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色吧 关注:6,907,993贴子:95,170,224

【戒色笔记分享】情绪管理的方法以及情绪对身体的伤害(摘自:戒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戒色笔记分享】情绪管理的方法以及情绪对身体的伤害(摘自:戒为良药、当下的力量)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1-06 12:56回复
    1.确认当下的情绪:当你出现负面情绪了,比如愤怒、压抑、颓废、绝望等,你要认识到负面情绪出现了,第一步就是发现并且确认负面情绪,就像发现敌人一样。
    2.转移不良情绪:当你意识到你处在不良情绪中,就像被乌云笼罩时,你要学会转移不良情绪,你可以折一个纸团,想象不良情绪被包裹其中,然后扔进垃圾桶。
    3.用好的情绪替代:当意识到不良情绪出现时,马上想好的开心的事情,比如一次开心的体验,一次美好的回忆,或者一个笑话,让自己马上摆脱出负面情绪。
    4.化空自己:你可以观想无我,无我何来情绪何来烦恼,一切都是庸人自扰,化空自己,让负面情绪找不到靶子。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1-06 12:56
    回复
      5.发泄负面情绪:可以通过适量的锻炼来消除不良情绪,比如打会篮球,或者出去走走,或者看看电影,听听歌。
      6.激励自己:要肯定自己的进步,说激励自己的话,想激励自己的人物和事情,听激励的歌曲,看激励的电影,让自己斗志重新燃烧。
      7.多做善事:助人为乐乃快乐之本,心情不好时,你可以试着做些小善举,比如上网为戒友加油,布施一下正能量,这样也可以调整情绪。
      8.养生意识:意识到负面情绪可以致病,我们何必沉溺其中呢?就像停止用刀砍自己,马上停止负面情绪对自己的伤害。
      9.保持微笑:微笑是最美的表情之一,多暗示自己保持乐观,保持微笑,积极乐观过好每一天,没有过不去的坎,关键在于态度。
      10.放松自己:不要把自己绷得太紧,绷太紧会崩溃的,要学会放松自己,洗个热水澡,做做养生功法,什么也不要多想,从烦恼中抽离。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1-06 12:56
      回复
        总结:情绪管理,意味着我们可以选择情绪,情绪就像超市的货品,我们是可以选择的,当负面情绪出现时,我们应该马上意识到,然后我们可以选择好的情绪,不要让负面的情绪控制自己。负面的情绪其实就是负面的念头和想法,对于那种念头和想法,我们也要做到念起即觉,不要被负面情绪所控制,一旦被负面情绪所控制,那就很容易破戒了。戒色说到底,就是要学会观察念头,识别念头,管理念头。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1-06 12:57
        回复
          我们学习戒色文章提高觉悟,最终的目的就是提高对念头的掌控能力。比如一个人一天有300个念头,哪些念头容易导致破戒,你应该要知道,比如负面情绪的念头、意淫的念头、怂恿的念头、狂欢的念头、对戒色疑惑的念头等,总之,能导致破戒的念头还是很多的,有些念头伪装得很好,比如怂恿的念头。对于念头,我们要做一个观察者,并且识别哪些念头有问题,哪些念头容易导致破戒,一旦出现那种念头,马上要进行干预对治。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1-06 12:58
          回复
            附:情绪对内脏的伤害:(摘录自网络)
            《黄帝内经》: “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那么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来给大家解答一下。
            一、喜伤心
            欢喜太过,则损伤心气。如《儒林外史》中描写范进中举,由于悲喜交集,忽发狂疾的故事,是典型的喜伤心病。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是情志思维活动的中枢。喜是心情愉快的表现,喜可使气血流通、肌肉放松,益于恢复身体疲劳。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有高兴的事可使人精神焕发。但欢喜过度,则损伤心气,如人们常说的“乐极生悲”就是这个意思,在《淮南子·原道训》中也有“大喜坠慢”阳损使心气动,心气动则精神散而邪气极,从而出现失眠、健忘、心悸等,特别是一些心脏不好的人,过度兴奋就会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因此,喜乐应适度,喜则意和气畅,营卫舒调,过度就会伤身。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01-06 12:59
            回复
              二、怒伤肝
              中医讲,肝气宜条达舒畅,肝柔则血和,肝郁则气逆。怒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情绪,怒则气上,肝失条达,肝气就会横逆。有些人发怒后,常感到胁痛或两肋下发闷而不舒服就是这个原因,中医称其为“肝气横逆,克犯脾土”。经常发怒的人也易患上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等,《三国演义》中周瑜就是因生气吐血而亡。因此,我们要尽量戒怒,这样才有利于健康。
              三、思伤脾
              思就是集中精力考虑问题。如思虑过度,精神受到一定影响,思维也就更加紊乱了。中医认为“思则气结”,思虑过度,使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不振、失眠多梦,神经衰弱等,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症状,与脾有一定的关系。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01-06 12:59
              回复
