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动物迷吧 关注:5,478贴子:339,981

版纳和亚洲象,命运多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12-09 00:23回复
    1.事情的起源要从2021年的亚洲象出走说起。引起中外的云南亚洲象北迁事件让人们重新关注起了中国的大象。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12-09 00:26
    回复
      2.中国媒体,尤其是云南媒体对此事报道极多,通篇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赞赏之词。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12-09 00:27
      回复
        3.但在亚洲象出走事件中,诞生了一场对中国西南地区尤其是版纳生态保护影响深远的辩论。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12-09 00:29
        回复
          罕见的象群北迁,自然引来全民围观,但对于“为什么出走”,原因至今众说纷纭。最大的争议在于,保护区的“保护”,究竟好不好?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12-09 00:31
          回复
            “今年4月象群走到(普洱)墨江时,原以为象群到雨季前就能折返回普洱,谁也没想到它们会继续北上走到玉溪,甚至走到昆明辖区。”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教授吴兆录向媒体表示。
            吴兆录认为,正是因为保护区森林保护得好,树木高大茂密,才导致了大象爱吃的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减少,大象只能出走保护区、到原来活动过的栖息地觅食。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12-09 00:31
            收起回复
              同样持此观点的,还有曾在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工作超过二十年的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明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基地保护得太好,会失去其适合亚洲象生活的理想状态。
              在他看来,按照人类理想建设的亚洲野象栖息地,还是应该符合象群本身的发展需要。“不是说你把林子保护得越密就对它越好,这种观念要进行一些转变,管理的模式也要相应地进行转变。”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12-09 00:32
              回复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王放则表示,声称当地环境恢复太好,所以不适合大象生存,“是无稽之谈”,“在科学上也是站不住脚的”。
                他的观点是,过去几十年里,全球的大象数量下降了超过50%,而在西双版纳区域,尽管过去20年大象数量可能出现了回升,但如果看50年、100年的变化,整个区域的大象数量是处于持续下降之中。
                “在大规模开发和橡胶树种植之前,这个地方有连片的原始森林、分布着雨林和季雨林,有原始得多、保存完整得多的植被,它们在自然生长的状况下,源源不断地给大象提供食物。”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12-09 00:35
                收起回复
                  同样,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顾伯健曾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工作了近6年。他在媒体上介绍说,西双版纳当地人为了种砂仁这种中药材,把与砂仁争夺阳光和养料的林下幼树草本植物全部清除掉,导致热带雨林无法更新,从而破坏了栖息地质量。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12-09 00:40
                  回复
                    北师大观点:“亚洲象栖息地日益减少,无法承载象群生存需求,是根本原因,因而象群只能外迁。”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立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得益于动物保护工作,象群从1980年的大约170头增加到现有的300头左右,但另一方面,栖息地面积却由1976年的2084平方公里下降到近几年的500平方公里以下。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12-09 00:40
                    回复
                      随后腾讯新闻刊载meimedia的一篇振聋发聩的文章。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3-12-09 00:47
                      回复
                        文章截取:断鼻家族和其他象群的出走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场全民“狂欢”。“亚洲象离开熟悉的地方,失去了安全的家园,不是什么让人高兴的事情,是一种悲剧。拿逃窜的亚洲象当笑料,当谋取什么利益的资源,都是缺乏善意的残忍行径。”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吴兆录难过地对Mei Media说。
                        “太阳风暴诱发了地磁暴,而地磁暴以某种方式激活了这群亚洲象的迁徙本能。”耘强坐在院子里,看着手机上的新闻报道,对这样的解释哭笑不得。除了“磁暴说”外,还有“迷路说”,“食物短缺说”,“大象种群数量增多说”,“原始森林保护得太好导致食物减少说”,“栖息地破坏说”等众说纷纭的关于亚洲象出走原因的解释。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3-12-09 00:48
                        回复
                          文章截取:国家林业局2018年的数据显示,西双版纳州现存亚洲象可利用的栖息地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居然被分割为共计12834个斑块。
                          研究亚洲象种群及行为学生态学的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立研究团队的数据则更触目惊心,在过去20年里,西双版纳的亚洲象适宜栖息地减少了40%,而整个栖息地大概只占版纳全州的3.5%面积。也就是说,适宜栖息地本来就不多,还减少了将近一半。整个栖息地面积由1976年的2084平方公里下降到近几年的500平方公里以下,这个数字也与国家林业局的数字相差非常悬殊。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3-12-09 00:51
                          回复
                            因大面积种植橡胶、咖啡、茶叶、橡胶等,挤占了亚洲象栖息地范围,同时也使原来连片的天然林被割裂,致使亚洲象栖息地严重破碎化和岛屿化,尚勇-勐腊-勐养种群之间迁移、交流通道受阻。栖息地的破碎化,产生了生态隔离作用,亚洲象在斑块间的迁移越来越困难,降低甚至阻断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致使亚洲象遗传多样性下降,种群退化。
                            对此,吴兆录教授对Mei Media分析称,西双版纳适宜亚洲象栖息地整体退化是与过去数十年比较的结果。一是天然森林总体减少,人工森林明显增多,亚洲象可以吃的食物不够,它们就往保护区外面走,到了曾经的栖息地觅食,再不行,就往北到普洱的镇沅,往南到勐仑、关累,反复移动。第二个是因为各种非食物方面的干扰,阻隔了亚洲象的移动。这些阻隔,包括大面积的经济林地(有食物但很少),高速公路,水电站,还有很多很多外地人,这些阻隔与干扰,驱使亚洲象离开西双版纳,往普洱地方走。否认这些事实,是缺乏当担的。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3-12-09 00:52
                            收起回复
                              文章截取:一边是保护得越来越好的“自然保护区”,另一边是被破坏得越来越严重的“亚洲象栖息地”,这个困局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国家林业局2003年的数据显示,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周界以内的土地利用情况较为特殊,保护区内的部分土地权属上不属于保护区而属于社区,形成了保护区辖区内的土地分国有和社区集体所有两种不同权属部分,未调整前的保护区总面积28.32万公顷,其中国有24.74万公顷,占87.4%,集体所有3.57万公顷,占12.6%。
                              而到了2018年,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变成了24.25万公顷,土地所有权均属国有。归属于社区的集体林的部分的3.57万公顷已经不在保护区管辖范围内。同时,国有部分的保护区土地面积减少了近5000公顷。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3-12-09 00: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