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原著吧 关注:335贴子:36,959
  • 16回复贴,共1

想简单说一下我个人对招安问题的看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招安问题主要包含三个小问题:
1、招安是不是梁山的唯一出路
2、水浒作者本人是否支持招安
3、当代中国人应该对招安持什么态度
从北宋末年的天下形势来看,梁山的确有比招安更优的选择,但是梁山众人没有上帝视角,自身视野局限看不到的话,那也谈不上有其他的出路。而且,从梁山的内部团结来看,宋江本人急于当官,一干朝廷降将更盼着能早日回归官场,那些原先是地主、财主的头领们也想过更好的日子,如果不接受招安,梁山这支队伍恐怕自己就裂开了。
而且宋江最大的问题还不是招安,而是招安后主动给梁山军找事儿,北边的大辽南边的方腊都是硬骨头,结果他全都抢着去打,昏君奸臣生怕不能削弱他们的力量,宋江却抢着帮朝廷消耗自己兄弟,最后怎能不玩完?
所以说,不招安有不招安的出路,招安也有招安的出路,但宋江给自己和大部分梁山兄弟选择的,是死路。
关于水浒作者本人是否支持招安,我觉得这个问题是辩论不出来结果的。我们可以知道施耐庵先生在把故事整理、收集好之后,对故事的文笔做了非常大的润色。但我们无从得知施先生他有没有对故事前后的逻辑关系做改动,就算做了,这改动是大还是小,我们都无从得知。所以不同的人带着不同的立场去看水浒传,只会觉得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前后的逻辑存在无法忽视的矛盾,有人就觉得施耐庵是天才,是故意在阴阳怪气,有人就觉得施耐庵只是个整理者,没能力把整本书编圆了,还有人认为施耐庵本人存在较大的历史局限性,所以各人有各人的理解,无法强求,我也只能说说我个人的理解。
我个人觉得,如果整本书的剧情确实是由某一位作家在掌控全局的话,那他应该是反对招安的。举个例子:徐宁。这位老哥小日子过得好好的结果莫名其妙就被坑上梁山了,在此之前没做任何对不起梁山和宋江的事。之后不得不跟着大军南征北战,最后十分憋屈地死在征方腊的战场上。只要作家本人脑子正常、三观正常,那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认为这个结局对徐宁来说是一个“好的归宿”的。正常读者读到徐宁死去的这段情节时,稍微动脑想想就会替他感到不值,从而对宋江的这一系列行径感到质疑和不满。作者如果打心底里认为招安对梁山好汉来说是一个好的归宿的话,至少该让徐宁这个几乎没做过任何坏事的好人得个善终吧?但是作者没有,我觉得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现在来到最后一个问题。就算通过研究考证可以证明水浒传的作者本人是发自内心地支持招安、支持为朝廷效忠甚至高度赞扬宋江的,那又如何呢?作为当代读者和观众,难道就应该无条件地拥护作者的一切思想吗?别忘了水浒这本书可是他喵的几百年前的产物,里面有些东西本身就是不适合现代社会的。作为当代人,既然我们早就知道了和腐朽的封建统治相比,人民起义具有天然的正义性,以及对昏君愚忠、对奸臣妥协的下场必然是不得善终,那我们还有必要死抱着水浒原著中的那些宣扬忠君和忠义的文字不放,将它们奉为圭臬吗?更何况原书作者的态度和立场到现在都还是一个未知数。所以,把宋江视为投降派,把招安这个行为批倒批臭,才是当代人应该有的正确价值观。
只能说,有些人虽然身体生活在现代,但大脑中的某些思维,可能比古代文人还封建。对,说的就是那些把新版《水浒传》捧到天上去的所谓“原著党”。


IP属地:安徽1楼2022-12-09 20:09回复
    比古代人还封建的,恰好是某些自诩老古懂的现代人。古人尚有“君视臣如土芥,臣视君为寇仇”的觉悟,结果某些来自水浒吧的精神古代人各种呼吁无条件跪舔昏君,还美其名曰古人情怀。呵呵了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12-13 14:52
    收起回复
      否。否。第三个不好说,现在人考编的越好,体制内才是理想。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12-13 18:11
      回复
        宇宙第一符合原著的新水编剧说得对啊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2-12-13 22:20
        回复
          第一点你没有说透,从宋江上山甚至是之前他就开始计划诏安了,所以才赚人上山,不想做土匪的人多了让诏安才会成为所谓的出路,没有宋江的刻意经营,梁山根本不会走这条路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2-12-13 22:44
          收起回复
            鲁智深武松这些人明确反对,如果没有后来弄上来的这些所谓的良民,宋江的诏安梦想根本不可能实现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2-12-13 22:45
            回复
              同意作者的思想是矛盾的这个看法
              作者如果真的是像“原蛀党”说的那样一心撑招安,根本没有任何必要安排菊花会闹事,杀天使,偷御酒,洒泪陈桥驿这一系列情感上明显排斥招安的情节。。。
              后半部的特点是凡是所谓撑招安情节,全是集体活动概括描写,排斥招安的情节都是大段个人具体的言行情节
              当然以“原蛀党”的审美,是认为武十回是糟粕,征辽是精华的,所以能看出作者是撑招安的也很正常


              IP属地:加拿大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2-12-13 23: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