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海吧 关注:669贴子:592
  • 0回复贴,共1

弟子规》(六十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弟子规》(六十三)
欢迎来到《幸福人生课堂》!
  我们接着看下一句:【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在我们讲“信”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回想一下,一开始是“凡出言,信为先”,代表言语的信用。“奸巧语,秽污词”,这一些教诲都提到我们讲话的态度,当我们的讲话态度很粗鲁,就没有办法赢得别人的信任。所以“信”这部分内容,当你去做到的时候,你就会给人家很高的信服感,对你很服气。比方说“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你都能够做得到,你的朋友一定会觉得你很有修养、很有分寸,你长期社会信用都会不断的提升。
  像我们刚刚念到的这一句“闻过怒,闻誉乐”,假如我们是听到过失很生气,别人称赞我们,我们就洋洋得意,假如我们是这种态度,能不能赢得朋友的信任?很困难,就会造成“损友来,益友却”。为什么损友要来?因为他很清楚,只要给你几句美言,你就会神魂颠倒,到时候他就有机可乘了,所以损友就来,益友就退了。益友为什么会退?因为一些有德行的人,他很清楚他做朋友的本分一定要直言不讳。你有缺点,他一定会很正直帮你提出来。当你不能接受的时候,他只好先避开。他假如不避开,你常常看到他,也会让你生烦恼,他为了不让你生烦恼,他只好先离开一段时间。等你真正肯接受了,肯接纳他的雅言、他的规劝,他才会再回到你的身边来。
  那人喜欢听好话还是喜欢听正直的话?听好话。这个习惯从什么时候开始?所以这种“闻誉恐,闻过欣”的态度必然要从小扎起。我们中心老师在教这一句的时候都会提醒小朋友,今天别人把你的缺点讲出来,就好像你的脸上刚好有一个黑黑的东西黏在上面,这个时候别人告诉你,让你可以把这个污点污垢去掉,那你应该感谢他!当别人指出你的缺点,就好像去除你脸上的污垢一样,你当然需要跟他道谢。所以这些小朋友之间,只要同学把他指出缺点,我们接下来就会听到一句很优美的话,他会一个鞠躬,跟同学讲:谢谢你,指出我的缺点。当这个孩子对于他的缺点又有所改变,我们老师又适时的鼓励他,“过能改,归于无”,那他就更欢喜去好好把他这一些缺点修正过来。所以从小扎了这个根对他终身都有很大的益处。
  “闻过怒,闻誉乐”,就想到一个宋朝的故事。宋朝的大文豪苏东坡,他跟佛印禅师是好朋友,常常两个人都会互相切磋学问。有一天苏东坡觉得他的境界很好,就写了一首诗:“稽首天外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他觉得他现在的境界很好,连八风都不能影响他的清净心。诸位朋友,哪八风?这个八风就是很多我们人生境界的考验:利、衰、苦、乐、称、讥、毁、誉。这个利就是你很顺势的时候、很顺畅的时候,衰是衰败下来,然后苦,受苦的时候,或者很欢喜的时候、很乐的时候;往往人一苦就会怨声载道,人一乐就有可能乐极生悲,这一些境界都在考验一个人的修养。接下来是称赞,可能就洋洋得意。讥,别人对我们讥毁,我们就很生气、很不舒服。还有毁誉,毁是诋毁,是毁谤我们;誉,当我们有很好的名誉可能又会起了贡高我慢。苏东坡觉得这八风都不能影响他的心境,他都可以保持清净,就写了这一首诗打发人去送给佛印禅师。
  结果佛印禅师看完,就在诗旁写了一个“屁”字,让来人拿回去。苏东坡原来期待佛印赶快称赞我一下。其实八风动了没有?动了。想要人家称赞、想听好话。结果看了之后,他很生气,非常生气,就赶快赶到佛印住的地方,结果一到他的门口,门是关的,佛印禅师的弟子在等候苏东坡的到来,并且写了两行字让交给苏东坡:“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苏东坡一看很惭愧,就离开了。所以我们要时时观照自己是不是也八风吹不动,时时从起心动念把我们这一些不好的习性去除掉,才不会犯“闻过怒,闻誉乐”的这种错误。
  下一句是“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我们看到当一个领导他非常宽宏大量,能接纳下属对他的进谏,假如他有这样的雅量,必然能够让这一些忠良之人都能用心的指出他的缺点,以便让他的决策能够真正对这个团体有所帮助。相同的,我们为人父母、为人老师,当学生或者孩子指出我们的缺点,我们也要虚心接受。当你跟孩子承认错误,很多长辈心里会想:这样我会不会好像矮了一截?其实恰恰相反,当我们老师真正有错误,比方说犯了《弟子规》哪一句,我们马上跟学生说:老师这里错了,老师要改过,老师跟你们一起学习。往往老师认错的时候,在孩子的眼中能看到对老师的尊敬。当一个人认错那是德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当长者主动修正、主动改过,也会带动起整个团体都有勇于认错的这种风气。
  当我们身边有非常多朋友能够主动给我们一些规劝,那你的人生就好比多了好多双明亮的眼睛帮你看路。因为我们才两颗眼睛,有时候看前面又看不到旁边,又看不到后面。当你有接纳别人谏言的这种虚心,自然就有众人给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11-13 14:5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