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吧 关注:62,658贴子:603,351
  • 2回复贴,共1

阿尔都塞论鲁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976-1977年,阿尔都塞的朋友米歇尔·卢瓦,法国汉学家,翻译编辑了一部“鲁迅杂文选”《论战和讽刺》(Luxun, Pamphlets et Libelles),收入阿尔都塞主持的“理论”丛书“政治书写”系列(该系列总共只出版了这一本著作),于1977年由马斯佩罗(Maspero)出版社出版。“文选”第一篇文章是1925年的《春末闲谈》,最后一篇是1936年的《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收有包括《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无声的中国》、《文学与革命》等在内的30篇文章。卢瓦本人为这部文选写了一篇长达66页的“序言”(“序言”初稿写于1976年5月的北京)。以下是该书封底阿尔都塞写的介绍文字,这篇文字可以算是关于鲁迅与阿尔都塞的双重发现,如果不是得到这本书的原初版本,我们可能永远不会发现阿尔都塞与鲁迅的相遇,因为无论是在阿尔都塞的文章和传记中,还是在研究阿尔都塞的那些著作中,都从来没有出现过关于阿尔都塞阅读鲁迅作品的任何信息。这篇介绍虽然篇幅很短,但对鲁迅的概括非常到位,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隔着时空的距离,但作为文化战线上的革命战士,阿尔都塞与鲁迅的心是相通的。
  一位作家在战斗着。
  然而,我们必须换一个年代,那是在1925年到1936年。我们必须换一个世界,那是在中国。然而,那是在革命战争当中。
  我们见过别样的战斗:但我们还没有见过这样独特的、无情而又血淋淋的斗争形式。在这场斗争中,被敌人包围着的进步知识分子,试图发出人民的声音——在被蹂躏的城市的沉默中,在遥远的乡村深处,这种声音将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
  阅读鲁迅,他或许会向我们讲述这种我们以前从未经历过的现实。诚然,鲁迅是一个和我们一样的知识分子,他知道纪德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他是一个现代世界的知识分子。但他生活在一个大国,一个从未被资产阶级革命浸透、从而没有被资产阶级革命从根本上改变的国家。
  他不是共产党员,但他在战斗着,先是作为反叛的知识分子,然后是作为革命的知识分子。他与“传统知识分子”战斗。我们不了解那些知识分子,只知道他们产生并根植于中国社会许多世纪以来“封建”帝国的历史,无论是在语言、意识形态,还是在实践方面,鲁迅和他们之间没有丝毫共同之处。他与那些不仅仅是作家的人战斗,却深入到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他与那些既定秩序的“意识形态官吏”们战斗,他们掌握并维护着再生产的规则、咒语和礼仪规矩。鲁迅就像是另一个世界的代表,独自一人或几乎是独自一人,身边只有不多的朋友和青年,而他们许多人也都投入了战斗。
  通过他顽强的斗争本身,人们可以猜想得到,上百年来,统治阶级通过那些典型的知识分子向群众自身反复进行的意识形态灌输,势力有多么强大。在这部选集中的某处,鲁迅引用了动物训练者的一些话,那个人说:我们已经完全改变了,我们训练马和狮子,以前是用暴力,现在是用爱[2]。无论是用暴力还是用其他方法,它们在驯服中前行,任人摆布。鲁迅的敌手们,倚仗着整个历史、世代帝王、种种礼仪规矩和一个叫孔子的圣人,在这种驯服前面执行着警戒任务。
  对于引导人们走向奴役和死亡的驯服,对于被人们歪曲为自由的驯服,对于作为老爷的知识分子们的虚假的中立性,鲁迅用自己悲怆的呼喊提出了抗议。
  在这部选集中,我们将读到鲁迅诸多小册子中最优秀的文章,它们会为我们提供一些惊人的视野,去看待昨日中国的知识分子和习俗(以及那些自革命以来就在中国一直进行着的战斗)。
路易·阿尔都塞


IP属地:新西兰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3-10-11 14:35回复
    译者是吴子枫


    IP属地:新西兰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3-10-11 14:38
    回复
      一位作家在战斗着…看到头一句就简直要流下热泪


      IP属地:新西兰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3-10-11 14: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