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儒家吧 关注:323贴子:133,147
  • 7回复贴,共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我印象中老师讲得是学习要经常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看你,你也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基本上,这就是对论语第一句的定式解读。不过这里面也有点问题,经常复习有什么可快乐的?大家扪心自问下,上学的时候,复习真的快乐吗?反正我不快乐。有朋友从远方来看我,我当然很快乐。这是句废话。这要是都算经典的话,那我宁愿加一句:有朋带烤鸭来,不亦乐乎?看似最没问题的最后一句,也有点讲不通。“人不知”为什么翻译为人不了解我?一定是当了解“我”讲吗?古文读多了,我有些不一样的感受,与有同意疑问的诸君分享。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4-14 18:30回复
    我们说“学而时习之”,这里的疑问点主要是“时习”是不是经常复习?或者有人说这是按时复习?
    我觉得“习”在这里是没有复习的意思,复习没什么可快乐的,而且是痛苦的。那怎么学才能是快乐的呢?而且不是一般的快乐。这里要说明一下,文言文有个大原则,基本上就是一字一意,没有两个不同的字表达同一个意思。
    具体到《论语》中,说(悦)和乐都翻译成快乐,肯定是不准确的。这里的说(悦)指的是发自内心的快乐,而乐流于表面的快乐。简单说,跟着领导出去应酬,你表现出来的快乐是乐。但真拿到奖金之后的表现的快乐,就是说(悦)。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4-14 18:31
    回复
      既然如此,学能让大家发自内心快乐的原因必然不是因为复习了,而是因为学成为了一种习惯。这里的“习”,就是习惯的意思。当学成为了习惯,说明你是愿意求知的。当求知欲得到满足的时候,自然是发自内心的快乐。这也与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道理相同。
      那么“时”在这里怎么讲?其实这个字也能当动词讲,是处于的意思。在《荀子》中讲修身的时候,有这么一句:“宜于时通,利以处穷,礼信是也。”这里的“时”也是处于的意思。
      那回到《论语》中,这第一句说得其实就是当求知处于一种习惯状态的时候,你才能从求知中获得发自肺腑的快乐。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4-14 18:31
      回复
        你应该听过实习两个字吧,大学毕业前都要做的


        IP属地:安徽4楼2023-04-15 08:39
        收起回复
          这里的说,真的是说,著书立说的说,你明白这点,马上就通了。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3-04-15 23:04
          回复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当读圣贤之书,养浩然正气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04-16 03:38
            回复
              仿天地之德以爱人,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04-16 03: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