完全不同了,长杆究竟是否跌落洞中是一个物理事实,而不再只是我们头脑中的一个概念!显然,与车站佯谬相比,这个问题要刁钻的多!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回归到相对论的本质,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所谓运动参考系中的物体变短究竟是什么含义,以下是我们在车站悖论中充分讨论过的结论:
如果我们站在地面上O’点观察,就会发现:当AB分别从A’B’两点经过时,我们在中点O’会先收到A经过A’的消息,后收到B经过B’的消息。由于A’B’到O’点的距离相等,所以消息延迟的时间也就相等,这就证明在A经过A’的那个时刻,B还没有达到B’点。因此,地面上的观察者会认为,地面上A’B’的长度大于横杆AB的长度。反过来,如果我们站在长杆AB的中点O处,也会发现:自己先收到了B经过B’的消息,后收到了A经过A’点的消息,由于O也是AB的中点,消息从AB两处到达O点的延迟也是相同的,所以,长杆中点的观察者当然就会认为A’B’的长度小于横杆AB了。
也就是说,问题的焦点出在“同时性”上,A’经过A点以及B’经过B点的时间究竟是同时发生的,还是一前一后?当我们在车站佯谬中讨论这一问题时,甚至分别在列车和站台的两端放置了激光发射器来做检测,由于“同时”的相对性,即使在激光发射器的辅助下,双方也仍然坚持认为对方的长度发生了收缩,自己的长度比对方更大,并且会埋怨对方的激光发射器没有“同时”发射。但滑落悖论的难点在于,地球引力可不是激光发射器,当使用激光发射器时,双方的观测者可以相互抱怨,但谁又能去指责地球引力呢?难道说地球对长杆的引力先在B点发生,后在O点发生吗?显然不能!那么,这个问题究竟该如何处理呢?
接下来,我们先公布这一问题的结论,再详细分析其中的原因。问题的答案非常简单:长杆运动起来以后,一定会滑落到地面的洞中。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这个结论很容易就可以得到。关键是,如果我们选择长杆作为参考系,该如何解释这样的结果呢?其实,如果我们站在长杆的O点处仔细观察以就会发现:A’B’的长度的确已经缩短了,根据狭义相对论的结论,缩短的后长度A’B’为:

然而,这是否就能证明O’B’的长度也按照同样的比例缩短了呢?不能!我们在物理实在一节中曾经讨论过,当两个参考系发生相对运动时,中点的概念也不再是绝对的。虽然从地面上看来O是AB的中点,但从长杆的中点O看来,O’根本就不是A’B’的中点!如果我们假设长杆静止,地面在运动,且长杆不会滑落到洞中,结果就会如图9-8所示:

当我们站在长杆中点O观察时就会发现,洞口O’B’正在以速度v自右向左的运动。由于存在时间延迟,当在洞口左侧的O’点经过O点的瞬间,我们在O点不能马上观察到A’经过A的消息,也不能马上观察到B’经过B的消息。只有在O’经过O一小段时间以后,我们才能收到B’经过B的消息。注意:此时,O’已经经过了O点,B’却刚刚到达B点,因此我们即使选择长杆为参考系,也只能认为O’B’的长度大于OB。假设长杆没有掉落的话,等B’通过B点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就可以收到A’经过A点的消息。是的,在长杆中点O看来,由于B’先通过,A’后通过,总体而言,我们的确可以判定:地面上的距离A’B’要小于杆子的总长AB,但是洞口的长度O’B’却大于长杆的一半儿长度OB。
对此,我们只能解释为:地面的洞口O’B’延长了较小的一段距离,但地面O’A’却缩短了较大的一段距离。由于O’B’>OB=OA>O’A’,所以在长杆中点O处看来:O’点不再是A’B’的中心。因此,即使我们选择长杆作为参考系来观察会发现,长杆还是会滑落到洞中。如果此时我们真的站在长杆上,也就只能这样抱怨:在地面上挖坑的人太不厚道了,他们选择的O’点根本就不是A’B’的正中心,他们为我们挖的坑实在太大了。
那么,同样是相对运动的参考系,为什么长杆就要这么倒霉呢?别着急,如果我们改变一下挖坑的位置就会发现,其实,长杆上也不一定就这么不走运。
如果我们不是在长杆的前面O’B’部分挖坑,而是选择后面O’A’挖坑,情况可就完全不同了!假设在长杆通过前,地面O’B’处没有坑洞,而是在长杆的中点O通过O’的瞬间,O’A’的一侧突然出现了一个长度为l的坑洞,那么长杆就可以毫无影响的顺利通过了。如图9-9所示:从在长杆的中点O处看来,O’B ’的长度仍然大于长杆的一半,但由于A’B’的长度小于杆长,所以O’A’的长度远远小于长杆的一半,于是长杆自然就能顺利通过了。

上述分析表明,所谓尺短现象只是一个总体效果。当一个材质均匀的物体经过我们身边时,如果我们站在参考系内的某个指定的位置观察,就会惊奇的发现:虽然总体而言,物体在运动方向上的长度缩短了,但是物体远离我们的部分在运动方向上缩短了,朝向我们的部分延长了,而物体的中点沿着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偏移。


1楼2022-11-04 12:23回复
    滑落佯谬的结论应该是两个都会掉,因为相对论不存在刚体,杆子伸出洞后没有支持力的部分必然要向下弯曲最终装在右壁上。你可以取一个杆子尺缩后比洞短,洞尺缩后比杆短的极端情况来考虑


    青铜拳手
    贴吧拳王争霸赛中累计获取30场胜利,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11-04 23:09
    回复
      抱歉,上面说的O'A'一侧突然出现一个大洞的说法不是很严谨,因为地面限落变成一个大洞存在左右两边的同时性问题,我的意思是,如果在O通过O'的瞬间,O和O'同时发现了后边儿的O'A'陷落的大洞,这就意味着A'先陷落O'后限落,在这种条件下,上边儿的杆应该是可以通过的,因为它们看到的A点要比A'点更靠左,左侧地面的支持力矩还能传递到O点,让它不向左下方扭转!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2-11-04 23:32
      收起回复
        相对论中不存在刚体是对的,当洞在右侧时,右侧伸出去的部分一定会向下弯曲也是事实,但我们在实验时可以故意把右边儿的地面做矮那么一点点,使矮的这一点点刚好等于静止状态下的杆弯曲的程度,这样实验就可以进行了。但即使这样设计了,实验结果仍是杆会滑落。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2-11-05 07:31
        收起回复
          悖论本身就不成立!就如同在问“关公战秦琼,谁厉害?”,在相对论里,没有逻辑关系的两个事件,在不同参照系内,发生的顺序是可以不同的。所以,悖论中各自的答案都是正确的。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2-11-05 16:47
          收起回复
            相对论论文推导过程有1个错误.
            主观认定物体运动速度不能超过光速。论文中没有提到物体运动速度不能超过光速,但在推导过程中却从原点发射光线去追赶运动坐标系原点并反射回来,显然如果运动坐标系的速度大于光速就不可能。
            这样事先假定物体运动速度不能超过光速,结果就是如果物体速度大于光速,相对论公式就会出现负数开平方,没有意义。
            所以,相对论必须再加一个假设前提,物体运动速度不能超过光速,推导过程才是正确的。
            但是,很明显,这个假设是错误的。比如,2部背靠背的雷达,同时反射的雷达波的相对速度就是2倍光速。


            IP属地:广东8楼2022-11-07 15: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