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画吧 关注:359贴子:2,007
  • 0回复贴,共1

油画产业问题与研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果一幅画只画一幅,它是不是原创绘画?
如果把这幅画复制一百幅,它还是不是原创绘画?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来看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有一天你去买衣服,卖衣服的人告诉你,这件衣服是原创设计的,你会愉快的接受,并且你不会认为衣服只有这一件。在你的常识里,衣服是设计的,也是工厂批量生产的。即使这款衣服生产销售了几千件,它的卖点依然是“原创”,我想大家对这点比较容易接受,也没有什么认知上的障碍。
那么,现在我们来扩充下认识:我们在世界上看到的每一幅画,每一张刺绣,每一件陶瓷,每一个铜摆件,它们的背后都有创作者,换句话说,它们都是原创的,只不过我们在市面上看到的是量产的产品,不是唯一性的原件。一个物品在物质形式上的复数性特征只代表它的存在数量,不代表它没有审美和创造——油画产业中的创造性则体现在原件(原创样稿)的绘制过程中,原件是本土文化的产物,而实际销售的画是产业化的结果。
手绘和复数性是油画产业最基本的形式特征,没有手绘就不叫油画,没有复制就支撑不起产业。油画产业中的原创是为产业服务的,所谓产业化,就是把作品变成产品的过程,也只有把原创作品变成可复制的产品,老百姓才能买得起,才能用可以承受的价钱买到自己喜欢的画。 一幅原作要几万或几十、几百万,有些甚至是无价的文物,普通人根本买不起或买不到,在这种条件下,买幅手工复制的画就显得顺理成章而未尝不可了。除了仿制那些公共版权的世界名画之外,油画产业另一项重要的生产内容是复制行业内的商业类型画,包括花园景、巴黎街景、地中海乡村景、中式山水画、静物花卉、现代抽象画、丙烯装饰画等等。这些商业类型画因市场需求而开发创作,它们增加了绘画形式的种类,丰富了艺术市场。
众所周知,文学一般分为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两大类,获纯文学奖的作品大抵是严肃文学,而畅销的武侠、言情、玄幻小说为通俗文学,中国的四大名著严格意义上说也是通俗文学范畴;音乐有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区分,我们知道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肖邦的夜曲是经典的古典音乐,普及更为广泛的流行歌、民谣、爵士、摇滚等音乐类型则属于流行音乐商品音乐;电影则有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的区分,如果说弗里尼、侯孝贤的电影是艺术电影,那么我们在电影院里看的好莱坞大片,所谓爆米花电影就属于商业电影,而且发展出喜剧片、警匪片、动作片、科幻片等具有市场号召力的商业类型片。
综上所述,通俗文学、流行音乐、商业电影这些艺术形式及其文化产品都各自形成了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有着自己专业的价值评判标准和广大的受众群体。那么,为什么我们一说到油画就只有学院油画,而商业油画不被主流承认呢?为什么商业油画就不能独立出来,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呢?看网络小说,听流行歌曲,看商业大片已经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文化消费方式,没有人会因此感到不安。但是商业油画却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消费禁忌,人们不敢买画,担心买商品画会被人嘲笑,这是什么道理?
长期以来,人们对油画产业的行业机制和真实情况缺乏了解,不科学的概念定义和道听途说来的印象产生出不少负面的成见,而认知的偏差带来消费的错位,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和购买决策。在今天这样的信息时代,必须让人们更好的,更完整的了解我们,只有了解了我们,了解了这个行业,才谈得上理解和支持。这需要我们以开放的心态积极作为,做好宣传工作。
有些同志对此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油画产业里的画是行画,太俗了,不够高雅,没什么收藏价值。画好不好,俗不俗,这个问题要买画的人来回答,来评价,要由这个产业链上的人说了算,不需要那些既不生产,也不经营,更不消费的行外人士来做判断。依我看,现在的情况是专家们的意见太多了,我们自己人的发言太少了,这种情况需要做点改变。有些人把商品画看作洪水猛兽,认为商品画在文化上有问题,在艺术上有问题,这种看法是不对的。纯艺作品才可能存在艺术上、意识形态上的问题,商品画一般没有艺术问题,哥们就喜欢俗的,还不行吗?老百姓喜欢个热闹红火,图个富贵祥和,追求个大吉大利,这些图画需求是不被禁止的嘛。对于文化领域里的审美分歧,周总理曾经谈到:只要人民爱好,就有价值;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上海人喜爱评弹、淮剧、越剧,要你北京人去批准干什么?
正所谓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美术只有一种审美,一种产品,那该多么的单调。我们要繁荣文化市场,就要提倡美美与共,就要坚持各美其美,既要鼓励高雅艺术,也要允许人民买行画,挂行画,要发展好油画产业,提供与人民群众审美意识相得益彰的精神文化产品。


IP属地:福建1楼2023-06-20 11:1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