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游吧 关注:2,602,610贴子:16,371,999
  • 1回复贴,共1

维格兰雕塑公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莫斯科到哥本哈根(四十六):维格兰雕塑公园(1)

维格兰雕塑公园好得出人意料,让我第一次真切地贴近欧州现代艺木,徜徉其间,东看西瞧,有点意思。有机会到奥斯陆的朋友,不妨去看看,没机会去的,就看看这篇文章。为了写这篇博文,俺可是下了大功夫的,临时抱佛脚,看了近百万字的雕塑方面的资料,想了大半个月,今天才开笔。虽然难免管窥蠡测,一知半解,但马马虎虎,估计也大致不差。

如果从空中俯瞰,维格兰雕塑公园就像一架风筝,一只张开翅膀的蝙蝠,近50公顷的草坪,被白色的道路和浓绿色的行道树分割出各种几何形状,这些道路和行道树就是风筝和蝙蝠的骨架,850米的中轴线则是它的脊椎骨。192座裸体雕塑和650个人物雕像分布在中轴线上。

古斯塔夫·维格兰大师的青铜雕像站在公园口,右手握锤,左手持凿,一身工装,好像随时可以进入公园,继续他的工作。这位大师木工出身,始终保持着手艺人的本色,一生勤勉,园内数百座的人像雕塑,就是靠这双手,这把锤,这根凿,用将近40年的时间完成的。其毅力和恒心,不得不令人肃然起敬。

罗丹:吻
维格兰是罗丹大师的学生,但其风格与老师有较大的区别。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两位雕塑家一——米开朗琪罗和罗丹,都以力量胜,他们的主题一言以蔽之,就是以塑造男性祼体为主要手段,表达生命的痛苦和冲突。两位大师最伟大的作品都是男性裸像。尤其是米开朗琪罗,他的女性祼像壮硕如男子,据说是以男性作模特塑造的,由此人们怀疑他的性取向。罗丹大师的女性雕像到是十分出色,有着法国人的优雅和浪漫,尤其是以他的情人罗约尔为模特创作的《吻》、《沉思》和《达娜依德》,妩媚而性感,几近提香和鲁本斯的风格。但真正体现他的本质和力量的作品,还是他的男性雕像。维格兰的作品依旧是写实主义的,但不过份追求筋骨感,与古典主义相比,有轻型化的倾向,与罗丹大师另一位高足——马约尔有神似之处,只不过,马约尔走得更远一些。

罗丹:沉思
维格兰作品的另个显著特点是:他的雕像个体几乎不追求雕像以外的意义,没有其他雕塑家追求纪念碑式的企图。按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只是反应“生活的一角”,平凡而真实,没有什么微言大义。
然而,维格兰还是有他的形而上的企图的,他是以群雕的形式追求这种企图。这种企图造就了维格兰雕塑公园,它就象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一样,以青铜和大理石为符号,叩问人生。

罗丹:达娜依德


IP属地:浙江1楼2023-07-25 08:48回复
    从莫斯科到哥本哈根(四十七):维格兰雕塑公园(2)

    维格兰雕塑公园的主题依旧是个老问题,那个著名的“哲人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老问题一般很难找到新的解,说来说去,都是大同小异,与没说差不多。表达的技巧才是关键,决定你的回答是否有价值。

    进门不远是一座长达100米的大桥,58尊青铜雕像依次排在大桥的两侧,象在接受人们的检阅。这座桥被人们叫作“生命之桥”,维格兰在这里回答了“我是谁”这个问题。我是谁?58尊雕像囊括男女老少、喜怒哀乐等芸芸众生相。我就是芸芸众生,众生平等,任何人都一样,该经历的都得经历,不管是贩夫走卒,还是王侯将相。L体雕像的形式剔除了任何外在的标饰,能更好地表达这一点,用一句俗话来说:TG了全一样。

    走过“生命之桥”,来到“生命之源”,一座大型的喷泉雕塑,六个巨人托着花盆,水流从中倾泻而下。水池的四角,耸立四丛“生命之树”,生命树下是四组分别代表幼年、青年、壮年和老年的雕塑。我从哪里来?这个“生命之源”就是回答第二个问题的。我是一种生命现象,来自大自然造化的伟力。
    第三个问题:要到哪里去?由“生命之柱”和“生命之环”来回答。这个“柱”和“环”是咋样的?暂不说,先上图吧。

    一、生命之桥

    1、愤怒的孩子
    这是公园中最受人喜爱的一件雕塑,请注意他左手的拳头,锃光瓦亮的,显出了铜的本色,这是游客们成年累月抚摸的结果。在吴哥,因为阿卜沙拉的美貌,让游客们情不自禁地去抚摸她的XP,日积月累,双L就象两只烂掉果皮、露出硬壳的椰子,乌黑发亮。在这里,因为小孩的神态毕真,人们喜爱他,情不自禁地去抚摸他的左手。在58尊青铜雕像中,小孩的雕像占了不少,再挑两幅附后:

    2、超级奶爸

    这个雕像知名度排在第二,被人们命名为“超级奶爸”。父亲强大而多产,雕像的构思应该来自于杂耍中的多物抛接,父亲手脚并用,4个孩子就像4个球一样,玩弄于父亲的股掌之中,充满了快乐。维格兰大概是个好父亲,“父子情深”类的雕塑有很多,再粘上几张:

    3、男H女A

    爱情始终是艺术的最大主题,维格兰也不例外,颇乐于此道。他的表达很直露、不矫饰、无S情,是一种略带赞赏的自然流露。


    IP属地:浙江2楼2023-07-25 08: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