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学吧 关注:65贴子:2,611
  • 18回复贴,共1

诗用训诂_衍_{数理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10-13 12:01回复
    〔训诂〕衍
    .
    衍 yǎn{数理类}
    .
    衍的本义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于《周易》谓大衍。
    .
    衍为单义辞∶–衍
    引证∶
    .
    □衍,水朝宗于海貌也。从水从行。以淺切。
    (摘于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
    〔解〕
    《说文》∶“朝,旦也”。朝,读zhāo谓之早,读cháo谓之早朝。《说文》∶“宗,尊祖庙也”。可见衍字与祖庙早朝有关,而非谓海水。“朝宗”,即朝廷与宗庙。“海貌”,即似海却非海。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10-13 12:02
    收起回复
      衍字“从水”,却为何与祖庙有关呢?这得由衍字“从行”说起。
      行的甲骨文与金文字形,都似古代城邑的十字街区。《说文》∶“行,人之步趋也”,是欲趋步于邑内东西南北中五区的哪区?
      古时人少邑亦小,邑内常建一个十字街,邑内每院皆有坐标。如北京的东四7条,西四9条。而十字街分邑为四区,似四象限。故平面直角坐标系实源于古邑。
      当然,仅凭字形是不能判定坐标系的。我国古代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见于《周易》。
      引证∶
      .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摘于《周易.系辞》)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10-14 09:45
      收起回复
        〔解〕
        此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周易原文,是以天地数而建的象数模型。
        .
        〔句读〕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
        画一表格,横7点,纵7点,7×7=49点。但仅有表格而无数,是不能成为坐标系的。于是加一点以示元子。有了此点,即有了横坐标与纵坐标。于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得以建立。
        49+1=50,此“大衍之数五十”。元子1点能游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任一象位,且49点都能用上,此“其用四十有九”。
        引证∶
        .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摘于《周易.系辞》)
        .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摘于《周易.系辞》)
        .
        〔解〕
        何以大衍只取7×7或49?且看如下算式。
        .
        天数五∶1+3+5+7+9=25
        地数五∶2+4+6+8+10=30
        合∶25+30=55
        得∶天地数之和55
        .
        自然数取名于自然曲线之序。1、3、5、7、9位于曲线的波峰,近于天故名天数。2、4、6、8、10位于曲线的波谷,近于地故名地数。
        十个自然数(天地数)在坐标系中变化无穷,如此则能行于(即代替)巫卜鬼神之道。
        .
        4×4=16
        5×5=25
        6×6=36
        7×7=49
        8×8=64
        .
        此组数中,16,25,36皆太小,而64又大于“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惟49近于55,故大衍取之。
        可见,取49仅是“演天地之数”的数学模型而已,并非只限7×7,实可以无限大。古人以天地数为模型,今人以无限数为数学模型,皆因习俗不同而已。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10-15 10:51
        收起回复
          〔句读〕分而为二以象两。
          .
          将上面7×7的表格“揲”(叠)一下,则叠缝将表格分为上下两片,以象阴阳。上片的表格为阳,下片的表格为阴。两即阳阳两仪。“仪”读如仪器的仪。上片的数被两仪测定为阳数,又叫正数。下片的数被两仪测定为阴数,又叫负数。
          万物皆负阴而抱阳,数亦有阴阳。凡古书阴阳涉数者,皆可训为正负数。我国有人类最早的正负数及其算法。正负数源于周易阴阳学说。故“分而为二以象两”是世上最早的正负数论。《九章算术》的作者张苍是大儒荀子门徒。《九章算术》正负数理与《周易》阴阳数是一脉相承的。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10-16 13:09
          收起回复
            〔句读〕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
            《说文》:挂,画也。
            大衍盘的上片为正数区,下片为负数区。两区以横叠线(x轴)为界线。此时仅能显示正负值,却不能显示某点的象位。迫不得已,只好将大衍盘再揲(叠)一次,引入y轴(即纵叠线)。
            这样,横叠线(x轴)和纵叠线(y轴)就把大衍盘分成了4份。并以春夏秋冬命名为“四时”,或以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而命名为“四象”(四象限)。此即“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有了“四象”,大衍盘上的任1点皆可定其象位。“挂一”,在大衍盘上画1点。此时,其图象则有3点。即“挂一以象三”。哪三点?
            .
            1、挂º1点(元子)
            2、x轴1点(天维)
            3、y轴1点(地维)
            .
