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吧 关注:775,869贴子:11,971,251

被演义埋没的道德标兵——罗宪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三国的蜀汉末期,给大家的印象是少有名将的,多年北伐无功,最后国力凋敝,被邓艾一个偷袭就亡国了,不过其实,在蜀汉后期,尤其是亡国前后那段时间,还是可以看到一众忠臣良将为国尽力的,其中有一个人有些许争议,也就是罗宪,在蜀汉灭亡之际,他苦守永安,前后经历两年左右的时间,也是抗住了东吴名将陆抗的进攻,最后举地归降于司马氏,有人说他是蜀汉的忠臣,也有人说他是拥兵为自己谋私利,个人的观点是,罗宪抵抗的东吴的行为,不能用是否忠心来评价,他只是忠于自己最基本的职责,保境安民。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1-12 22:39回复
    在蜀汉亡国之前,关于罗宪的记载主要有两点。
    《晋书.罗宪列传》师事谯周,周门人称为子贡。
    仕蜀为太子舍人、宣信校尉。再使于吴,吴人称焉。时黄皓预政,众多附之,宪独介然。皓恚之,左迁巴东太守。时大将军阎宇都督巴东,拜宪领军,为宇副贰。
    他是谯周的徒弟,可以说很多人对谯周什么态度,对罗宪就是什么态度,罗宪当初是因为不屑于依附于黄皓而被贬斥,到了蜀汉军事重镇之一的巴东,给阎宇当副手,巴东是蜀汉专门为遏制东吴西进组建的军事防区,单纯从历史记载中来看,罗宪是一个刚直不阿的人。
    有人说他能在蜀汉灭亡后抵挡东吴的攻势,却没有在蜀汉危机之时回援成都是拥兵自重,这个就有点难为他了,他是没有机会回防成都的。
    《晋书.罗宪列传》魏之伐蜀,召宇西还,宪守永安城。
    当时阎宇是率主力回防成都的,罗宪留在了永安防备东吴,所以说他不是不想回,是不能回,在这个简单的认知下,我们再来看看罗宪当时行为的背后原因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1-12 22:40
    收起回复
      罗宪在蜀汉灭亡之危中的确没有值得称赞的表现,这也是他无法参与到保卫成都行动中的必然结果,在这里正好提一下,其实蜀汉灭亡前后还是有很多忠臣良将殉国的,大家熟知的姜维、诸葛瞻父子我就不提了。
      《三国志.先主传》北地王谌伤国之亡,先杀妻子,次以自杀。
      《三国志.赵云传》次子广,牙门将,随姜维沓中,临陈战死。
      《三国志.张飞传》苞子遵为尚书,随诸葛瞻於绵竹,与邓艾战,死。
      《三国志.李恢传》恢弟子球,羽林右部督,随诸葛瞻拒邓艾,临陈授命,死于绵竹。
      《三国志.张翼传》与维咸在剑阁,共诣降锺会于涪。明年正月,随会至成都,为乱兵所杀。
      刘禅之子刘谌不满刘禅投降之举,在劝谏无果后,自杀于刘备庙堂之前,赵云之子赵广,张飞之孙张遵,李恢之侄李球都在魏国灭蜀的战争中为国捐躯,张翼也是参与了姜维恢复蜀汉国祚的计划中,结果失败被杀,他们都是为了蜀汉流尽了最有一滴血,只是蜀汉这艘“破船”上的很多人,都没有意愿去抢救这艘即将沉没的船。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1-12 22:40
      回复
        而对于罗宪来说,战局变化的太快了,他还没有为蜀汉做什么,蜀汉就亡了,他面对的情况是,刘禅已经向魏国投降,但是还没有人前来接收他们,罗宪和很多人一样,成为了“无国籍”人士,蜀汉已亡,魏国尚未前来进行管理,原蜀汉的大片土地其实都是无主之地,所以说在这种观念前提下,就不要问罗宪有没有忠心,他忠于谁呢?
        他和霍弋不同,霍弋是在刘禅平安抵达洛阳,并没有受到虐待的时候,率领部属归降的,而罗宪则是早早的就请降的,可是不要忽略的一个问题是,当时罗宪可是在遭受东吴的攻击啊,按照记载,阎宇率部驰援成都的时候,只给罗宪留下了两三千人,他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独自长时间面对东吴攻势的,所以他必然求援,而魏国是他唯一可以求救的对象,他是别无选择。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1-12 22:40
        回复
          《三国志.霍峻传》是岁,蜀并于魏。弋与巴东领军襄阳罗宪各保全一方,举以内附,咸因仍前任,宠待有加。
          《汉晋春秋》及成都不守,弋素服号哭,大临三日......得后主东迁之问,始率六郡将守上表曰:「臣闻人生於三,事之如一,惟难所在,则致其命。今臣国败主附,守死无所,是以委质,不敢有贰。」晋文王善之,又拜南中都督,委以本任。
          《襄阳记》宪临江拒射,不能御,遣参军杨宗突围北出,告急安东将军陈骞,又送文武印绶诣晋王。
          以当时那个动乱的时代背景而言,在东吴未西进之前,罗宪能够做的其实也不多,只能是斩杀扰乱城中的人,来安稳局势,而且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知道,降魏是要强于降吴的,因为吴国能给的,魏国能给,吴国不能给的,魏国一样可以给,就魏吴两国国力而言,魏国更具一统天下的实力,投降吴国,在吴国被灭时,还是要降魏的,魏国占领益州,更多的是实行安抚之策,而吴国占领益州,更多的是扩充实力,也就是说吴国必然要比魏国从益州获取资源人力要多,总体来说,罗宪当时处于一个很尴尬的时间节点,没有人要求他做什么,也没有什么规定要求他做什么,那么作为一个理智的人,能够看清局势的人,罗宪知道,在这个时候,做好一件事就可以,那就是保境安民,这么做绝对是没有错的,而且还有一个细节值得一提。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1-12 22:40
          回复
            《晋书.罗宪列传》知刘禅降,乃率所统临于都亭三日。
