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吧 关注:367,893贴子:28,674,429
  • 24回复贴,共1

从北上的高考难度可以知道古代科举其实难度不太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科举和高考一样,都是选优类考试。
也就是说录取名额是大致固定的,考试的作用是用来在一群人里选优。
看到昏哨吧友说,他几十年前高考那时候,他们班有个帝都的比他们当地最低分数线还低了一百多分。这应该是事实。那为何当年的帝都高考这么容易呢?无非就是人少萝卜多呗。也就是说参加高考的人数少,而录取名额相对多,那在一场选优类考试中,自然就相对容易(注意是相对)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能知道其实古代科举难度其实不大。
虽然一个县几万人里可能不过就十位数的秀才,看上去竞争很激烈,导致很多人误以为水平很高。但一个县能脱产读书(是脱产读书而不是识字)的其实也就那么几百人,作为一个择优考试来讲,不会比中考考上重点中学更难了。
至于举人,进士什么的其实也一样,只要明白了择优考试的本质,就不会再去关注有几个人能考上,而是会去关注有多少人参与考试。古时候全国也不过几十万甚至只有几万的全职读书人。在谈论考进士的难度时都有误解,以为考进士比考清北难。事实上进士无非在几十万考生里选出上百个人,而高考如果想考清北需要在一千万人选出几千个,和考进士的难度等级基本是一样的。


IP属地:上海1楼2023-08-03 10:14回复
    也和萝卜分配方式有关。。。
    以前每个大学都有一定的外省录取人员名额,而魔都的愿意去外地读大学的偏少,导致外地大学招取魔都考生的分数线严重偏低。
    我当年二志愿想填厦大都被家人反对作罢。。。


    IP属地:上海2楼2023-08-03 10:21
    回复
      但是一般人没资格去考秀才的,考秀才需要秀才推荐,你家不是读书人谁推荐你。。人家凭什么给自己增加竞争对手。。。所以古时候有暖籍和冷籍的区分,虽然不是官方搞的,但是民间就是认这个。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8-03 13:02
      收起回复
        那么为什么范进和蒲松龄大半生都被科举功名所困?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8-03 15:54
        收起回复
          其实古代科举更像现在的考公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8-03 16:29
          回复
            按照楼主这个天才逻辑,我看到中科院院士发期刊论文的难度,可以知道其实现在发期刊论文的难度不太高。


            IP属地:江西6楼2023-08-03 16:35
            收起回复
              6楼的雾雾吧友其实也说对了一点,就是择优考试的目标人群是什么。比如目标人群是中科院院士才能参加考试,那水平的起点就放在那里。
              这点放在古代其实也一样,参加科举考试的起点在于,要托生在一个能供养全职读书的家庭,而这点就刷掉了99%的人。
              所以科举真正的难度在第一步,就是怎么托生到好人家。
              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水平和效率是肯定超过古代的。如果按今天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学习时间,学习强度和学习质量来教学四书五经,书法,文言文。秀才等级的考试差不多就等于是中考了。按百里挑一的淘汰率,考上秀才的难度基本和考上市重点高中的难度相当。
              总体而言,择优考试确实还要考虑考试的目标人群问题。但古代科举的目标人群的水平并不高,这点从学习内容的课时量和考试难度可以推算出来。


              IP属地:上海7楼2023-08-03 16:59
              收起回复
                考毛线秀才啊,搁古代我不天天抢大户对不起我这身板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08-03 17:09
                收起回复
                  部分认同楼主的说法,科举的难度不在于考试难度,而在于家庭可以承担一个青壮年男劳力不干农活光吃饭的负担。
                  不算恩科,四年才一次科举。光吃饭不吃肉不吃菜不干农活,一个人一年光粮食就要吃掉半吨(《中国膳食指南2007》建议430kg),宋朝生产力大发展,亩产一石~两石,合一百多斤。半吨粮食不算损耗和税负起码要将近十亩地单独供这个考生【白吃】,当然一家不可能只有一个人,按四口之家一个考生算,那就起码四年内风调雨顺种40宋亩地才能供他考一次(宋亩比市亩小75平方米,面积缩水八分之一)。40宋亩约合32市亩。算上税赋,按照孔府档案记载,孔府庄园分成租租额在50%上下,与当时田赋差不多。四口人供一个考生的话,三个人要种64市亩地。
                  大部分难度在于投胎到那种种地不愁,或者躺着收租的家庭,其次的难度才是科举的难度。有点像北上高考,但古代没地就是没地,不是节衣缩食买学区房就能变成地主鱼肉十里八乡的。
                  我还是认为,古代投胎比今天买房冲海淀要难得多。


                  IP属地:四川9楼2023-08-04 10: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