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病吧 关注:198,036贴子:2,259,420

这瑶药不错,就是太难找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药名:大消
生长环境:生于石山半腰间,常绿灌木,高约1米,全年可采,根、茎、叶全株供药用。
性味:性平,味淡微苦,无毒。
功能: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利水
化浊,消坚散结,助消化等作用。
用途:1.急、慢性炎。
2.各种肿瘤、结块、组织硬化症。
3.叶研细末,外撒治疗慢性皮肤溃疡,有生肌作用。
用量:一般10克~30克,外用适量。
药名:小消
生长环境:生于阴凉的石山脚下,山沟边。多年生草本,全草做药用。
性味:性温,味辛微苦,无毒.
功能:疏肝理气。活血调经,祛恶血。消肿散作用.
用途: 1.治疗内伤淤血,
2.跌打损伤骨折。
3.各种肿瘤,结块,组织硬化症。
4.叶打碎外敷治疗跌打淤血,
用量:一般5克~15克,外用适量。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5-27 23:50回复
    痛风茶用起来也方便,效果理想。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5-27 23:53
    回复
      😊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5-28 23:56
      回复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6-15 12:47
        回复
          红斑性狼疮
          红斑性狼疮是结缔组织疾病,由于自身免疫反应增高,破坏自身组织而引起,故亦属于自身免疫疾病。我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肾精素亏,或因劳累过度,五志过极,志郁化火,暗耗肾阴,或房事不节,肾精亏损所致。阴虚则不能濡养肌肤,造成虚损条件,抗病能力减弱,邪浊乘虚侵犯,发生本病。阴虚既久,阴损及阳,脾阳虚衰,运化失职,水湿停聚而为浊;肾阳虚,主水无权,水泛亦可为浊。水浊与淤血凝结于肌肤组织之中,故出现皮肤水肿,红斑、丘疹及组织蛋白样变等病理改变。病因复杂,虚实兼见,每因日晒、感染、药物、劳累、精神创伤、内分泌障碍等因素影响的而诱发。
          系统性狼疮,还可侵犯脏腑,造成心、肺、肾、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以及眼部等器官损害,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体征。
          治疗原则:以滋阴补肾、利水化浊、活血散淤、安正与祛邪并重为治。
          处方:大消25g、小消15g、夏枯草14g、玄参25g、生牡蛎(先煎)40g、海蛤壳(先煎)40g、熟地40g、山茱萸10g、杞子12g、淮山20g、女贞子15g、五味子10g、丹皮9g、麦冬15g、甘草6g、丹参25g。水煎2次,2次合液,每日1剂,分3次服用。
          禁忌:忌鱼、牛肉、鸭肉、辛辣、烟、酒等刺激之品。
          方解:方中熟地、山茱萸、杞子、淮山、女贞子、五味子滋阴补肾;丹皮、麦冬、丹参凉血活血益阴,以提高结缔组织抗病能力,防止因自身免疫反应增高引起的破坏作用,达到安正效果。大消利水化浊;小消行血散淤;夏枯草、玄参、生牡蛎、海蛤壳清热、软坚散结,以消除外在有形的皮肤水肿、红斑、丘疹、结缔组织玻璃样变,达到祛邪作用。全方共奏滋肾阴、化湿浊、散淤血、安正除邪之功。
          加减法:
          ①急性发作期,出现高热、神昏、谵语、伴出血性红斑者,加金银花12g、蒲公英12g、紫草10g、赤芍12g、红花6g、水牛角25g等以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同时结合抗菌素治疗。
          ②病程日久,长期低热,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脉沉细者为阴血耗损所致,加知母15g、秦艽10g、鳖甲15g、浮小麦10g等以滋阴降火,清虚热。
          ③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闷不舒,肋胁胀痛,食少纳呆,妇女月经不调,脉弦或弦数者,为肝郁气滞,宜疏肝解郁,加柴胡7g、木香7g、白芍20g、郁金10g、合欢皮10g。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6-16 18:17
