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吧 关注:32,383贴子:292,812

黄帝与皇天共名问题[皇帝皇上帝?后帝?黄天皇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诗经就说“如日之升,如月之恒”,天问也说“夜光何德,死而又育”,而日月神与之《释名》九旗之名日月为常,左传 唯日月为常,礼记 日月为常,月神总有常字,如常羲、常戏、常仪、常宜、常。这些名字还与常娥联系起来,而《归藏》的恒我也是月神,又与月有关的常娥,可见多与常有关,这是因为常有永恒的意思,《常字本用辩》《文献中的常字举要发微》论文提及常亦有“永恒”的意思。可见日月名字带常是文字系统决定的,一些神灵的内在特质也从名字上有反映,比如月神名为X常,常X不能证明都是一个神,也正是因为其某种内在的特质相似,只能说是他们都俱有某种类似的、相同的特质
《管子》的黄帝六相中的大常也历史化,《周礼》郑玄 注[大常,九旗之画日月者],古代将会有日月的旗叫大常,在《周礼·春官·司常》说[日月为常,交龙为旂],与此同时,大常上的日月是二条龙代表的,而纬书的黄帝戴蛟龙之旗既《符子》有黄帝建日月之旗;《孙绰子》也有黄帝建日月之旗。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7-25 21:36回复
    道教早期多用黄帝名义用事,而"天师”就味着源于使用黄帝印驱邪杀神的行为演化而出,由于帝天互通,可见黄天与黄帝、皇帝能互转
    可见皇上帝,黄帝,皇帝,光帝,高皇上帝,天帝高黄神,其名字内在没有过多差异,大抵意思就是光辉美丽的上帝,高高在上的帝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7-25 21:36
    收起回复
      [黄天帝神, 黄天上帝]大至就是明亮天空上的上帝(天帝),也有单纯简化为“黄天”,就意味着可能有明亮之天的含义,《五纪》之中,黄帝快乐就使得天空启迪光明,这与皇天在《诗经》的另外二个名字旻天昊天有类似的神性,在《诗经》周人部分没有见到过有黑夜之天的单独名称,他们头顶日字,甚至皇天一字,也是头顶明亮一类的意向,周人早期弓形饰上的昊天形象就是头顶圆物的形象,乃至周人有大字天字共用时,天字头上点出一个圆来代表,包括昊天的祭祀场叫圆丘圆坛,也就意味着周人天空崇拜原于白昼之天。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7-25 21:39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07-25 21:43
        回复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07-25 23:40
          回复
            @恒河水师提督🌊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07-26 00:06
            回复
              黄天与皇天,共名后帝、皇帝、皇上帝的问题
              昊天后土连称,则月令之中后土附属于黄帝
              以及周人弓形饰上的昊天,也是画出四方四面,而黄帝四面
              但差异性也是有的,昊天神秘数字是6,《国语·周语·景王问钟律于伶州鸠》天六地五
              《吕氏春秋》中六月祭祀皇天,再过到第二个6月,也就是12个月又祭祀一次皇天
              而黄帝的神秘数字是5,甲骨文里面的五字除了五条横杠的写法,还有上下中有有十字形的五字,意思就是四方之中引申为5,与方字、巫字接近
              周原甲骨文有[小告于天],昊天多被告祭,《国语》中晋郑的周室贵族们说的帝喾,也是以告字形为代表的,异体写为俈,主体也是不离告字,并且在《国语》制定的礼仪祭法之中,帝喾形象就是姬周之祖帝,也当是受到了天胤形象的影响,所谓的嚳就是告祭天的祷词演化出来代表昊天的,昊天的人格面被视为历史化的圣王,如汉代的月令五色帝分离神性的一面担当天帝,而人格的一面担当历史化的圣王形象
              帝俊也是与之《生民》的昊天,《吕氏》《月令》的高辛氏或帝喾共有一个姬周宗源之帝的形象,还都是后稷之父。
              《帝王世纪》中的帝喾也是有后土附属于他的,同时天立五行的母题也有体现,天之数为6在此也有圣王化称作为六茎[故以勾芒为木正,祝融为火正,蓐收为金正,玄冥为水正,
              后土为土正,是五行之官,分职而治诸侯,於是化被天下…遂作乐六茎,以康帝位]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07-26 00:07
