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4,083贴子:9,981,924

39回,刘姥姥是信口开合,而不是“信口开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特特翻寻了三个版本,39回回目,“刘姥姥是信口开合,情哥哥偏寻根究底”。竟然都是“信口开合”,而不是“信口开河”。不知大家阅读时,有没有注意到“开合”与“开河”,这一字之差。
    
      一字之差,其意迥别。作者故意卖了个破绽,却在暗示看官,老妪所说的故事,并非“信口开河”的胡话,却是紧要重大的“开合”之处,大肯綮大关节。
    
      信口诌来的故事,却隐谶着重大的情节人物。
     17岁死了的“茗玉”小姐(有版本作“若玉”),映谶的是黛玉,作者在此处,借刘姥姥之口,向大家作了明确交代:黛玉死时,芳龄就是17。
     而“茗玉”的泥胎上变出来的红衣女孩,雪下抽柴,映谶的是黛玉死后代替了她的位置、嫁给宝玉做新娘的宝钗。 而那个所谓“雪团似的公子”,把老太太、太太都说得“听住了”的,不用说、就是宝玉。
     《红楼梦》中,隐谶、暗示、伏笔的地方,真的很多,个人以为,细细地思索、探寻这些对应,并非不知所谓、空穴来风的“索隐”,而是看红楼这本旷古绝今的“奇书”所必须的一种方法。



1楼2010-08-02 17:25回复
    • 60.211.97.*
    好久不见撒大的文章,顶


    2楼2010-08-02 17:29
    回复
      这解释倒是第一次听说。。倒是还说得通
      不过开合和开河有何区别啊?请明示


      3楼2010-08-02 17:32
      收起回复
        回复:3楼
        开合,有前后关合、对应伏脉之意。信口一说,却是隐藏开合,仿佛这位“经年积世”的乡村老妪信手一点,开合了身后一扇门。
        信口开河,随便胡话,诌一段子虚乌有的故事,如河水滔滔。


        4楼2010-08-02 17:57
        回复


          5楼2010-08-02 18:26
          回复
            回复:5楼
            你好


            6楼2010-08-02 18:33
            回复
              七撒姐姐果然细心!顶上!


              7楼2010-08-02 18:43
              回复
                原来是这样啊,有意思


                IP属地:广东8楼2010-08-02 18:45
                回复
                  两种版本的都看过,比较偏向于开合


                  9楼2010-08-02 19:00
                  回复
                    回复:6楼
                    你好
                    


                    10楼2010-08-02 19:28
                    回复
                      回复:9楼
                      是的,因为发现身边的版本写的是“信口开合”,想想不会是作者的讹笔吧?于是特地去书店翻看了不同的版本,也是“信口开合”,而不是“信口开河”。
                      如此想来,作者是故意的笔墨,别有意味在这一字之差间.....


                      11楼2010-08-02 20:51
                      收起回复
                        确实不错。。


                        12楼2010-08-02 21:29
                        回复
                          LZ看的是哪个版本?


                          14楼2010-08-02 21: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