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吧 关注:24,925贴子:182,459
  • 57回复贴,共1

论价值及其二重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西经的通俗理解中,价值是人类对能够满足需求或产生有益影响的事情或物品的认识和评价。从哲学层面上讲,价值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有益性影响的评估。即:当事物a对事物b有有益性影响'时,就是a于物b有价值评价。
社会经济学认为,商品的价值是人们通过创造,交换劳动商品时,而对获得商品所需要的劳动能量和保护财富免受损失所耗费劳动能量的计量评价。
价值的本质是人类在劳动交换时,为平等交换而度量商品的客观衡器。商品来自于人类劳动,是人类耗费了劳动能量和时间创造了商品。那么,由劳动量为基准,度量商品劳动交换量的平等评估就是价值。
商品的价值是包含在其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马克思给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下的定义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注意!这里的谓项是劳动时间,不是劳动。这一点对理解价值概念非常重要!
由于价值是a对于b的有益性“影响的评估,所以不论是a还是b的变化都会引起总价值和单位价值的变化。这就决定了价值具有历史多变性和相对客观的复杂性。即当劳动量付出不变的情况下,无论劳动生产效率怎样提高,总商品使用价值量增加,但总劳动价值不变,这是价值恒定定律。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是千差万别,但抛开劳动的具体形式,任何生产商品的劳动都是人类劳动力的支出即劳动量的消耗。无论是铁匠、木匠,还是裁缝,经理,他们在劳动过程中,总是要消耗劳动能量,消耗自身的体力和脑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人的大脑、肌肉、神经等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是无差别的,微小的。抽象劳动是也是同质的,只存在量的差别。只有在劳动产品成为商品的条件下,要确定不同商品交换的比例,才有必要将各种不同的具体劳动转化为同质的抽象劳动量,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才表现为价值,成为商品的价值实体和商品交换价值的共同基础。
从任意时间点来看,价值是定值。所以价值可以测量、评估;从劳动力中的劳动强度上推断,价值的度量衡是劳动时间或劳动能量。所以马克思定义说,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耗费量。
价值本身是需求满足的意识评估经济单位,商品价值是人们交换和生产商品时劳动能量的计量。是比较,交换商品劳动量大小多少的标准和衡器。
如果价值是自己劳动创造用于自身满足,则价值量的测定要看劳动所消耗的能量和相关成本。他们应该是等价的,即如果产品低于劳动能量和发展成本,我们就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9-03 12:24回复
    如果价值是自己劳动创造用于自身满足,则价值量的测定要看劳动所消耗的能量和相关成本。他们应该是等价的,即如果产品低于劳动能量和发展成本,我们就不会长期劳动创造。因此,商品价值首先是人类劳动的价值。
    一 劳动价值
    劳动价值是人类创造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能量和相关能量补偿的抽象计量。
    一切最初的劳动资料和商品都是劳动创造的结果。商品交换时价值量的评估是需要客观标准的度量衡来测量。劳动价值就是测量商品交换的标准和衡器。而劳动价值其实所表达的是劳动商品单位时间的劳动量,而非单指时间。尤如物理学中速度表达的单位时间所运动的路程一样。这样才能客观公正地看到价值本质。
    在现代经济思想中,劳动价值观念渐渐淡薄,但劳动价值依然存在于大量商品价值之。中,不可忽视。。如代工工厂,饮食小店,薄利多销,竟争激烈,往往看重的是劳动价值,只要满足生活生产成本,就能生存发展。
    在商品经济初基阶段,由于很多商品是由人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大量创造出来的,商品的价值也成了劳动价值的概念。劳动价值包含了人类生产商品而付出的社会平均时间和必要劳动能量。其价值量是由单位时间所耗费的的物质能量,也即混合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能量。
    劳动价值量是劳动必要时间与单位时间的劳动能量付出量的乘积计累。
    马克思的价值量本应该依照这个公式求算,如果马克思认为每个劳动量付出差别不大,那么用劳动时间积累来测量劳动价值宏观来说是成立的。劳动量不能只靠靠劳动必要时间测量是对的,他需要考虑劳动强度付出是否平均化和劳动效率平均化。如果说明这一点,则马克思的劳动价值测量是客观的,成立的。劳动创造了价值。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9-03 19:36
    回复
      学到了学到了!首先谢谢风趣先生的长文,使我稍稍懂了点劳动价值是如何定量评估的,虽然一时还来不及仔细消化,但必要时静下心来,还能我来理解。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9-04 06:35
      收起回复
        二商品的交换价值
        商品的交换价值是指商品进入市场与其它商品,货币交换时因供需变化而产生的比例关系。一般而言,交换价值指的是商品劳动价值的交换比例,即商品的市场价值,商品的价格。
        交换价值是市场供需交换比例的价值产物。劳动价值是劳动强度形成劳动量的过程。如果劳动产品完全满足市场需求时,则商品劳动量形成商品交换价值。如果劳动产品未满足需求剩余时,则供求比例形成价格,即产品未满足市场时,市场形成淘汰机制。有需求剩余的产品价值我们称为市场价值,即为价格。市场价值与价值的差价我们称谓剩余价值。,他是因市场存在需求剩余而存在的。商品的剩余价值不在于加班加点,而在于市场需求剩余量的多少。市场需求剩余多,供给少,则剩余价值就大。
        交换价值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在货币经济的商品社会,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是为了获取交换价值而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消费者是为了获取使用价值,或节省自身劳动价值而交换。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解决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也只有通过交换,生产商才能获得劳动者消费者的剩余价值。交换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从政治经济学规范价值分析,价格也可由社会规范价值评价中的分配价值来产生分配比例价格。分配价格与社会交换价格同义。任何商品的劳动价值与其分配交换价值没有直接关系,但社会中所有产品的劳动价值之和等于所有产品交换分配价格之和。人类其它分配劳动价值的行为是对总劳动价值量的平衡和摊薄。如公务员的规范价值行为的报酬分配。
        传统的价值理论中没有将商品的劳动价值和社会市场中的交换分配价值区分开来,所谈价值成了二者的混合体,因此,在分析价值有关问题时出现了矛盾和误区。可以说,以交换关系为基础形成的分配和交换都是交换价值。以劳动量为基础的价值范畴都是劳动价值。分配交换价值与劳动价值之间只存在总量相等这一层关系。在总量一定时,商品的分配交换价值取决于分配生产关系,,与劳动生产无关。不少人指出商品的价值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一种分配游戏,这是对的,前提是所谈的是分配交换价值而非商品的劳动价值。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09-04 10:51
        回复
          我的价值论是客观的,唯物的。只有你才将价值和价格混合起来看待。
          另外你讲的都是使用价值在消费者心中的序数问题,不是价值。你也搞错了。
          价值就是劳动量,和使用价值(功效)没有关系。
          货币也不是价值的尺度。货币是价值交换的媒介。哪怕用贝壳也可以。你能说贝壳是价值的尺度吗?
