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游吧 关注:2,603,823贴子:16,372,116
  • 0回复贴,共1

西贝柳斯公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莫斯科到哥本哈根(二十八)

这是座钢雕,由600条长长短短的钢管组成,用来纪念西贝柳斯,这些钢管是仿着管风琴的管子做的,西贝柳斯是音乐家,把它想像成管风琴,与音乐扯上了边,由此与西贝柳斯扯上了边,大概是这个意思吧。

这座由600条钢管焊接而成的云状物,咋一看有点不知所云,风格太抽象太超前了,所以,当女雕塑家艾拉·希尔图宁完成她的作品时,引来了一片嘘声,这是啥?与西贝柳斯有什么关系?你果然可以把它看成管风琴,与音乐,与西贝柳斯扯上边,但它也可以看成是两棵树,甚至两捆木柴,那就与西贝柳斯一点关系都没有了。不行,得修改。艾拉·希尔图宁被迫无奈,买一送一,又在旁边添上了一座西贝柳斯雕像。但这个雕像她也不好好地按着常规的套路雕,只雕了一个西贝柳斯的头,随意地搁在石墙上。墙上的西贝柳斯的头很生气的样子,瞪着眼珠,翘着小胡子,金刚怒目式的;最夸张的是他的耳朵,变形成两片延展性很好的云状物。私下揣摸,艾拉·希尔图宁之所以这样做,有三层意思:一是云状构造让两件塑像相互呼应,构成一体,而且这个云状延伸的耳朵,也作为西贝柳斯头颅的背景和基座,使这个头颅不至于真的象被处决的囚犯的脑袋一样突兀。二是做音乐家听觉最要紧,耳朵越大听觉越好水平就越高,艾拉·希尔图宁把西贝柳斯的耳朵做得这么大,是在肯定西贝柳斯的作品艺术水平很高;这个大耳朵的西贝柳斯在倾力谛听,象乐队指挥,象声音的狩猎者。三是艾拉·希尔图宁在表达不满,在骂人:你们这群猪,没文化,既看不懂我的雕塑,也听不懂西贝柳斯的音乐。你们长的都是猪耳朵,有的连猪耳朵都不如,是没耳朵,瞧左边的耳朵不是已经剁下来,掉在地上了吗?最终,大众拗不过艺术家,这两个作品成了著名的雕塑,它的小型复制品被作为国礼送到联合国大厦永久展出。它的名气已远远超过了创作者甚至西柳贝斯本人,取得了独立的存在,成为芬兰的象征。

8日晨起前往西贝柳斯公园。公园建在海港西面的一个海湾边上,规模不是很大,公园内除了那两个雕塑以外,就是大树和草地。这个公园以芬兰最著名的音乐家西贝柳斯命名,是专门为了纪念他而建造的,可见西贝柳斯在芬兰的影响力。西贝柳斯最有名的作品是《芬兰颂》,被誉为“第二国歌”,其实比国歌名气更大,更有影响力,芬兰人在奥运会夺冠时奏的就是〈芬兰颂〉,而不是国歌,它的地位相当于我们的〈义勇军进行曲〉。不过,西贝柳斯福寿双全,比聂耳要活得长久多了,从1865年12月8日-1957年9月20日,享年92岁。他见证了芬兰的独立史,并为芬兰的独立,奉献了《芬兰颂》。按我们这里的说法是,西贝柳斯奏响了那个时代的主旋律,最强音,是人民音乐家。我现在正听着《芬兰颂》,已经听了它四、五个版本了,想找找自己的感觉。写博文俺还是挺认真的,努力不作诳语,有时为了几个字的判断,要看大半天的书。可惜写出来的东西没人要看哇,公众号点击率低得难为情,更不用说打赏了。
公园对面是赫尔辛基运动场,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第15届)的主场馆。用现在的眼光看,已是十分简陋了,以致于我懒得将相机举起,给它拍照。运动场外面有一位长跑运动员的青铜雕像,估计是个名人,就拍了下来。今天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果不其然,他叫帕沃·鲁米(Paavo Nurmi,1897-1973),是芬兰最杰出的长跑选手,被誉为“芬兰飞人”。在他的运动生涯中,共22次打破世界纪录。他于1920年、1924年、1928年三次参加奥运会,共获得9枚金牌、3枚银牌。1952年芬兰办奥运会时他已经55岁,跑不动了,但芬兰人给了他高擎火炬,跑进运动场的殊荣。他不是刘翔,当得起这份尊重。


IP属地:浙江1楼2023-07-21 08:5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