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吧 关注:11,687贴子:63,516
  • 5回复贴,共1

修行要禁欲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自宋以来,修道之人渐言三教之同,少有说佛道之异。更有伍柳派之《仙佛合宗》,认为佛就是仙,仙就是佛。援引佛典与经丹之书印证,以自标榜三合一为正宗;而自认正宗的佛徒则以柳华阳之徒为异端魔民。三合一欲以佛理证己以“金丹”统摄道宗,孰为可笑。
逐以为修心养性为修行,可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道德经云吾有三宝一俭二慈三不先,
又云不见可欲,
这些哪里是禁欲了?
其宗旨不过简而已,
俭思以养神、俭欲以育气、俭物以蓄精。
丹阳真人语录又有这样描述:
丹阳真人居住在一个小茅屋中,室内陈设简单,除去床榻笔砚之外,旷然无余物。早晨喝一碗粥,中午一碗面,午时之后便不再进食。有一天服侍的小童进卧室,坐了许久,童子问:“师父修行是刻意做什么吗?”真人说:“没有,以前写的那些诗歌中的元婴姹女,龟蛇龙虎,都是寓言而已。大道之妙其实就从易,不过于养气。只因为俗人汩没于名利场中,往往消耗神气,学道其实没有其他所谓的口诀,说到底也就是养气而已。久而久之,心液下降,肾气上升,如此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元气氤氲不散,就是内丹。如果不能养气,纵然能够挟泰山以超北海,也不是道。”
马丹阳家是山东宁海富豪,修行环境如此简易,非是禁欲而是不欲见异乎?
故精思子曰“咎莫大於有见”
故坐忘曰“夫高德之贤,自谓彼我忘矣,是非泯矣,然见不善则颦,见善则笑,犹为善恶所惑。瓦其终也,昏耄及焉,吾未见不为众邪所诱者也。”
佛徒之禁欲和道学之至简,近看则似,远看则非,切不可混为一谈,盖因佛道追求亦不同,道修贵生重身,而佛修则以为臭皮囊,实是离经叛道,不能与之谋也。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3-18 17:47回复
    我同意万景元道长见解,他认为——
    道教承认人的情欲的合理性,认为男女之间无论是肉体的欢娱还是情感的爱慕,都是阴阳之气相感而然。所以反对绝对的禁欲主义。本于阴阳的思想,所以也反对杀害女婴,认为会破坏阴阳的平衡。道教尊重女性,认为男女平等,神仙中有东王公、西王母,分别为阳气和阴气之主宰,男仙和女仙之宗祖。而神仙谱系中,也有不少女仙。佛教则不一样,佛教主张绝对的禁欲主义,反对男女肉体之欢爱,认为是污秽的,反对感情,认为是牵缠,是魔障。认为女性地位低下,是上辈子不修,这辈子才沦为女身。佛教里面二僧的地位也是低下的,这些其实是印度不尊重女性的继承。而佛教的西方极乐世界,也是没有女人的,印光法师说:“极乐世界,无有女子,女人到此,皆做童男身。”说真的,这样的极乐世界,我是一点都不想去的。
    本人怀疑道门有所谓极乐世界。三十三天我认为可能是三十三个境界。当然,我也承认这或许就是道门道教的不同之处吧。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3-18 18:35
    收起回复
      缘督子曰:一点阳精,秘在形山,不在心肾,而在乎玄关一窍。学者不识阴阳,不知时候,不能还返,止于自身摸索,而认彼昭昭灵灵之识神以为真实,转转差驰。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5楼2023-03-20 12:50
      回复
        节欲为主,禁欲比较反人性。有些东西节制的去利用,反倒能用在该用的地方。过度禁止容易导致反作用,猛的爆发反而不好了。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5-11 10:5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