              收起回复
                帝喾的纬书形象也说是头有戴干辛之像,但是他的这个形象被描述成了具有某种神秘的圣王意像,周民文物上的昊天上就是头顶干辛形冠的形象,辛干冠来自于商人青铜器上的神灵形象,这些诸侯列国们学习了商人的青铜冶炼技术,也把这些神灵形象代入到自己的神话中。
                而龙凤也是头顶干辛的,乃至商字也是头顶干辛的,就不可能是刑具了,应当是神圣吉祥一类的符号,有时这个符号也作用于神的鼻子,或许就是鼻祖这个词的来源。
                帝喾又名高辛氏,应当指高高在上、头戴辛干冠的神
                还有昊天巨人形象的问题,俊与峻,帝喾与极
                而俊在《说文》谓“材千人也”,比喻才华出众,俊念夋声,确实与帝喾极大重合,因为大山的高处既为“峻”,如《楚辞·屈原·涉江》“山峻高而蔽日兮”,并且“俊”字通“峻”,《白虎通》也如此说道谓之[帝喾者何也]称之为[极也。极,栋也]但也解释成了王业美德。
                极在未简化前写为極前,其原型是亟字,甲骨文与金文的极字均为巨人象形,《说文》对于亟字的上下横杠,也解释[二,天地也]
                自从晋代《帝王世纪》称[帝喾自言其名夋]开始,但不同抄本或引用此故事里对帝喾的名字作写为俊、夋、逡、岌、喾岌音相近,而岌为《说文》[山高貌] ,《诗经》生民篇记载姜嫄踩在帝的足迹上,《史记.周本纪》说姜嫄践巨人迹,《论衡·吉验》一篇中,作者引用民间的说法亦说后稷之时,[履大人迹],或言衣帝喾之服,坐息帝喾之处妊身……《论衡·奇怪》一篇说今谓[大人天神],故其迹[巨],金文中的天字就是大人字的形象,而天字源于大字。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07-26 00:08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3-07-26 00:12
                  回复
                    于黄帝,也从不言头戴干辛之冠,与之更关系密切的是象征权力的斧钺,除了主宰者形象,也作为一个统帅者的形象,也就是战士将军的形象,而且被称之为云师,也就是云神雷神,而周人大鼓的昊天也是满身类方的云纹形象,也代表着是云雷之神,这个大鼓也有使用鳄鱼皮,鼓也是祭祀雷神的仪器,就意味着昊天是雷神无疑,同时神字本为雷霆闪电象形的申字演化而来,用雷电代表神也是泛滥的神话母题,许多的神都践龙蛇,或有蛇形耳饰,或手持龙蛇,也代表支配雷电与云埃,或者是兴云降雨的神力反映,也有的说蛇精多称山神,山神的一个神力就是兴云降雨,足以可见,神与雷电和龙蛇关系密切
                    昊天的右边也附属龙蛇,也应当是雷雨云的象征
                    《雷虚》中反对民间大众根深蒂固的认为雷就是天空神的愤怒之音[隆隆之声,天怒之音,若人之呴吁矣。世无愚智,莫谓不然。推人道以论之,虚妄之言也],可见雷神与天空神也是一个神,天与雷有时含糊不分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3-07-26 00:13
                    回复
                      而雷暴气象伴随有风暴,也对应皇天使冯,帝俊五彩鸟,帝喾命令凤皇天翟,除了支配凤风之外,而上面的昊天肘下也是有两只鸟依附着,皇天并且长着鸟爪手,这可能也是风神的体现,黄帝也是身边伴随风伯雨师,《吕氏·尊师》说黄帝师大挠 。所谓的黄帝臣子大挠就是风伯的伟业先祖化,风在易中为挠动万物最大的自然现象,这就叫挠《易》[挠万物者,莫疾乎风。又曰:风以动之],同时昊天的风神体现到手上,意味着惊动万物与搅动世界的神力,甚至昊天的双手可以是造化万物的风,也是能摧折万物的风,《史记•律书》也收录八风之说,关于风的神性也有造化万物的能力
                      条风居东北维,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
                      以及《说文》风是八方之风,能使虫生[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
                      在《黄帝四经》中的皇天使冯,当是使风,风本字为凤,《山海经》中的帝俊的三只五彩鸟守护他的祭坛,而《吕氏春秋》中的帝喾使垂打造约11件乐器,随后以康帝德,就使凤鸟与天翟舞蹈,在先秦时期就有周室火德之说,程现的祥瑞就是赤乌,汉伪《周礼》中的风神写为[飌师],左边是指鸟的雚,殷商时代周人的神人鼓上也是有两只鸟立于上,而上面的昊天肘下也是有两只鸟依附着,昊天上帝与鸟关系更密切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3-07-26 00:18
