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羽生吧 关注:16,898贴子:994,645

金古论------二者差距何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江苏1楼2023-11-02 15:49回复
    首先我申明一下,此帖不是我的原创,而是网上的一篇文章。我看后觉得与我的看法很相似,但比我阐述得更透彻,更深入。所以发表于此,以飨大家。


    IP属地:江苏2楼2023-11-02 15:53
    收起回复
      我们先谈谈二者作品的销量差距。
      金庸的作品销量没有官方统计,普遍流传的版本是三亿左右(2000年前)。而严家炎教授在《金庸小说论稿》里提到,金庸自出版36册一套的单行本以来,到1994年止,正式印行的已达4000万套以上。那么,可以想象一下,现在已是2023年了,又过去二十多年,其间又出了好几个新版本,据说销量向五亿靠拢了。
      古龙小说的销量也非常大,但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找不到哪怕是坊间流传的数据。但北京联合大学张娅娅教授曾主持一个大项目——北京地区文学阅读情况调查,在1993年、1997年总计完成了1.2万份例样本。其中,《审美价值取向与武侠小说》读者这一篇调查显示,被调查中的读者选择金庸的占85.7%,选择古龙的占7.1%。
      当然,这份调查只涉及北京地区,因此对金古的差距或许有一定的夸大。但它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问题。


      IP属地:江苏3楼2023-11-02 16:02
      回复
        金古最根本的差距,是学院派的认可程度。虽然有很多学者、导演、作家都是古龙小说迷。但不一样的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已经像红楼梦一样,成为一门专门研究的学科。1989年,台湾“远景”取得金庸小说版权后,出版一系列由沈登恩主编的《金学研究丛书》,里面有很多金迷耳熟能详的《我看金庸小说》(倪匡著),《诸子百家看金庸》(三毛等著)。此外,像严家炎、陈平原、陈墨等教授,也出版过严肃的研究金庸的学术著作。严家炎1995年就在北大开设“金庸小说研究”的研究生课程。
        这些学者对于金庸的评价也非常高,甚至将金庸比肩大仲马、塞万提斯等文学巨匠。比如,严家炎就写过《金庸与大仲马小说的比较研究》。他还认为,金庸所处的地位,应该是介于雨果和大仲马之间。此外,陈墨写过《<堂吉诃德>与<鹿鼎记>比较初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冯牧生曾表示,他很愿意像对待《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一样,来参加金庸小说的点评。


        IP属地:江苏4楼2023-11-02 16:10
        收起回复
          那么,造成金古巨大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创作态度:金庸修订两次 古龙常拖稿代笔
          从浅层次来讲,是创作态度差距造成的。
          我们知道,武侠小说大量由报纸连载,在断断续续的更新过程中容易出现情节不连贯、前后矛盾、虎头蛇尾等等乱象。金庸的小说最初也是在报纸上连载,也有上述种种毛病,但后来金庸进行两次大修订,让作品臻于完美。
          相比之下,古龙的小说没有经过修订,因此情节不连贯的问题要比金庸严重地多,像开头出现一个人物,此后便完全消失,没有交代结局,也没有对剧情起到任何作用的现象比比皆是(比如《三少爷的剑》里的乌鸦)。
          事实上,金庸连载武侠小说是为了提高报纸销量,古龙则是为了及时行乐换酒钱。而古龙的职业素养也确实不高,他经常写着写着就拖稿、失踪停更,甚至找人代笔。这就导致他的作品良莠不齐,像《多情剑客无情剑》、《天涯明月刀》等固然水准极高,但像陆小凤、楚留香系列等写到后面却越来越差。
          当然了,创作态度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世上比古龙认真的比比皆是,但也只有金庸在写武侠小说上超越了古龙。可见古龙确实是一大天才,只是创作态度影响了他才能的完全释放。