          回复
            卵巢囊肿
            卵巢囊肿,多见于中年以上妇女,小者如鸡卵,大者可有数十斤重,与《黄帝内经》所述的“肠覃(tán潭)”相似。因其位置不固定,时隐时现,故又属于“瘕”的范围。
            肠覃的发生,与营卫关系密切。营为阴,卫为阳;营为血,卫为气;营主血液,卫主津液;营行脉中,卫行脉外,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发挥着营养周身和抵抗外邪的生理功能。若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卫气留止,津液久留,成为水浊;营随卫行,卫气不行,营气亦随之留止,逆于肉理,发生淤血。水浊、淤血相互搏结于小腹肠外,肠覃成矣。
            辨证论治:卵巢肿瘤,按其发生的组织来源分类有多种,较常见的有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囊性畸胎瘤、囊腺癌、功能性卵巢肿瘤等数种。治疗办法,各有选择,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功能性卵巢肿瘤,用中医治疗,有较好的效果,有望全消或缩小,可选择中医治疗。囊性畸胎瘤、囊腺癌,中药治疗效果不佳,一经发现,应及早行手术摘除。囊肿扭转或囊肿破裂并发腹膜炎,亦应紧急手术治疗。
            治疗原则:浊散淤,温通营卫,软坚散结
            处方:大消25g、小消15g、玄参25g、甘草6g、夏枯草14g、生牡蛎40g、(先煎)海蛤壳40g(先煎)瞿麦12g、柴胡9g、赤芍15g、木香9g、枳壳9g、橘核10g、荔枝核10g、桂枝7g、苍术9g。水煎2次,2次合液,每日1剂,分3次服用。
            禁忌:忌腥、辣刺激食物。
            方解:方中大消、小消、瞿麦利水化浊,散淤散结,为君;柴胡、赤芍、木香、枳壳、橘核、荔枝核、桂枝、苍术理气散淤,温通营卫,且又能健脾燥湿,为臣;夏枯草、玄参、软坚散结,为佐;甘草调胃和诸药,为生牡蛎、海蛤壳咸味,使。诸药相伍,有化浊、淤,通营、卫,散结消瘕之功。
            加减法:
            ①疼痛者,排除囊肿扭转之外,加玄胡索10g、川棟子10g以行气活血止痛。
            ②小便赤涩疼痛者,为下焦湿热,去桂枝,加胆草10g、黄柏10g、茅根10g、金钱草15g、木通7g、竹叶7g,以清热利湿。
            ③月经不调,腰膝酸软者,加当归10g、白芍20g、熟地30g、肉苁蓉10g、菟丝子12g、杞子10g、鹿角2g,以调节冲任。
            临床治疗观察:效果确切,多能缩小或全消。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06-16 18:19
            回复
              单纯性甲状腺肿
              单纯性甲状腺肿是指有甲状腺肿大而甲状腺功能正常,在五瘿中属于“气瘿”,是瘿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发生于高原山区,亦可偶见于散发性居民,女性多于男性,以青年发病率高。由于发病往往局限于某个区域,故又称为地方性甲状腺肿。
              瘿的发病,内因是忧恚,外因是水土。忧恚则伤肝脾,肝郁气逆,血随气阻,发生血淤;脾伤则水湿不运,水液留聚,成为水浊;长期饮用沙水,沙随气入于脉,亦为水浊。水浊、淤血、结气相互搏结于颈下,而成本病。
              碘的缺乏是发生甲状腺肿的主要病因。由于碘的不足,造成水液中阴阳离子平衡失调而浑浊,这种水浊作用于脑垂体前叶,导致促甲状腺素分泌增多,使甲状腺工作过度紧张,负荷过重,因而代偿性增大。
              单纯性甲状腺肿,即气瘿,一般只有甲状腺肿大,而自觉症状轻微。
              ①弥漫型者,结块呈弥漫性肿大,质地柔软,有弹性,常因情志不舒而症状加重。
              ②结节型者,结块较硬,呈大小不等的结节,随吞咽上下移动。
              肿块过大者,可有下坠感,并产生压迫症状,压迫气管,则出现呼吸困难,干咳,劳动时气促的症状;
              压迫食道,可出现吞咽困难;
              压迫喉返神经,可发生声音嘶哑的症状;
              压迫颈深静脉,可有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各项检查均属正常。但需注意继发甲亢和癌变的发生。
              治疗原则
              利水化浊、活血散淤、软坚散结、理气消瘿
