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平等自由和快乐吧 关注:607贴子:166,757
  • 14回复贴,共1

【随笔】相见恨晚周有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网上找来的照片


IP属地:辽宁1楼2023-05-18 13:23回复
      “独立思考是轻而易举的脑力劳动,人类的一项先天本能。对于长期接受引导训练的青年们,如果一时失去独立思考能力,也只要正襟危坐,闭目静思,就能渐渐恢复正常的独立思考本能。”
      关键句:长期接受引导训练。
      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幼稚少年,都是经由长期的引导训练而慢慢地成长起来的。究竟什么才叫做独立思考呢?这是个让我深思了很久的一个问题。书上说,独立思考就是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分析、判断,不受他人的影响。
      关键句:不受他人的影响。每个人都是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的,这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究竟会不会受他人的影响,影响程度又究竟有多大?
      毫无疑问,作为社会环境的产物,每个人都会受到很多、很大的他人的影响。而所谓的独立思考,就是说,尽可能地汲取来自更多方面的资讯,用自己的心智和悟性把它们筛选、串联、贯通起来,形成一套自己赖以思考与行事的体系。而这个体系一定会是简陋的、有错讹与漏洞的,需要不断不断地完善与修正的。
      一个人到了成年之后,差不多就会形成他的世界观、价值观、思想体系和行为模式。并且,终其一生大约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了。所以,社会要发展,思想要变革,就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在汲取与批判前人的基础上,不断不断地去完善与更新。
      所以,一个有发展、有未来的社会,它就会快速而有序地更新换代,而不会死抱着某种老观念、老方法。于社会而言,可怕的不是变革,而是复辟。于个人而言,可怕的不是六神无主,而是人云亦云。


    IP属地:辽宁2楼2023-05-18 13:48
    收起回复

        很不起眼的装帧,开本为:820/1230,而寻常所见的书多为850/1156,也就是比常见的书略低一点,略宽一点。为什么做成这样,那是人家出版社的事,咱不懂,也不必懂吧。
        去年从图书馆借来的,起初没在意,先把同时借来的其他的那几本书浏览的差不多了,才打开它,然后就大惊喜了。
        恰好那段时间游戏正酣,匆匆读过,然后就搁下了,但心里一直惦着它。今天上午去还书,到了地方才发现,图书馆是关闭的,不知何故。回来后,整理书稿,发现这本书竟然被遗漏了。幸亏闭馆,不然,书拿不全,是借不了新书的——原本这本书是要再借重读的。
        那么,现在好了,不借不还,就安心地再读一读吧。


      IP属地:辽宁3楼2023-05-18 14:13
      回复

          这张照片是这本书里的附图,开篇的扉页,后面有周先生的题字和签名。非常学者风范的一张照片,想必周先生自己也很满意。但其实,日常的周先生是我在一楼里贴的那种。看过书后,又在网上找来周先生的一个访谈节目,就是那种样子,非常质朴、随和、又非常乐观开朗的一位老者,完全没有学者、大师们的那种气派,也正是这一点,让我陪感亲切。
          周有光:著名的语言学家,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定者。汉语拼音对现代中国人的教育、国际交流等方面的重要性,毋庸细说,其个人的学术成就等,也是我辈普通人都不太了解的。
          很惊奇,也很奇怪,这么重要的一位学者,无知的我竟然是直到今天才知道他。读过他的几篇文章后,有一种拨云见日般的感觉,好像世间的许多事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周先生的文笔极为简洁扼要,语调、气度和心态都跃然于纸上。最让我感到惊奇的是,这样一位逾百岁的老人,看他的书、听他说的话,竟然毫无暮气。让我想起那年看过的季羡林先生书后的感觉,跟他那是完全不同的。
          周先生的名字,颇有意味,我们华夏的子孙,也可以说是大周的后人。有光,周先生是可以给我们指引前途,带来光明的。但不知周先生自己改这个名字的初衷是什么。


