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吧 关注:3,409贴子:228,741
  • 12回复贴,共1

许世友的三大战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解放战争中,许世友的三大战役,将关内战场带入了反攻阶段,并直接导致了淮海战役的出现
1、胶东保卫战------打破重点进攻,我军从被动转为主动,全面走向反攻
2、横扫胶济路七百里------从周村扫到潍县,全面控制了、胶济铁路,切断了济南与青岛的陆路联系
3、横扫津浦路七百里(含济南战役)-------控制了山东境内津浦路,切断了平津与徐州的任何陆路联系通道,是关 内决战的开端之战


IP属地:山东1楼2022-11-13 15:31回复
    环环相扣,步步紧跟,不给敌人一任何的喘息机会,从三月到九月的仅仅半年时间内,就完成了某人根本想不到的结果!,


    2楼2022-11-13 15:36
    回复
      什么叫“水到渠成”?三大战役 不是偶然发生,也不是某些人的天才发挥。铸渠引水的过程,更加重要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11-14 09:26
      回复
        从绝地到转入反攻,而后是攻城略地,这是何等的胆与略!


        IP属地:山东4楼2022-11-14 14:09
        回复
          去世,这才是真正的决战,从战术到战略都是如此!


          IP属地:山东5楼2022-11-15 14:16
          回复
            这是最艰难的阶段,也是开创性的新阶段,许世友是真正的扭转乾坤的将军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22-11-15 14:30
            回复
              这三个战役,是某些人根本没有想到的,热而且是半年完成,这种无往而不胜的气势,足以压倒一切敌人!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22-11-16 09:40
              回复
                刘邓出击中原,是为了拯救山东,而南麻、临朐、诸城之战的三个败仗,加上外线兵团的藤县等战役,都没有抓住机会,且以失败收场
                许世友接手后,形势依旧,但是许世友没有放弃任何机会,成功的实现了翻转,这就是许世友的出众之处!


                8楼2022-11-16 10:07
                回复
                  许世友最大的失误是允许吴化文投降了。
                  在老百姓中间影响很坏:共产党也允许“杀人放火受招安”啊!
                  吴化文五姓家奴,当过汉奸伪军,制造过无人区,杀人如麻。
                  ————————————————————————————
                  我爷爷被抽丁抽到吴化文部队里,干了三个月就跑了,说:不是好人干的。


                  9楼2022-11-22 16:49
                  回复
                    胶东保卫战打的苦 啊,饶陈粟邓谭张等的家人都逃到大连避难,华东一个刚成立的十四纵(一纵独立师与四纵七师)在关键时候被抽走,特纵也躲到了黄河以北的安全区,全依赖刚刚成立与补充的山东兵团支撑危局,许世友以残兵败将与民兵队伍能够逆转,绝对师出乎任何人想像的!
                    也是那些想要借助范汉杰的手清除“红四异己许世友”的人,大惊失色!


                    IP属地:山东10楼2022-11-24 10:59
                    回复
                      这才是决战的序幕,与脚踏实地的决战!


                      11楼2022-11-27 11:24
                      回复
                        这是酣畅淋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啊,打的何等的痛快!
                        与毫无计划的豫东睢杞比较,简直是天上地下!


                        12楼2022-11-30 15:36
                        回复
                          许世友的成名之战是漫川关战役,一个团拯救了红四方面军!


                          IP属地:山东13楼2023-06-27 11: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