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心三国吧 关注:270贴子:1,531
  • 0回复贴,共1

毋丘俭大败高句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高句丽东川王执政时期,正是中原一带,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候。东川王自持兵强马壮经常侵犯魏国边境,每获小小的胜利,便沾沾自喜,大吹大擂,认为魏国可欺。当时高句丽有一个名字叫得来的大臣,他的官名叫沛者,曾多次向国王进谏,请国王不要派兵侵犯魏国,说魏国强大,一旦讨伐,高句丽将会国破人亡。国王不听劝告,屡屡进犯。
  得来见国王狂妄自傲,不听劝告,便气愤地说:“丸都山城很快便会变成杂草丛生的蓬蒿之地。”然后绝食而死。
  高句丽的多次侵犯,惹怒了魏国当时镇守辽东的大将军毋丘俭,他亲自率军讨伐高句丽。
  毋丘俭,字仲恭,是魏国很有名气的武将,是山西省闻喜县人,多计谋,善用兵,魏明帝时官拜尚书郎,曾任荆州刺史、幽州刺史,后封为安邑候。
  毋丘俭的兵马从玄菟郡出发,浩浩荡荡地向丸都山城开来。
  国王得到消息后,召集文武群臣商讨计策,研究如何对付毋丘俭的讨伐,有的大臣说,应该紧闭城门,等魏兵到时,凭借丸都山城的险要地势死守,等魏军筋疲力尽时再反击,可获全胜;有的大臣说,应该主动迎击,把魏兵消灭在国门之外。国王没把毋丘俭放在眼里,便采纳了主动迎击的建议,妄图不让魏兵进入高句丽国土。
  国王亲自率领步骑二万余人,从丸都山城出发迎击魏兵。当走到沸流水上的梁口时和魏军相遇,两军对阵,互相厮杀起来,高句丽的兵杀死了三千多魏兵,毋丘俭败走,国王领兵乘胜追击,追上后又杀死魏兵三千多人。
  高句丽出师得胜国王很高兴,在和各位武将一起饮酒庆贺时说:“数万人的魏国大军反而打不过我们高句丽的二万人马,毋丘俭妄为魏国的名将,他的小命已经掌握在我的手上,下一仗我非亲手杀死他不可。”
  毋丘俭败退后,料定高句丽的兵不能罢休,非乘胜追击不可,便立刻召集各位大将商议对策。有位大将说:“高句丽国人好寇钞,人性凶急不好对付,我军又死伤近万人,士气不振,不如撤回玄菟郡休整,以后再寻找时机来讨伐也不迟。”
  毋丘俭正为打了败仗而恼怒,一听他说出这样泄气的话来,豁地站起来,愤怒地说:“今日之兵败,乃是我们不了解高句丽人的战术所为,如果我们改变阵式,完全可以战胜他们,你这样说话是涣散军心,灭我斗志,不是大将所为。”
  说完,抽出随身佩剑,手起剑落,将这位大将军的脑袋砍了下来,然后对诸位将军说:“谁再提退兵二字,格杀勿论!”
  各位大将军看毋丘俭必战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再提退兵是自找死亡了,不如拼死迎敌战胜高句丽,还有活着回去的可能,各位大将军最后议定,改变战术,用方阵胜高句丽。
第二天,国王带二万骑兵进攻魏军驻地,魏军在毋丘俭的指挥下,以方阵迎战,个个拼力厮杀,结果魏军大胜,高句丽一败涂地,死者一万八千多人,几乎全军覆没,国王和剩下的不足两千人狼狈地逃回丸都山城。
  毋丘俭领兵追到丸都山城下,由于山城地势险峻,城墙坚固,守兵顽强,攻了几次都没有攻破。
  为了选择攻城最佳地段,毋丘俭领着各位大将军围着丸都山城转了一圈,发现山城的西北面,山势非常陡峭,上面兵力不多,就把主要兵力集中到这里,其它地段继续佯攻,以吸引高句丽将士的注意力。毋丘俭选派了一些身强体壮的士兵,身上带着兵器和长绳子,偷偷地顺着山崖爬上去,先杀死上面的卫兵,然后放下绳子,把战车、战马用绳子捆上,用力吊上去,就这样用束马悬车的办法攻破了丸都山城。
  国王见山城已破,知败局已定,只好领着残兵败将往南沃沮逃去。
  魏兵进了丸都山城,见房子就烧,见人就杀,见坟就掘,唯独当初曾经劝说国王不要侵犯魏国的沛者得来家除外,毋丘俭下令不准掘得来的坟墓,不准砍得来坟前的树,抓着得来的妻子儿女不准杀害,立刻放了。魏军在丸都山城烧毁房子数百间,杀死没来得及逃走的百姓数千人,抢夺金银数万两。
  毋丘俭见国王已经逃走,便派玄菟太守王颀领兵前去追杀。