        IP属地:辽宁4楼2023-05-19 00:07
        收起回复
            “要从世界看国家,不要从国家看世界。”
            这是周先生认为很重要的一句话,先生常说。可以说,我所看到的周先生的文章,每一篇都贯穿着这样的思想。也正是这种基调,让我一下子找到了归属感。
            看过周先生的书,让我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我所谓的文学爱好者,那只是一个爱好,一个寄托与倾诉的工具,并不是自己的人生目标。现在才终于明白,自己的真正的目标,是要从更高更远的角度来看清这个世界。世上有那么多的理论和流派,目前来看,最让我钦佩与信服的,而且似乎也是可以触手可及的,就应该是周有光先生了。
            可惜,周先生已经作古,而即便先生在世,我也不够资格去做他的学生。读过书后,长久以来,有一句话一直萦绕在脑子里:相见恨晚。
            亡羊补牢吧,现在,唯一的途径,就是去读周先生的书,不着急,慢慢读。对我来说,此后的余生里,最重要的一件事,大约就是去读周先生的书了。以自己的愚钝与顽劣,恐怕终究也还是一事无成的,那也无妨,原本成就就并不是我的目标,重要的是,我已认定,自己已经找到了正确的路径。


          IP属地:辽宁5楼2023-05-19 00:28
          收起回复
              看过周先生的书后,再去看那些名流和学者们,一下子就都清晰了:余秋雨太虚,名利心也太重,是那种力透纸背的重,一望而知。易中天太得瑟又喜欢卖弄,好在其文笔老少咸宜。陈丹青倒是不错,有自己的专长和独特性,就是有点过于尖刻了,锋芒过盛。想来,木心跟周先生是最接近的,有高度、也有广度,尤其是,有独到的视角,犀利通透又极具包容性。只可惜,自己终究并不是真的属意于文学,洋洋洒洒的《文学回忆录》,读了两遍也终究还是不甚了了。
              井底之蛙、井底之蛙!你就是一只小小井底之蛙。最近,这种感觉是越来越清晰了。


            IP属地:辽宁6楼2023-05-19 00:46
            收起回复
                因为有了高度,你一下子就看清了你自己。高度从哪里来?是从周先生的眼神里借来的一点余光。想要再多借点,我要看得更多、看得更清楚些。看看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也再看看自己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IP属地:辽宁7楼2023-05-19 00:50
              回复
                  宗教不是逻辑思维的结果,而是直觉感应的境界。知识的已知空间扩大,未知空间不是缩小,而是更加扩大。
                科学永远不能填满未知的空间,逻辑无法否定不受逻辑支配的宗教。科学只知道现世,宗教开辟了另一个世界,来世。人类不满足于现世,想往一个更美好的来世。人类需要宗教。
                  ——周有光


                IP属地:辽宁8楼2024-05-14 23:44
                收起回复
                    “历史是一种基础知识,不论从事哪一行业,如果有了必要的历史知识,就会增进人生的动力与人生的意义。一个社会中如果有适当的一部分人达到这样的境地,就会把社会建设成比较理想的状态。”——周有光
                    记得,易中天和王立群做过一个节目,提到学习历史的作用,大意是学习历史是没有什么用的。对他们的这个说法我是严重不赞同的,感觉有点大学者们在故弄玄虚的味道,而周有光先生说的,就比较实在,也中肯的多了。
                    要我说呢,别说是学习历史,人但凡搞点什么,都会有很多很实际的功效的,同时也一定会有某些看不见的、较为长远的隐含的功能。就历史而言,学习它可以有很多的功用。大而言之,就象周先生说的。普遍来说,学习历史,可以给人带来眼界的开阔、学识的融汇,人生、社会、人性等多方面的深入与浅出的理解和体会。最基本的,就算仅仅是浅尝辄止、浮光掠影的那种,也是一种生活的乐趣。就象小姜说的,学了点历史知识,就可以在喝酒的时候吹吹牛了。


                  IP属地:辽宁9楼2024-05-20 22:10
                  回复
                      “语言使人类别于禽兽,文字使文明别于野蛮,教育使先进别于落后。”——周有光


                    IP属地:辽宁10楼2024-05-20 22: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