              (1)内服方
              大消25g、小消15g、夏枯草14g、玄参25g、瞿麦12g、海藻30g、昆布30g、柴胡9g、木香7g、枳壳7g、橘核10g、龙眼核10g。水煎服,每日1剂。
              禁忌
              忌腥、刺激味食物,保持心情舒畅,不宜用手经常触摸。
              方解
              方中大消、小消、瞿麦利水化浊,祛淤消坚是为主药;海藻、昆布、夏枯草、玄参味咸,软坚散结,又能补碘不足,是为辅药;柴胡、木香、枳壳、橘核、龙眼核理气散结,且取以核散核之意,是为佐药。不用甘草者,因甘草反海藻、昆布也。全方共取化浊散淤,消瘿结之功。
              加减法
              ①若证见胸闷不舒,急躁易怒者,加香附7g、合欢皮9g、郁金10g、佛手7g以疏肝理气。
              ②咽喉疼痛者,加桔梗10g、射于10g、金银花12g、山豆根9g以清热解毒,利咽止痛。
              ③热者,加花粉10g、生石膏40g、生地30g、丹皮10g以清热凉血。
              (2)外敷药
              处方1
              取消瘤膏摊铺于纱布上,厚度约1厘米,再用五倍子粉撒在药面上,厚度适当,敷于结块上,周围超过结块边缘,用绷带包扎好,松紧适度。晚上敷,白天去掉。第二夜再敷,7次为1疗程,3个疗程可见效。
              注:五倍子粉制法,即将五倍子用沙子炒黄,打粉即成,有收敛作用。
              处方2
              用黄药子、五倍子各等量,打粉细末,用药粉适量加米醋搅拌成糊状,敷于结块上,方法同上,疗效亦佳。
              临床治疗观察
              内服、外敷并用,疗效显著,一般3个疗程,可见肿大的甲状腺变软、缩小,乃至消散。大抵结块坚硬者易散,柔软者难消。
              简便方
              ①根据古医方记载:用黄药子300g,米酒5000毫升,浸泡1个月,早、晚适量饮之并外擦,有效。但若长期服用,要注意黄药子对肝功能的影响。
              ②用海带适量,浸入水缸中,取水作饮用,可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06-16 18:20
              回复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即子宫平滑肌瘤,属于石瘕,好发于40岁左右中年妇女,属常见良性、实质性肿瘤。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分为肌壁间子宫肌瘤、浆膜下子宫肌瘤、黏膜下子宫肌瘤等数种,以肌壁下子宫肌瘤最为常见。临床以月经紊乱和子宫结块为主要特征。
                若因肝郁气结,经行不正,外寒作用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不得泻,留蓄宫内,成为淤血;肾阳虚衰,水因寒凝,流动不畅,聚于宫内,留液为浊。水浊、淤血互相搏于胞宫,日久不散而成结块。当需注意恶变成为肉瘤。
                注:石瘕虽有“瘕”之名,但并不是瘕,而是属于“症”的范围。
                治疗原则:石瘕之治,当以利水化浊,理气散淤,软坚散结为治。
                处方:大消25g、小消15g、 蛤壳40g(先煎)、生牡蛎40g(先煎)、夏枯草14g、 玄参25g、橘核10g、龙眼核10g、 柴胡9g、 木香7g、鳖甲15g(先煎)、丹皮10g、 甘草6g。水煎2次,2次合液,每日1剂,分3次服用。
                方解:方中大消、小消、丹皮化浊散淤、攻坚破积是为主药;柴胡、木香、橘核、龙眼核理气散结,是为辅药;蛤壳、生牡蛎、夏枯草、玄参味咸之品,善软坚而散诸结是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是为使。全方共奏化浊淤、破瘤积之功。
                加减法:
                ①若白带多,加茯苓20g、白术12g、芡实15g、淮山药15g、莲米15g以健脾止带。
                ②白带黄且有臭味者,为下焦湿热,加胆草10g、黄柏10g、苍术7g、木通7g、椿根皮12g、蒲公英20g以清热化浊。
                ③更年期妇女,月经紊乱,腰膝酸软者为冲任不调,加服二仙汤以调节冲任。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06-16 18:21
                回复
                  颈椎骨质增生症
