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鲜事吧 关注:1贴子:34
  • 1回复贴,共1

散文《故城秋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秋天的阳光似乎也变换了色彩,渲染着嘉陵江湛蓝的秋水和滨江的相如故城。时值午后,徜徉古城,柔和的阳光带着一层薄薄的金色,晕染着这座有着千年沧桑而又年轻的古城。城廊、庙宇、琴台、县衙、钟楼、书院、古树,甚至连玉环书院前的司马桥,都在这个秋日的午后,温暖得令人心醉。穿越相如故城的小巷,江风秋风与我擦肩而过,故城不经意间显示出的那些辉煌和厚重,以及那些隐藏在时间缝隙间的故事,在秋光中穿越时空,在我眼前逐一绽放。在这暖暖的午后,我猜想故城肯定好想与每一位触摸他的人,亲密对视和攀谈,因为这座古城沉默得太久了,如今城门洞开,芳华再现,对于每一位走近他的人,古城总想敞开心扉拉着你一吐为快。
遥想1846年的那个秋天,这座故城同样应该是有着浓浓的秋色。晓露枝头半夕霏,近人秋色故依依。初夏刚到蓬州任知州的姚莹,不觉时光荏苒,转瞬秋光已至。嘉陵江那一泓湛蓝,故城里那满园秋色的一抹温暖的金黄,似乎抚慰了他那颗孤寂疲惫的心。作为军事家文学家的姚莹抗英被贬报国无门,空留一声长叹。面对危如累卵的时局,作为一个清醒者,肯定是痛苦的。姚莹来到蓬州几个月里,办学兴农勤政务实之举,已赢得了蓬州百姓喜爱。工作闲暇,姚莹向晩移步故城之外,早已被这迷人的秋景所吸引。随口咏诵道:
依山远树离离日,抱郭清江暧暧烟。
向晚耕人原上语,短篷知有过来船。
——(清光绪 《蓬州志》 下卷 )
也许姚莹这位有着深厚家学渊源的大文豪,独爱这故城的秋天吧,否则惜字如金的史学书籍里,记载姚莹蓬州留下的不多的诗文中,光《秋日即事》便有四首。
这个秋天,果实累累的丰收,让这位忧国忧民的知州也许带来了一丝心慰:
秋日即事(一)
清·姚莹
公家事了未嫌痴, 鹤发何当百里宜。
政拙祗应书下考, 山深差许作蒙师。
香生桂树分秋色。 酒映芙蓉酌晚卮。
此地不贫堪吏隐, 木奴满苑实累累。
——(清光绪 《蓬州志》 下卷 )
桂树生香,芙蓉迟开,橘子满园,江风徐来。在姚莹眼里,一幅蓬州陵江秋色画卷,沿江岸徐徐铺开。
在这个秋天,姚莹睹物思人,当再次见到颜真卿遗物“鲁公石”时,对这位曾在蓬州任职的风骨长史怀念有加,顶礼膜拜:
秋日即事(二)
清·姚莹
一峰笏立阶前石, 千载人传属鲁公。
夜雨半庭酸橘柚, 秋声几树响梧棕。
碧痕斑驳无余色, 古意崯崎欲扫空。
终日对君唯百拜, 九华何必羡壶中。
——(清光绪 《蓬州志》 下卷)
故城之外,群山矗立,秋日胜景,杜宇鸣啼。蜀中美景,幻若桃源:
秋日即事(四)
清·姚莹
城外群峰入坐青, 枝头小鸟静堪听。
花时幸未终宵雨, 愁重偏能竟日醒。
边柝已闻悬雪岭, 草堂无事问山灵。
蜀中自是繁饶地, 杜宇何因叫不停。
——(清光绪 《蓬州志》 下卷)
曾任江西州判的伍联芳,辞官隐居故里蓬州,与姚莹一同参与了玉环书院的筹建。姚莹离开蓬州后,伍联芳多次与他书信往来,互相问候。伍联芳也许想起了在秋日与姚莹同游的胜景。如今秋色依旧,姚公却远去,只剩下蓬州满城秋色:
青黄苣胜未全收, 开遍棉花满地秋。
极目空濛山色里, 澹烟古木是蓬州。
——(民国 《蓬安县志稿》12册卷20)
如今的相如故城 ,阳光普照,秋色更浓。徘徊古城,真想亲自触摸和穿越历史上故城秋色的那一丝丝脉动的温柔。其实,就在今天,他已化着了秋日的一抹暖阳,毫不吝啬的洒满这座千年故城的每一个角落。(文/图/刘兴洪 编辑/发布/孙德明)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11-13 22:30回复
    为刘兴洪老师点赞👍👍👍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11-13 22: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