                      回复
                        在《诗经》当中也都是只有昊天上帝命令大禹创世,而没有周人叙事创造天空的说法,昊天人格的一面,既帝喾也是自言其名的,或许也都是天帝自有的神话母题,在元气论流行之后这个神话被取代了
                        《五帝德》帝喾自言其名,《参不韦》帝乃自称自立,《黄帝四经》黄帝作自为象,方四面(这个已经王业化,也是基于上帝自立自名的神话母题历史化而来)……
                        《参不韦》[帝乃自称自立,乃作五刑则,五刑则唯天之明德]就是上帝自己取名字,天帝建立了自己,然后构建了秩序,构建完秩序之后,然后启迪光明。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3-07-26 00:18
                        回复
                          还有《世俘解》的天宗上帝,当指天室山宗庙的上帝,相对应的黄帝叫黄宗,商人甲骨文…[帝宗,正,王受㞢又],这是唯一一处上帝应验祈祷的签,大至意思是上帝降于宗庙,征伐会受上帝到庇护吗?王受到了上帝庇护,帝宗/天宗上帝有类似的情况,黄帝也出现类似的名字,既黄宗。
                          这与《尚书.商书》记载祖己道:“呜呼!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无丰于昵”,《史记》作“天继,经过整理的《商书》“天胤”的殷商原型当是“帝胤”,“罔非天胤”即“无不是上帝的子孙”之意,商人亡国后构建出了帝胤信仰,帝胤是殷人发启的,很可能受到殷商上帝在祭祀先祖的宗庙应验事件导致。
                          也就是说,上帝神王信仰历史化成先祖,与天胤/帝胤信仰兴起的原因有关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3-07-26 00:19
                          回复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3-07-26 00:21
                            回复
                              王权者祭祀太阳时,穿着衮衣来仿照于天来迎接太阳,也就是穿着龙衣就是校仿昊天,而龙与云关系密切,周民鼓上的昊天也是满身云纹的,这说明昊天上帝也有身上缠绕着龙蛇的形象
                              《礼记.郊特牲》祭之日,[王被衮以象天]…乘素车,贵其质也。旗十有二旒,龙章而设日月,[以象天也]
                              《胡家草场竹简1039》释文中也有赤帝身上附属着蛇的形象[拔剑曰:赤帝载日抱月带蛇]《史记》刘邦也是自称天子,也称赤帝子,可见赤帝也是天帝,《焦氏易林》的《大过之大壮》的“赤帝悬车,废职不朝;《焦氏易林·随之涣》的“天帝悬车,废礼不朝…。
                              天神们身上附属龙蛇,是让为天空漫步龙蛇的神话母题,所以认为天上的神灵就是支配龙蛇的,龙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代表雷电和云朵,汉代继承这种文物,或者说继承天盘,在汉代天公出行铜镜当中,也是有龙蛇的
                              战国铜镜天盘有着龙蛇环绕天空的表现,在《山海经》的轩辕丘中亦有表现,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在轩辕国北.其丘方,四蛇相绕。黄帝与轩辕氏在《帝系》《五帝德》合并后由司马迁发扬,在自轩辕氏黄帝一说得到流行,直晋代,天空环绕着龙蛇的神话被历史化,葛洪在《 抱朴子 ·登涉》说"昔圆丘多大蛇,又生好药。黄帝将登焉,广成子教之佩雄黄,而众蛇皆去。"好药:谓员丘山上不死树。 而这个神话母题在晋代方士们笔下历史化成了广成子教黄帝上轩辕丘驱蛇,同为晋代的 《博物志·物产》写道"员丘山上,有不死树,食之乃寿;有赤泉,饮之不老。多大蛇为人害,不得居也。"所谓的员丘与圆丘是互写的,晋代人陶潜的《读山海经》写员丘,《隋书》在祭天时写为圆丘员丘歌辞也是降神,奏《昭夏》:重阳禋祀大报天,丙午封坛肃且圜,唐代的柳宗元《天对》作员丘,证明后世说员丘多龙蛇也是天空环绕龙蛇的遗留。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3-07-26 00:4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