                四、忧伤肺
                忧是与肺有密切相连的情志,人在忧伤时,可伤及到肺,出现气短、干咳、咯血、音哑等。悲是忧的进一步发展,悲是由于哀伤而产生的一种情态,表现为面色惨淡,神气不足。忧与悲损都会伤及到肺,所以有“过悲则伤肺,肺伤则气消”的说法。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整日郁郁寡欢、悲悲切切,最终因肺病而死,就是大悲伤肺的最好的证明。
                五、恐伤肾
                恐是因精神过度紧张而造成的胆怯。惊是突然遇到事情的变故,导致精神上的紧张。如突临危难,突然打雷等,都可发生惊吓。惊恐可干扰神经系统,出现耳聋、头眩、阳痿,甚至可致人死地,如老百姓常说的“吓死人”、“吓得屁滚尿流”。那惊恐与肾又有什么关系呢?肾藏精,主生殖系统,即为生命的发动机,古代医家称肾为“先天之本”。突受惊吓而当场目瞪口果、手足无措的人,大都因心气逆乱,心血受损,导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的缘故。因此,治恐当补肾,治惊应安神。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01-06 13:00
                回复
                  以下摘自《当下的力量》——
                  问:情绪是什么?我陷入情绪的时间比陷入思维的时间多。
                  答:
                  我这里所说的“思维”,不仅仅是指思考,还包括你的情绪以及所有无意识的心理——情绪反应模式。情绪在思维和身体的相遇处产生。它是身体对思维的反应——或者可以说,它是思维在身体上的反映。比如,一个攻击性的想法或敌对的想法会聚集你体内的被我们称为愤怒的能量。这时身体准备开始战斗。身体上和精神上受到威胁的想法促使身体收缩,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恐惧在身体上的反映。研究显示,强烈的情感甚至会导致身体的生理变化。这些生理变化代表着情绪的身体层面或物质层面。当然,你通常不会意识到你所有的思维模式,通常只有通过观察你的情感,你才能对它们保持意识。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01-06 13:01
                  回复
                    你被你的思维、好恶、判断以及分析控制得越多,也就是说,你的观察者意识越少的话,你的情绪能量的负荷就会越强,不管你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如果你不能感受到你的情绪,或是切断了与情绪的联系,那么你最终会在纯生理这一层面体验到它们,它们会以生理问题或疾病的形式出现。近几年来,有许多关于此方面的文章,所以在这里我们不需要再来细说。强烈的无意识情感模式可能会显化成发生在你身上的外部事件。比如,我观察到那些内心充满愤怒而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没有表达愤怒的人,更容易从言语上或身体上遭受其他愤怒之人的莫名其妙的攻击。这是因为他们散发着强烈的愤怒波动,被某人无意识地接收,从而引爆了这个人自己内心潜伏的愤怒。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01-06 13:02
                    回复
                      如果你很难感受你的情绪,那么请先试着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内在能量场上。从内至外感受你的身体。这将会使你感受到你的情绪。稍后我们将会对此做详细的讨论。
                      如果你不能感受到你的情绪,或是切断了与情绪的联系,那么你最终会在纯生理这一层面体验到它们,它们会以生理问题或疾病的形式出现。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01-06 13:02
                      回复
                        问:你说情绪是思维在身体上的反映,但是有时这两者之间也会发生分歧:当思维说“不”时,情绪可能会说“好”,或者反之。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3-01-06 13:02
                        回复
                          答:如果你真的想了解你的思维,身体总是会给你一个真实的反映,所以请在你体内去看或是感受它。如果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分歧,那么思维永远是说谎的一方,情绪则始终是真实的。这里所说的真实,并不是指你是谁的终极真理,而是你当时思维状态的相对真实。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3-01-06 14:19
                          回复
                            表面的思维和无意识的精神活动之间的冲突当然是很常见的。你也许还不能把无意识的思维活动变成有觉知的,并感受到它,但它总是会以一种情绪的方式在身体上反映出来,好让你能察觉到它。运用这种方式来观察情绪,和“倾听或观察思维”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是:思维存在于你的大脑里,情感却具有强烈的生理成分,所以你可以在体内感觉到它。然后,你可允许情绪的存在,但却不要受它控制。你不再是你的情绪,而是一个观察者。如果你这样做,所有无意识的东西都将会被意识之光所照亮。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3-01-06 14:20
                            回复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3-01-06 14: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