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小说吧 关注:89,824贴子:736,705
  • 17回复贴,共1

波洛系列部分作品短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集中读了些大侦探波洛系列的书,趁还记得住的时候写了些短评,在这里放一下。写短评的过程中注意了尽量不泄底,但应该还是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一些剧透,慎入。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10-05 10:19回复
    《东方快车谋杀案》:看的第一本,此前对阿加莎文风的认识仅来自于听说《喜鹊谋杀案》有她遗风,所以实际读起来感觉完全颠覆了期望。和那种叙述绵长的欧式大部头不同,文字轻快流畅;登场人物多且密集,但个性鲜明易于记忆;故事节奏也把握得很好,背景铺垫和挨个问话这两个最容易昏昏欲睡的阶段都控制在了相当合适的长度内;解谜和她多数作品一样分为揭露证人谎言和案情详解两部分,但倚仗本作特殊的凶手身份,把两部分有机结合起来,而非普通的拉条勒索盗窃冒名顶替之类的副线来解释红鲱鱼,相当大幅度地提高了观感。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10-05 10:22
    收起回复
      《罗杰疑案》:个人最喜欢的一部,主要是偏爱这个叙述视角。第一人称叙述下“我”对波洛身份的陌生带来了相当有趣的心理活动描写,“我”的姐姐这一角色更是富有趣味,是这种话多中老年女性配角里写得最好的一个。诡计大致能猜到轮廓,但切入点非常好,线索一开始就光明正大摆在面前的感觉令人称赞。不过锁定凶手的条件里有一条给得相当刻意明显,与之相关的那件道具却又藏得太坏,解谜时的描述和前文有难以解释的矛盾,显得不太公平?另外,由于凶手的特殊性,在被泄底的情况下看这一作品反而会更去注意字里行间的蛛丝马迹,某种意义上算是看得最聚精会神的一部()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10-05 10:23
      收起回复
        《abc谋杀案》:在被泄底的情况下仍被误导,满脑子想着这个abc到底和哪个死者有什么联系()以阿加莎作品来说死人很多,形式上也提供了不同于其他作品的紧张感,挺好的。不过最后锁定凶手的心证实在薄弱,不如给其他嫌疑人多加点排除条件。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10-05 10:24
        回复
          《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因为在abc中看到黑斯廷斯这一华生出场而想看看两人相识的故事,结果是早就相识多年了。阿加莎首作,看得出相当的稚嫩,后来作品中的流畅文笔和人物塑造能力都还没有养成,阅读体验比较糟糕。个人觉得最大的优点是情节上对凶手身份进行的巧妙遮掩。抓捕凶手用的证据本来是个很巧妙的线索,但因为“线索”和“从线索得到的东西”完全分离,实际感受非常差劲。以及作为一起毒杀案,波洛乱尝东西没被毒死真是主角光环福大命大造化大啊……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10-05 10:25
          回复
            《尼罗河上的惨案》:以文学水平来说个人心中最佳,背景铺垫部分长但不臭,几个主要角色得到了比平时更多更好的刻画。三起案件的阅读体验很好,且每起案件都提供了优质的线索和误导,即便不喜欢前面铺垫部分的读者也会中意它死得又多又好。诡计不复杂,仔细想想的话可能略显强行,但误导和线索安排非常强大足以让人忽视这些。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10-05 10:27
            回复
              《阳光下的罪恶》:名作中比较平庸的作品,情节和人物塑造都难说有闪光点。诡计本身觉得不差,不清楚独创性如何,也是首创的话能加分,但线索实在是给得又杂乱又间接。旧案是提供思路的破案核心线索,但从中锁定犯人身份的线索太太太微妙了,旧案对其的描述和现在对其的描述那像是一个人吗………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10-05 10:28
              收起回复
                《五只小猪》:某种意义上的炫技之作,如何把案情重复上五遍十遍仍不让人厌烦?情节相对来说吸引力不强,推理也比较勉强,最大亮点还是五个证人截然不同的自述风格,《竹林中》进阶加强版。题外话,个人此时已经抱着“最不可能的就是凶手”的心态在读,所以在进度不到10%的地方就自以为看透了本书的谜底,最后被证实是大错特错()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10-05 10:29
                回复
                  《古墓之谜》:和《罗杰疑案》 同样采用黑斯廷斯之外的角色来进行第一人称叙述,但效果完全比不上罗杰。可能因为诡计比较平庸,所以在遮掩线索上下足了工夫,有个场景示意图可能会容易猜一些?
                  《死亡约会》:开头时相当高的吸引力随着故事进展反而越来越低,很可惜。推理的确是奎因流的可能性依次检讨,但对每种可能性的确认拿不出服人证据,只能让证人自己承认算是扣分。最终锁定凶手靠的是一句话,但在文化差异和小说体裁下个人感觉不到这句话的违和之处……
                  《悬崖山庄奇案》:诡计本身极度常见,仍然是靠阿加莎强大的误导能力扭转观感。动机作为误导一环藏得非常漂亮,虽然文化差异下中国读者八成猜不到动机,不过也算是有不止一个角度的提示。开篇的事件在读完后会发现有点扯。
                  《云中命案》:主要案件发生太早了,第二案又发生太晚且作用甚微,情节支撑不起来篇幅。诡计因为和柯南某名篇相同而早早猜到,但完全猜错了实施人,也算是一种文化差异影响?中间列物品清单的时候注意到了关键物品,但很想吐槽其他人带的东西也完全可以起同样的作用。让案件被发现是谋杀的线索对凶手来说完全是赘余的,算是作者强加,扣分。
                  《底牌》:嫌疑人最少的一次,误导水平微妙但我依旧没看穿呜呜呜。说是四侦探vs四凶手,但侦探实际只有三位活跃,有一位提供部分资料后直接下线。纯心证推理,但性格分析实属卵用没有,离胡说八道只有一步之遥,最有力的线索反而是牌局,但对牌局状况的关注会被遮掩在性格分析的幌子下,很巧妙的设计。
                  《波洛圣诞探案》:标题诈骗,一种你去看大怪兽格斗剧场版结果主角是赛罗奥特曼的感觉(x)诡计的思路很好猜但具体方法完全想不到,看到谜底对那声尖叫的解释呃呃呃……凶手揭露后想了想即便不知道具体手法也该能从他的独特性上锁定他,但完全不是阿加莎的惯用风格所以忽略了。看豆瓣有人说本作让他想起奎因某作,能理解。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10-05 10:32
                  回复
                    我一直都很纳闷为什么本吧对阿婆的讨论为什么那么少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3-10-05 12:47
                    收起回复
                      支持增加首页阿婆成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3-10-06 08: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