            《襄阳记》得后主委质问至,乃帅所统临于都亭三日。
            《资治通鉴.魏纪十》及得禅手敕,乃帅所统临于都亭三日。
            《晋书》记载是罗宪只是得知刘禅投降,而《襄阳记》和《资治通鉴》则是用了另外一个口吻,那就是罗宪得到了刘禅“放弃抵抗”的命令,当时刘禅已经投降了,显然给个郡县的诏令只能是罢兵等待被魏国接收,个人感觉《襄阳记》和《资治通鉴》的记载还是相对合理的,邓艾钟会都是人精,自然会在入成都后,利用刘禅平稳蜀汉各地,让各地打着勤王之名的蜀军没有了起兵的借口,而罗宪是本来手里部队就不多,还有防守东吴,在得到刘禅诏命后,并未有过多的军事行动也就是合情合理的了,管理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保护好自己辖区的百姓就可以了。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01-12 22:41
            回复
              再者东吴此时西进,是个人就知道东吴的打算,就是来趁火打劫的,不论罗宪是以何种身份留守永安,对待前来打劫的人,都是要誓死抵挡的,不然放吴国进入益州,蜀汉亡国的结局不会改变,反倒是让战火在益州蔓延,作为原蜀汉巴东军事重镇的一名军事将领来说,他没有理由去放东吴进入益州。
              《晋书.罗宪列传》吴闻蜀败,遣将军盛宪西上,外托救援,内欲袭宪。宪曰:「本朝倾覆,吴为脣齿,不恤我难,而邀其利,吾宁当为降虏乎!」乃归顺。于是缮甲完聚,厉以节义,士皆用命。及钟会、邓艾死,百城无主,吴又使步协西征,宪大破其军。孙休怒,又遣陆抗助协。宪距守经年,救援不至,城中疾疫太半......会荆州刺史胡烈等救之,抗退。
              《襄阳记》陈骞言于晋王,遣荆州刺史胡烈救宪,抗等引退。晋王即委前任,拜宪陵江将军,封万年亭侯。会武陵四县举众叛吴,以宪为武陵太守、巴东监军。
              《资治通鉴.魏纪十》吴人闻钟、邓败,百城无主,有兼蜀之志,而巴东固守,兵不得过,乃使抚军步协率众而西。宪力弱不能御,遣参军杨宗突围北出,告急于安东将军陈骞,又送文武印绶、任子诣晋公。协攻永安,宪与战,大破之。吴主怒,复遣镇军陆抗等帅众三万人增宪之围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01-12 22:41
              回复
                当然从记载中,我们也是可以看到永安的确是易守难攻,东吴先后增兵,盛曼、步协、陆抗先后率军抵达永安战场,尤其名将陆抗,最后率3万吴军前来,依然攻不下永安,作为蜀汉巴东之地的军事重镇,前后抵挡了东吴长达两年的军事进攻,靠的不仅仅是罗宪率将士的死守,还有永安周围的险要地形以及城防,最终东吴也是在魏国派遣援军进攻荆州重镇西陵,陆抗担心吴军后路被切断才率部撤退的。
                总的来说,当时的局势,罗宪的行为不能用是否忠心来形容,在那个时间节点上,他时间上没有效忠心的国家,虽说刘禅投降了魏国,但魏国尚未接收罗宪所管辖的巴东之地,本质上,巴东之地是一块没人管的“飞地”,罗宪面对东吴咄咄逼人的军事进攻,能做的就是他作为军人的一个本职工作,保境安民。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01-12 22:42
                回复
                  还得是汉将陈登,别的帖子没那欢乐味。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01-12 23:02
                  回复
                    接下来是不是该罗老师发个帖子吹陈登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3-01-12 23:48
                    收起回复
                      自卖自夸KHX


                      IP属地:河北13楼2023-01-12 23:52
                      收起回复
                        帮着敌人打朋友是这样的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3-01-13 00:05
                        回复
                          上大号吧罗老师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3-01-13 03:05
                          回复
                            在这种生死存亡的情况下,很多时候是生不由己的,你想战,想当忠臣名留青史,但是你的部下们呢,是不是都和你一条心?如果不是,你出去打了,他们降了,这样的坚持有实际意义吗?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主帅的任何行为都会遭到极大的客观影响,做出随波逐流的举动也是非常平常的事。


                            IP属地:澳大利亚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23-01-13 04:55
                            回复
                              曹魏名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3-01-13 06:3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