          你学的那一套都是西方经济学思想,并不全对。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09-05 10:25
          收起回复
            商品的劳动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并不因人意识消失而消失。如同质量是度量物质大小多少的标准衡器,价值也应该是商品交换时的标准衡器。否则商品价值无法交换,也无法计算。计算商品交换的价值量,我们要看劳动价值,而对于商品交换给双方带来的价值量,我们则要看市场价值即给双方节约和增加的劳动量!如地下的油田,煤矿等,并没有蕴含人类劳动量,但由于自身的能量和特性可以产生动力,节约人类劳动量,因此交换的价值量以能节约的劳动量为最大价值量。以蕴含的人类劳动量为最小价值量!这就解释了如果土地能够使需求者节约和增加大量劳动时间和劳动量,那就按最大市场价值售卖出,寸土寸金;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则土地无人问津。如果商品是人生产的产品,无人问津则生产商会亏负劳动量,不再生产。
            商品的目的在于交换和使用,以节省彼此的劳动时间。劳动产品一旦进入交换便具有了交换价值。劳动者的交换价值在市场中往往大于劳动价值,其决定于需求量和交易信息透明度。交易信息费用大,供不应求,都会导致交换价值溢出。产品供大于求,则劳动价值卖出。低于劳动价值,无利可图时,商品淘汰。没有人长期作亏本的买卖。
            如我们买一个机器人为我们做汽车。机器人每月耗费成本五万只做一个汽车,汽车出厂价五万。这样的机器人对我们来说价值就是五万减五万,没有价值。除非人工成本高于机器人价或提高出厂价。
            又或者我们现在费力做了一顶轿子,卖不出去,入不敷出;或没人使用租不出去。无人交换这顶轿子就无法体现价值,价值很低。这是因为我们创造的商品虽然有使用价值,但因无法满足现代消费者节约劳动量的需求,因此他有使用价值(功效),有劳动价值,但没有市场价值。没有交换出的劳动价值量是负价值量,是存在的价值量。
            总结来说,商品的属性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商品的价值构成的,商品价值的属性是由商品的劳动价值和交换价值组成的。使用功效和劳动价值是商品内在的,客观的属性;市场价值和商品的使用范围是供需双方主观的意识评估。范围增加,或市场需求增加,则商品价格变大。,但内在的劳动价值不会增加,功效不会增加。
            三 价值的二重性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09-06 09:57
            回复
              三 价值的二重性
              交换价值是供需双方依据信息成本和使用评价的不同来作不断博弈的结果。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商品以劳动价值为最低基准,根据需求来变化浮动。低于劳动价值,则商品淘汰。商品没有需求,即没有社会交换价值,商品依附于使用价值上的劳动价值就成为负价值,劳动就成为负劳动。如我们做坏了一个板凳,这就是负劳动。从这意义上讲,劳动创造价值,需求决定价值。但没有劳动的需求是临渊羡鱼,望梅止渴。
              因此商品价值中,劳动价值是商品内在属性,市场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生产者以各自商品的价值为基础进行交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量。所谓市场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时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这就是价值的二重性。
              商品具有价值。是因为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了劳动能量和时间的组合,也包含着使用和交换关系的混合。我们重视商品的价值,就是因为价值本身具有的劳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属性,我们称之为商品价值二重性。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3-09-08 11:21
              回复
                这篇文章是我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后经过反复斟酌和修改后写出的一些心得。这和马克思价值论有些不同,但比较符合现代经济事实,也堵住了别人怀疑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问题。是对价值论一种发展拓展的尝试!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3-09-08 22:31
                回复
                  生产力不足时,价值决定交易单位。因为生产力有限,用于生产这些,就必须放弃生产那些。总之,价值都不会有浪费。
                  生产力过剩时,也就是总劳动力过剩,生产出来的产品有些不能以预期价格卖出,也就导致了这些低于预期价格的产品的价值无法在市场交易,所以价值也就无法做为交易单位。此生产力过剩阶段,价格主导了市场。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1-23 00:39
                  回复
                    当生产力远远过剩时,连价格都无法左右市场。此阶段叫做需求力阶段,客户主导了市场。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1-23 00:42
                    回复
                      我探讨的是价值的客观性和唯物性。你说的是价格在市场中的主观性。供需的变动导致价格的变动,使交换不能平等按劳动量交换,这才有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可能。
                      但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价格接近成本,价格就是劳动量交换,价值的意义就在于显示平等交换劳动量的标准!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01-24 09:27
                      回复
                        送你一张图,建议保存日后备用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4-01-25 07: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