                  颈椎骨质增生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多发病,属于我国医学的“颈痛”、“颈痹”等范围。其发病原因,主要是肝肾不足,气血衰少,颈椎发生退行性变引起的。肝主筋,肝血不足,筋失濡养,发生“筋疲”。肾主骨,肾精不足,不能养骨生髓,骨质疏松而发生“骨疲”,且肝肾为母子关系,骨病可影响到筋,称为母病及子。同样,筋病亦可影响到骨,称为子病及母,二者互为因果关系。此外,颈部外伤,工作学习体位不正,如颈前屈,后伸、侧偏等姿势,甚至高枕、低枕不良睡眠习惯,日久气血运行不畅,水聚血淤,从而使椎骨产生骨刺。因骨刺周围软组织发生水肿、充血、粘连、增生、肥厚、纤维化、钙化等突出物,压迫邻近的神经、脊髓、血管、交感神经而出现临床症状。根据受压的组织、器官不同,现代医学将颈椎骨质增生症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①神经根型
                  此型最多,约占60%。神经根型是由于突出物向侧后方突出,刺激或压迫颈脊神经根所致。证见颈肩或上肢疼痛、酸胀、麻木,或上肢沉重、无力,握力减退,持物坠落等现象。
                  ②脊髓型
                  一般认为,此型是由于颈椎退行性变,及失去弹性的颈椎间盘,突向椎管内压迫脊髓,或椎体后方的骨刺、黄韧带肥厚,或钙化,或椎板增厚,使椎管腔狭窄,压迫脊髓,影响脊髓血循环引起的。患者有下肢无力、发抖、走路不稳、容易绊倒,甚至瘫痪等症状。
                  ③椎动脉型
                  当颈椎有向侧方增生的骨刺时,骨刺就会刺激椎动脉而发生痉挛,或直接压迫,使动脉管腔狭窄,脑部供血不良所引起。证见眩晕、头痛、耳鸣、复视、呕吐,甚至突然猝倒等脑缺血症状。
                  ④交感神经型
                  由于骨刺或颈动脉畸形、痉挛、硬化,或周围组织增生、肥厚、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而发生。证见头痛、头重、眼裂增大、视力模糊、心动过速、心律紊乱、多汗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也可出现头昏眼花、眼睑下垂、流泪、心动过缓、血压偏低、胃蠕动增加等交感神经抑制症状。
                  治疗原则:以“治骨先治筋,筋强骨自壮,骨壮刺自平”为原则。以益气强筋,通络止痛;化浊散淤,软坚散结为治。
                  处方:大消25g、小消15g、夏枯草14g、玄参25g、生牡蛎(先煎)40g、海蛤壳(先煎)40g、炙黄芪40g、五加皮12g、鸡血藤20g、姜黄12g、甘草6g。水煎2次,2次合液,每日1剂,分3次服用。
                  禁忌:忌腥、刺激食物。
                  方解:方中制黄芪、五加皮益气强筋,振奋颈筋之力,为君;大消、小消、夏枯草、玄参、生牡蛎、海蛤壳化浊散淤,软坚散结,以消除骨刺周围软组织之水肿、充血、增生、肥厚、纤维化,解除压迫因素,为臣;鸡血藤、姜黄活血通络散淤,且引诸药到达颈、肩部,为佐;甘草调胃和诸药,为使。诸药相伍,强筋骨,消坚结,刚柔并举,补消结合,强筋不助坚,消坚不碍补,正确处理矛盾统一辩证关系,故能取得比较显著疗效。
                  加减法
                  ①若脾虚者,加茯苓20g、白术10g。
                  ②血虚者,加当归10g、白芍20g。
                  ③虚寒者,加制附片10g、鹿角霜10g。
                  ④颈软不能抬起者,加鹿筋12g。
                  ⑤压迫颈动脉,眩晕、头痛、呕吐者,加川芎10g、全蝎5g、蜈蚣1条、僵蚕10g、天麻7g。
                  ⑥上肢麻木者,加川芎10g、细辛3g、桂枝5g、。
                  临床治疗观察:若能诊断准确,此疗法疗效可靠,生效迅速,治愈率高。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06-16 18:23
                  回复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07-05 20:47
                    回复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3-09-08 20:17
                      回复
                        你好,小消及大消你有?