            可见,一字一句地严译,人们常说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其实为平面直角坐标系。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10-18 17:32
            收起回复
              读懂了大衍,则衍的字义就一目了然∶据小篆及楷体字形,衍字“从水从行”,谓水(氵)流于十字街(行)。因大衍坐标系取象于邑内十字街区,故可判定‹衍›字三点水(氵)的寓意,正是“挂一以象三”的三点坐标。
              《说文》∶“海,天池也”。而此天池正象大衍。若大衍坐标系内绘有多条函数曲线,就像天池内的多纹海波。此即“衍,水朝宗于海貌”。
              .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摘于《孙子兵法.计篇》)
              .
              不难看出,《说文》所言“水朝宗于海貌”的朝于宗庙(朝宗),正是孙子所说的庙算。庙算以何为算具?当然以大衍。大衍为古时最常用庙算礼器。所谓“海貌”,是说衍字取貌于海,而非真海。凡把衍字训为真水真海,就错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10-19 17:18
              收起回复
                【辞源】
                .
                □稽疑: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曰贞,曰悔,凡七。卜五,占用二,衍忒。立时人作卜筮,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
                (摘于《尚书.洪范》)
                .
                〔解〕
                决疑∶择卜人占之。
                曰雨∶下雨
                曰霁∶雨止
                曰蒙∶濛暗
                曰驿∶不交
                曰克∶相交
                此五者由龟卜而知,故曰“卜五”。内卦曰贞,外卦曰悔。此二者由数理而占,故曰“占用二”。
                贞者,正也。正为画正正正而统计。悔者,因统计而知悔也。衍者,谓大衍坐标系。《说文》∶“忒(tè),更也”。或贞或悔,皆由大衍坐标系的演算而更改。故曰“衍忒”。
                此章存《尚书》唯一的衍字,故可视为辞源。《尚书.洪范》并未对‹衍›释义,但它显然非谓水朝于海,而仅谓“水朝宗于海貌”的庙算工具。据《周易.系辞》的“极数往来之谓占”,故可知‹占›、‹衍›皆为数术。此是不可或缺的义理证据。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10-20 12:10
                收起回复
                  【例句】
                  .
                  1、以五乘十,大衍之数也。而道据其一,其余四十九。
                  (摘于《汉书.律历志》)
                  .
                  〔解〕
                  所谓“大衍之数”,是以5×10[表格]。
                  道∶本义为刻度线。
                  据∶杖持,即拐杖。
                  道据其一∶刻度线上的一个直角拐。
                  .
                  2、北海若曰:以道观之,何贵何贱,是谓反衍。
                  (摘于《庄子.秋水》)
                  .
                  〔解〕
                  道∶本义为刻度线。
                  何贵何贱∶显然为物价刻度的何高何低。
                  反∶返,反复。
                  反衍∶由大衍反复判定无误的物价刻度线。而非偶然显示的刻度线,否则就无法判定“何贵何贱”了。
                  .
                  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摘于《道德经》)
                  .
                  〔解〕
                  历代注家对于此句皆难以自圆其说。但此句显然取于《周易.系辞》。
                  道生一∶道源于元子一点。即道生于无极。
                  一生二∶元子一点生出正负数轴。所谓“太极生两仪”。仪读如仪表的仪。两仪即正负数轴。
                  二生三∶二条正负数轴相交,生出三点坐标。即“挂一以象三”。
                  三生万物∶三点坐标能生出万物之数。即“大衍演天地之数”也。不然,三,怎生万物呢?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10-21 13:45
                  收起回复
                    □依韵和安陆孙司谏见寄(选)
                    (宋.范仲淹)
                    .
                    穰下故都今善藩,
                    沃衍千里多丰年。
                    孙公顷以清净化,
                    我来代之惭二天。
                    .
                    〔析〕
                    穰ráng,丰收。时值丰年之下,昔日的都城,今已为藩属,且“沃衍千里多丰年”。千里并非一条线,而是1000里×1000里的平面。“多丰年”是由大衍平面坐标系算法求出的,不然,仅千里一线,是很难得出“多丰年”结论的。如此赏析令诗义通达。然而孙司谏大人却倾向于道家清净算法预测丰年。故我代同僚们致以惭言,感谢恩人。“二天”为典故,喻恩人。
                    引证∶
                    .
                    □顺帝时,[苏章]迁冀州刺史,故人为清河太守,章行部案其奸臧,乃请太守设酒肴,陈平生之好甚欢,太守喜曰:“人皆有一天,我独有二天”。
                    (摘于《后汉书.苏章传》)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3-10-23 10:1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