          IP属地:江苏5楼2023-11-02 16:16
          收起回复
            二,格局差距:金庸突破他人也突破自己 古龙突破他人却未突破自己
            真正的决定性因素,是两者的格局。
            《一代宗师》里,宫二说:“我爹常说,习武之人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古龙的小说虽然也能见天地、见众生,但更多是见自己。他笔下的人物,多是好酒、慷慨、洒脱、向往自由、无拘无束但又带着无人理解的孤独宿命,这是一种典型的浪子性格。虽然叶开、李寻欢、陆小凤、楚留香等性格各异,但本质却非常相似。
            事实上,这些人的性格里面都有古龙的影子。古龙信奉及时行乐的价值观。他好酒出了名,身边也从不缺女人,并且愿意为了朋友而让出女人。《风云第一刀》里,李寻欢酗酒,为了兄弟龙啸云放弃了心爱的林诗音,活脱脱就是古龙自己。
            必须肯定的是,这是一种现代人格。古龙的小说都没有具体的年代,借一种架空的时空表达现代人对于独立、自由人格的追求。
            但古龙总是把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寄托到小说的人物中,因此时不时用力过猛完美化人物,影响了人物的真实性。有人说,古龙的小说是古龙的自恋。这话说得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古龙确实才华横溢,他借鉴了西洋通俗小说的技法,融入了侦探推理,并着力刻画人物的内心冲突,整体上突破了旧式武侠小说以夺宝、复仇、情变等滥觞的模式。他散文诗式的预言,更是小说的一大标志,遮住名字都能认出是他的作品。
            但是,古龙突破了别人,但却陷入了模式化的尴尬,从而一直无法突破自己。当然了,喜欢古龙的人就会喜欢地不得了,因为这种模式化的人物,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情感认同


            IP属地:江苏6楼2023-11-02 16:24
            收起回复
              相比之下,金庸的小说则是真正达到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境界。
              金庸在二十年间创作了15部武侠小说,每一部的人物都各不相同。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一个作者不应当总是重复自己的风格与形式,要尽可能的尝试一些新的创造。
              因为这种不重复自己,更不重复他人的认真态度,金庸创作了15部小说就宣布封笔。但这也使得他的作品每一步都足够经典,即使是像《书剑》、《碧血剑》这样前期水准相对较低的小说,也有很高的认知度。后面从《天龙八部》到《笑傲江湖》,再到《鹿鼎记》的创作轨迹,更有一种从乔戈里峰攀升到珠穆朗玛峰的感觉。倪匡也认为金庸的创作力无穷无尽,仿佛一个巅峰接着一个巅峰。
              金庸能够创造出如此多样的人物,正是源于他的格局。和古龙执着于通过人物表达自己的理想化人格不同,金庸是用一种上帝视角在创作。很多人说金庸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但这其实是一种肤浅的标签化。如前面所述,金庸不仅仅创造为国为民的郭靖,也创作出令狐冲这种浪子,甚至韦小宝这种小人。


              IP属地:江苏7楼2023-11-02 16:27
              回复
                实际上,金庸其实并不囿于任何一种主义,而是在更高的层面上取众家之长。很多人说《天龙八部》有带有佛教的寓言,但虔诚的佛教徒虚竹也娶妻、吃肉、饮酒,和萧峰、段誉结为异姓兄弟。段誉就更不用说了,他从不遮掩自己对于王语嫣的痴。
                同样的,令狐冲的性格底色是浪子,但他对师父、师母的孝敬,对朋友的信义,可能甚于他对自由的追求。这又带有明显的儒家人格。
                因此,金庸站在更高的角度,博取众家之长,虽然思想没有古龙那么鲜明,但有着更大的格局,达到了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境界。正是这样,他才能创造出如此多性格各异,有一些在生活中基本上不可能成为朋友,甚至有交集的主角。