                        IP属地:广西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23-09-12 12:47
                        收起回复
                          肝内胆管结石,又称为肝胆管结石,是指左右肝管汇合处以上的肝内结石,属于我国医学的“胁痛”、“黄疸”范畴。临床以右胁疼痛和全身黄疸为主要表现。由于肝内胆管结石分布广泛,手术难以彻底清除,故研究一种能迅速溶石、排石的中医疗法,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肝胆结石,是由胆盐(胆红素、胆固醇等)浓度增高,沉积于核心周围所形成的,具有“水浊与淤血合结”的性质,故用削坚汤治疗有效。
                          肝胆结石包括肝内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等部位结石。现只举肝内胆管结石,其他部位的结石,亦可参照本法、本方治疗,不再赘述。
                          我国医学认为,胆附于肝,与肝相表里,胆囊有贮藏胆汁,帮助消化的功能。故《难经》说:“胆在肝之左叶间,盛精汁三合。”精汁即胆汁。胆汁禀肝之余气而成,以透明、清澈、通降为顺。若因情志抑郁,寒温不适,饮食不节或虫积等因素影响,胆汁分泌、通降失调,郁而生热,湿热肉蕴,煎熬胆汁,浓度增加,成为胆浊,胆浊与核心互结,形成结石。
                          胆石既成,胆汁淤阻,排泄不畅,胆气不通则痛,弯腰打滚,痛在右胁,放射右肩或剑突下;湿热内蕴则发热,口苦咽干;湿热交蒸,胆汁外溢,浸淫肌肤,出现黄疸;湿热不散,久釀成脓,发生化脓性胆管炎、肝脓肿,甚至发生休g、等严重症候。
                          治疗原则:以利水散淤,化浊溶石;疏肝利胆排石;行气活血止痛为治。
                          处方:大消25g、小消15g、夏枯草14g、玄参25g、柴胡9g、木香7g、枳壳10g、金钱草20g、茵陈20g、赤芍15g、延胡索10g、香附10g、甘草9g。水煎2次,2次合液,每日1剂,分3次服。
                          禁忌:忌酒、腥辣味刺激品。
                          方解:大消化浊溶石;小消散淤化石;夏枯草、玄参清热软坚散结,共为君;柴胡、木香、枳壳、金钱草、茵陈疏肝利胆排石,为臣;香附、赤芍、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为佐,甘草缓急止痛,和诸药,为使。全方共奏溶石、排石、迁痛之功。
                          加减法:
                          ①感染发热者,加金银花15g、蒲公英20g。
                          ②呕吐者,加藿香9g、法半夏10g、竹茹8g。
                          ③小便黄赤者,加车前子10g、木通8g、茅根20g。
                          ④食欲不振者,加神曲10g、山楂10g、鸡内金9g。
                          临床治疗观察:有一定的排石、溶石效果。服药后,若肝部疼痛,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排石的征兆,另一种可能是结石下行,嵌顿。必要时,需到医院检查,弄清情况。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3-09-14 23:29
                          回复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3-09-18 01:20
                            回复
                              楼主,大小消学名是什么


                              IP属地:福建27楼2023-12-16 16:4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