  国王直奔南沃沮的方向逃奔,等跑到竹岭的时候,勒住马停下来一看,手下的兵将全都跑散了,只有一个名叫密友的跟在自己身边,这时,追兵的喊杀声越来越近,国王一时不知所措。
  在这非常危难的时刻,密友对国王说:“现在追兵已近,咱俩一起逃,是逃不掉了,唯一的办法是我豁上死去阻挡,拖延时间,你骑马快逃。”
  说完,密友就手舞铁剑和追上来的魏军拼杀起来。
  国王乘机逃脱,打马快跑,一直跑到一个比较隐蔽的山沟里才停下,召集跑散了的高句丽官兵,重新组织起来,依靠山谷的险势自卫,魏兵一时没有攻上来,他们有了短暂的休息时间,这时国王对大家说:“谁要是能去把密友救回来,我一定厚厚地给予奖偿。”
  话音刚落,一个叫刘屋句的说:“我去试试看。”
  国王同意,他便偷偷地绕道来到竹岭,在乱七八遭的死人堆里,找到了密友。密友满身伤痕,血迹斑斑,趴在地上,已经昏死过去,刘屋句将密友背起来,又绕道回到国王身边。
  国王见密友为救驾,全身负伤昏迷不醒,很是感激他这种忠心耿耿,为救他而奋不顾身的精神,激动地流下了热泪,亲切地让密发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等着他慢慢地醒来。
  过了许久,密友才渐渐地苏醒过来,国王大喜,让刘屋句继续背着密友,然后,边战边退直到南沃沮。
  王颀率领的魏军穷追不舍,一直追到南沃沮,把国王及其残兵逼到大海边,准备发动最后一次攻击,把他们全部歼灭。
  国王这时已经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啦,不知如何才能扭转灭亡的局面,正在他无计可使、不知所为的时候,有一个叫纽由的壮士对国王说;“现在的形势非常危险,我们随时都有被全部消灭的可能,我们不能坐着等死,我有一个办法可破魏国追兵。”
  国王立刻问,“有什么好办法,快说给我听。”
  纽由说:“我们现在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如果提出投降,王颀肯定不会怀疑,我们只有采取诈降的办法才能度过眼前的困难,请国王允许我带些食品到魏军驻营地,说我们已经决定投降,国王先派我来慰劳魏军,我把短剑藏在食物里,等我靠近王颀时,乘机把他刺死,魏军必大乱,这时国王可率兵冲进去,必能取胜。”
  国王也认为只有这一步棋了,成不成在此一举,成功了就能击退追兵,不成功也就全完了,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什么计策可用了,但国王又一想,纽由去行刺,肯定是回不来了,便犹豫地说:“此计虽然很好,但我怎能让你去送死呢?”
  纽由说;“为了高句丽老祖宗传下来的社稷不灭亡,为了报答大王过去对我的恩德,我死了也是值得的。”
  说完,纽由与国王和众将士挥泪而别,带着食物直奔魏军驻营地,纽由对守卫兵营的士兵说;“我们国王经常派兵侵犯魏国是有罪的,今天被大将军撵到了大海边,已经没有退路了,只好向大将军投降,等着听大将军发落,大王先派我带些食物,犒赏魏军将士以表诚意。”王颀听到禀报后没有半点怀疑,心想高句丽国王比较明智,也只有走这条路才能保住性命,便传下命令,接受投降,让纽由进军帐来。
  纽由带着藏有短剑的食物来到王颀跟前,双手托盘,恭恭敬敬地把食物献给王颀,王颀刚要伸手来接,说时迟那时快,纽由立刻抽出短剑,把食物朝王颀脸摔去,麻利地把短剑刺进王颀的胸膛,王颀当即倒地身亡,纽由见王颀已死回头便逃,但被卫兵团团围住,终因寡不敌众,被乱刀砍死。
  魏军失去主帅立刻乱了营。早巳埋伏在四周的高句丽残兵,突然出现在魏军面前,杀得魏军晕头转向,溃不成军,死伤无数,只得偃旗退兵。
  国王和众将士在南沃沮住了一段时间,一至到毋丘俭撤兵后才又回到丸都山城。
  毋丘俭攻下丸都山城,为魏国立了大功,魏军在班师回营时,在丸都山上立了一个毋丘俭纪功碑。此碑于清朝光绪三十二年被修路的乡民发现,现存放在辽宁省博物馆。


IP属地:湖南1楼2023-09-16 19:3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