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吧 关注:66,903贴子:343,291
  • 22回复贴,共1

【震惊】普通机械棍门槛太低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天梯图虽然鸽了,但都是资料收集从来没停,虽然会迟到,但一定会到
为了收集天梯图资料,前几日去了泰州和东莞、阳江。东莞阳江感触不深,毕竟本身甩棍在这两个市存在感不高。但泰州的靖江是确实足以颠覆大多数人对品牌甩棍的认知。
夸张一点说,一条街内就足够完成甩棍所有的工艺。管料、精加工、热处理、镀层、包胶、锆珠、包装等。
机械棍用的42CrMo管是通用规格,国内供应的基本都是一样的东西。对管的热处理也非常成熟,拿过去人家一看就知道要怎么做。涂层包胶就更不用说了。
目前常规甩棍的涂层里,应该就GAS最好,其次弘安保罗花样多。之前涂层特别差的纳丽德重机也给一部分棍子提升了涂层质量,采用了野人谷同款,达到了和靖江吉安一个水平(就那个中文野人谷)
实际上现在的绝大多数机械棍,都吃到了供应链红利。绝大部分配件供应都是现成的,甚至连组装都有专门的厂可以做(做品牌只用出个标就行)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3-09-06 11:41回复
    这种成熟供应链,对市场和我们消费者来说,有利也有弊。
    有利的一面,整体价格会低下来。门槛低了,省钱,也利于棍友群体壮大。
    而弊端就比较复杂,首先会让整个市场平庸化,优秀产品出现的可能降低。既然有现成的低成本供应链可以用,谁还搞创新搞研发。随便一个方面的创新,都意味着大成本投入,还是不一定能回本的那种。其次也是最糟糕的一点,虚假的营销宣传会大行其道。洗脑水军、暴利给经销商、拉拢一些网红,把同样质量的东西吹起来。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3-09-06 11:58
    回复
      以这段时间询访的数据来说,研发创新,在这个环境下,确实艰难。
      先说由低到高的成本,
      常规手柄模具1~2万;
      结构研发需要投入精力、不断测试验证、开锁块模具、锁块生产量也有门槛。大约5万~10万(不一定成功);
      涂层创新,既要兼顾成本又要不断尝试,而且数量门槛不低。平均下来,便宜涂层几块钱,高端涂层直接破百。投入估计3~10万,而且长期需要承受成本提高的压力。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3-09-06 12:03
      回复
        成本最高的则是材料与热处理的创新,这两方面的强化有多难呢。我举两个例子
        第一,国内除了GA部将机械棍列为采购标准时期及最早期GAS机械棍研发之外,没有任何品牌在材料上做过研究。除了止戈以外,没有任何机械棍有实际上是4140钢以外的材质。
        而GA和早期GAS选用42CrMo也是更多来自于对ASP与EKA的学习。
        所有采用42CrMo钢的国产机械棍品牌的热处理工艺都是外包,全国都一个水平,没谁特别。
        第二,强大的材料和专业的热处理就足够撑起一个刀具品牌,动辄上千的单价和较大的用户群体,远比机械棍更赚钱。能有强大的材料和专业的热处理,在装备圈,基本都首选做刀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3-09-14 01:10
        回复
          早期GAS也经过了诸多材料的测试,最终选定了4140钢。GA部制定标准时,有一个技术攻关小组,随便一个席位都是我国装备行业翘楚,在选材上进行的测试与论证相当充足,最终选择4140钢的国产版本——42CrMo
          可以说,至少在市场现有可以买到能制作棒料的材料里,42CrMo是最优解。当然,这是综合了成本与性能的结论,早期采购价格是600+,与现在的旗舰产品相差不大
          新材料研发难度可见一斑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3-09-14 01:19
          收起回复
            新材料研发成本:
            1.选用市场无棒、管料钢材,定制成管。起订量50吨,而大厂冶炼则需过百吨。即使以42CrMo价格类比,也得近三百万,这还不包括前期的试错成本,以及成品后的翻车风险。
            2.研发新钢材。需要极专业的技术水平、充足的专业设备作为底蕴。同时还得一些好运气,前期的实验室测试成本昂贵还不一定多少次才会成功;后期的量产门槛更是比1还高。成本难以估算。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3-09-14 01:29
            回复
              热处理涉及较多专业知识,本人所知不及一鳞半爪,无法进行专业的分析。但是根据向多位专业人士的求证,这方面的投资属于可大可小。若是借助专业的热处理厂商,前期测试成本最多不过十来万元。好的热处理贵在长期成本的叠加,以及起做量的门槛。以现行42CrMo的热处理成本作为参照,大概会高出6-12倍。这个数据看起来很夸张,实际上也不是非常大,因为通用42CrMo管的热处理价格比较便宜。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3-09-14 01:37
              回复
                实际上棍子采用美标4140 也就相当于国产42CrMo ,最早是ASP和EKA。
                至于这两个哪个更早还得懂得大佬来解答
                相当一段时间国内机械棍始终只是沿用,没有任何进步。
                结构局限性也很大,尤其是碟锁,凸轮,鼓锁,珠玉在前。后来的所有结构包括复合锁闪锁无限锁ESP锁冲锁,都能多少看到一些前人的影子。但也毋庸置疑,无限锁优越的击打性能,复合锁闪锁ESP锁的捅击能力,以及冲锁几乎全能的强度,是非常优秀的创新。
                这样的创新也就只有大厂有实力和魄力去实现,也只有大厂才能收回成本。
                而在材料和热处理上,现在唯一的破局者就是止戈。很难想象,即使假设研发过程一帆风顺,止戈要多久才能回本。
                不过也希望止戈能和其他品牌多做交流沟通甚至合作,提升行业机械棍材质的性能。像当初GAS推动GA部把鼓锁作为标准提升整个行业水平一样,带来一次行业水平的提升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3-09-14 01:54
                回复
                  制造本就没难度,关键是设计,热处理硬件,材料,加工精度,装配时认真。然后是售后。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09-14 09:34
                  收起回复
                    某品牌特工棍说放眼全世界没敌手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11-28 08:24
                    收起回复
                      不是发烧友就选择狐狸的就行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3-06 21:5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