                IP属地:江苏8楼2023-11-02 16:43
                回复
                  三,小说结构:金庸庞繁精致 古龙小巧玲珑
                  而金庸格局高远,却没有落入了大而空的臼窠。他的小说如恢弘而又精致的建筑,不仅结构雄浑,细节也鬼斧神工。
                  红学大师冯其庸曾说:“金庸小说的情节结构,是非常具有创造性的。我敢说,在古往今来的小说结构上,金庸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小说结构,第一是庞大,他的小说,往往洋洋洒洒,一泻千里,而又纵横交错,形成一个庞大完整的故事结构。可以说是体大而精。”
                  陈墨也总结了金庸的小说结构,称之为“历史——江湖——个人成长”的三维体系。历史和江湖为人物构建了时空背景,对人物的命运有着提示作用。而由于金庸的小说是以个人成长、而非事件为主线,保证叙事有主心骨,庞杂但不凌乱,也不会让人成为事件的提线木偶,导致小说失去了灵魂。
                  这种结构,也使得金庸的小说得以摆脱重复。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样的,故事自然也不一样。像《笑傲江湖》讲的是政治与自由的冲突;《神雕侠侣》讲的是独立人格摆脱礼教的束缚;《天龙八部》里,每个人都被命运摆布,得到的都是别人渴望,但自己却不想要的东西……


                  IP属地:江苏9楼2023-11-02 16:46
                  回复
                    事实上,大结构,全系统,大格局,大长篇的特质,也是金庸之所以能跻身大师行列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文学自古以诗歌、散文见长,古典名著中称为伟大的长篇小说,主要是四大名著及金瓶梅等。近代的作家如鲁迅、张爱玲、老舍等虽是小说大师,但均以中短篇为主,其余的茅盾、巴金等虽以长篇为代表作,但也不似金庸般洋洋洒洒百余万字。
                    而古龙在这方面,便更难望金庸项背。首先,古龙的小说连载后又没有经过系统的修订,很难形成稳定而系统的结构,而古龙写小说又是以随性著称,时常写着写着就难以为继,导致拖稿甚至断更、找人代笔,连几十万字的中长篇都会写的凌乱,就更别说一百多万字的大长篇了。古龙后期的陆小凤、楚留香等严格来说属于几个小长篇凑成的系列,而非真正的大长篇。
                    另一方面,古龙的小说用了很多侦探、推理,且抽空了历史背景,不追求宏大叙事,更多表现人物孤独的苦闷、对自由的向往。这种写法更适合写小巧玲珑的中长篇,而不适合金庸那种大长篇。


                    IP属地:江苏10楼2023-11-02 16:50
                    回复
                      古龙可称之为鬼才,很多古龙迷认为如果古龙认真创作,可以超过金庸,但我觉得恰恰相反,正因为古龙这种性格,才能经常有天马行空般的创意,兢兢业业的古龙,最多能创作出类似早期的作品,世上就少了一个鬼才,多了一个平平无奇的知名武侠小说作家,仅此而已。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3-11-02 16:50
                      收起回复
                        综上所述,金庸小说虽然仍属于武侠小说的范畴,但其境界及思想已经超越了武侠小说本身,成为真正伟大的文学名著,从而使他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大师之一。
                        而古龙虽然在创作形式上另辟蹊径,推陈出新,但整体上还只是一位伟大的武侠小说作家,称得上是中国武侠小说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可以说,正是这种走出圈外与圈内独舞的差距,造成了二者层次上的不同。


                        IP属地:江苏12楼2023-11-02 16:57
                        收起回复
                          我个人评价一下啊,金古梁都看过,我认为最好的是金庸,梁羽生次之,最后是古龙,金庸小说看起来非常过瘾,里面的文戏武戏写的都非常不错,梁羽生的更接近传统武侠小说,不同剧情上相似度较高,场面略平淡,古龙的话前后期作品水平相差较大,自己的个人风格很明显,看的进去的会很喜欢,看不进去的就感觉没什么意思,我之前看《圆月弯刀》就是看一半看不下去弃坑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3-11-02 17:21
                          收起回复
                            分析不错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3-11-02 17:53
                            收起回复
                              古很电波,奇思妙想,人物鲜明,也没那么多垫的情节
                              金类似现在的高配起点小说,虽然以主角为中心,其他不是附庸就是垫脚石,但是情节文笔的综合点数最高
                              老梁的思想和女性人物塑造是最好的,但是太群像了,比较适合评书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3-11-02 18:2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