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面试吧 关注:11,350贴子:86,801
  • 3回复贴,共1
面试的第一个解答:面试考官究竟靠什么给各位打分?
答:主要是凭感觉,什么感觉呢,总的来说就是各位小伙伴从进入考场被各位考官看见的第一眼开始,考官就会下意识的思考考生是否符合一个公务员的样子、在结合考生答题时候语言、神情,动作等。然后通过听考生的答题去判断考生是否具备公务员或者说政府思维。即:从这些方面判断考生外在及内在。
这种评分造成了几个结果。因为可以说外形和答题几乎一半对一半,所以很多机构,拼了命的考生的外型进行要求考生如何进场,进场了说什么,怎么坐下,手怎么放等等,这么做有用吗?答:有用,必须要学。但是各位小伙伴不必过于在意,只要举止礼貌,落落大方,声音洪亮,在外貌这一关基本不会对丢分(长得好看的,是真的加分)


IP属地:安徽1楼2023-03-23 17:41回复
    判断完了外型,咱们来聊一聊什么叫考官想听的思维。思维在我个人看来在公考面试中按照层次的高低分为三层:大众思维低于个人思维低于政府思维。
    在这里我们举两个例子来解释三者的区别。
    一、你如何看待抽烟?
    大众思维:我觉得抽烟不好,不利于身体健康,还浪费钱。
    个人思维:我觉得抽烟属于个人自由。注意不影响他人,不在公共场合抽烟就行
    政府思维:可以带来大量的税收,还能减轻医保压力。
    如果这个没理解,我再举一个例子:你如何看待垃圾分类?
    大众思维:我觉得垃圾分类是好事,需要我们人人参与,互相监督。
    个人思维:以前我一直都坚持垃圾分类,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收垃圾的车将可回首和不可回收垃圾直接丢进了同一节垃圾车厢。
    政府思维:垃圾分类的重点不仅在于收垃圾,更重要的是处理,不仅需要处理的好,还需要处理的经济。(西方怎么处理垃圾的?以前是卖给中国,既解决了垃圾问题,居然还能赚钱,要不然为啥中国不要了,反应那么大)
    通过上面的三种思维就可以得出一个很多考生经历过的现象:明明在培训班A答得比B好很多,怎么最后分数几乎没区别呢?为什么我裸考面试和培训过面试分数也差不多呢?
    答:对于第一个问题,因为A和B回答的都是一样的思维即:大众思维,这是考官听腻了的,所以多说没有分。第二问题,裸考虽然啥都说不好,但是全是个人思维,在层次上比大众思维好,但是说的内容太少,以至于分数差不多。
    所以,我们在学习和练习中,一定要注意型像和个人思维甚至政府思维的培养,学习我的思维理论,最起码可以让各位知道如何学会个人思维


    IP属地:安徽2楼2023-03-24 09:21
    回复
      再来说一下模版,很多小伙伴很疑惑模版的用处,我从优缺点两个方面来叙述。
      优点:知道如何思考问题(但是不一定对),能拖时长(这个很有必要)
      坏处::思维僵化(难以拿高分)
      千篇一律,与其他考生相比同质化太严重(对于外围考生来说简直要命)
      刚才对于模版的评价是客观上的,下面给大家说说考官是如何看待模版的。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申论大作文是一门玄学,即有时候觉得自己写的不好,分数不低,觉得毕生功力都用上了的反而很低,为什么呢?因为命题人在给改卷老师培训时就会明确告知:三段论或者哪几种特征的文章一律为四类文!咱们面试特质如此,只要考官断定你是再按照模版化答题,你分数就一定不高。这就诞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公考不允许模版化呢?
      因为公务员这个岗位,几乎是一个全民都认可的工作岗位,对于男生而言,你是公务员,在丈母娘那里就是满分,什么房子车子彩礼,统统不需要。对于女生而言,进入体制,只要长相还可以,各种优质男生介绍给你认识。对于国家而言,公务员是它管理国家的媒介,所以它必须要求公务员是有实际能力的人!而各大培训机构在干什么呢?他们都在妄图用一段时间(半年或者一年)把大家包装一下,让大家似乎可以伪装成一个有思想有能力的人。说严重点,这是在挖国家的墙角。另外也有小伙伴疑惑,好歹这些三段论,模版都是我学习的来的呀,这么做是不是太过了。答:招考公告上明明写了本次考试不设培训机构及书籍,你还去培训机构,你是不相信党吗?所以现在的考官对于这方面特别敏感,你敢模版化,他就不给分。
      另外,各大机构知道这个事吗?应该是知道的,或者说这是任何一个有过面试培训经验的同学都知道的事,那为什么没有改变呢?
      答:因为不好改,很多机构是抄袭的三大机构的教案,叫他改,他没本事。对于三大机构而言呢,我个人猜测,是无所谓,因为如果人人都说相同的模版,没有人是他们的对手(毕竟是他们发明的)。所以很多机构既然模版改不了,就拼命的教你型像。
      所以,面试想拿高分,就必须去模版化,反套路化,要有一个认知,学习面试,对于模版要像张无忌学习太极拳一样:师公,我全忘了!
      而我将会将自己在面试所有题型中的去模版的方法告知大家。记住有一个简单评判标准:凡事模版有的,我们必须没有,凡事模版想的,我们必须不想。学会我的思维,必定全场第一!
      前面说了很多基础理论。现在正式进入人际沟通的答题讲解


      IP属地:安徽4楼2023-03-25 08:33
      回复
        开始更新,前面说了很多内容,在这里强调一个概念,就是人际沟通就是让考官了解各位坐在考场的小伙伴们,你们是什么人,什么样的三观。所以这里要引入一个重要观念,即:题我与本我。题我就是题目里面的你,甚至所有题目里面牵涉到的人都是题我,例:你的一个同事工作不积极被领导批评了,你作为他的同事应该怎么做?
        这个题目的题我有:同事,领导,和我。
        这样从三个身份角度去分析问题,可以最大程度的让考官了解本我的三观。切记
        第二、在思考问题时,切忌眼光狭隘,只看见题目中的表面问题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举2个例子:
        第一题:你是单位信访办的工作人员,现在有群众来反映扶贫政策存在不公平,问你怎么办?
        为什么举这个例子是因为很多小伙伴一看到,哟,不公平,那就了解情况,做好记录,汇报领导,按规处理,通知群众。
        如果是这么想的,那就属于根本没认真看题,越过了矛盾的内容,直接看问题了,上面的题目是什么不公平?扶贫政策,你可以说扶贫落实存在不公平,但扶贫政策本事可能存在不公平吗?
        扶贫政策或者说很多重大政策是全国制定,在某一地区或者多个地区试点,再经过多重政府专家讨论得出的结果。其本身一定是合理甚至是在可行范围内完美的。因此,当你直接认为群众反映的是很可能发生的事情的话,一定程度上还能提现这么想的考生本身就不信任党(那岂不是死定了)
        这个题目的三重思维就是
        大众思维:我党的政策就是狗屁,都是糊弄人的,出现问题正常。
        个人思维:要调查分析判断才能下定论(你分析个锤子,小小一个科员,国策岂是你这个级别的菜鸟看的懂的)
        政府思维:政策本身是深思熟虑且推行多时的,本身不会存在问题,一般都是人民群众理解不到位或者政府工作者解释不到位


        IP属地:安徽5楼2023-03-26 15: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