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吧 关注:47,368贴子:1,275,306

关于我国台湾省行政区划体制现状(转载,逻辑值得参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国台湾省的城市化程度虽然较高,建制市较多,但中国传统的地域型政区仍然很好地保留了下来。县和乡、镇依然是台湾行政区划的主体部分,只不过其功能发生了变化。由于实行了“县辖市”体制,县的地位并不比省辖市”低。有的县(如桃园、台中、台南、高雄等)的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甚至超过了“省辖市”。在2010年撤县设新北市之前的台北县,则大大超过了台北“直辖市”。省制也是台湾当局长期保留的地域型政区制度,近几年来“精省”之说盛行,省的地位已经大大下降。1999年颁布的《地方制度法》将“省”作为“行政院”的派出机构,“省”政府官员由行政院”任命。下面对我国台湾地区的省、县、乡(镇)三级地域型政区分别进行介绍:


IP属地:浙江1楼2023-12-15 16:47回复


    IP属地:浙江2楼2023-12-15 16:48
    回复
      台湾的行政区划跟海南差不多。都是省直管县。
      台湾县所辖的市,实际上是镇的规模。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12-15 19:15
      收起回复
        后面的帖子发不出来了,有限制,要看的百度这片文章的名字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12-15 20:21
        收起回复
          台湾县设市后,原本下辖的乡镇市通通得改为区(相当于大陆的街道办事处)


          IP属地:美国5楼2023-12-16 01:11
          收起回复
            地方自治


            IP属地:重庆6楼2023-12-19 11:09
            收起回复
              一、我国台湾地区的“省制”问题
              我国台湾自清光绪十三年至二十年实行了省制,日伪时期实行“州厅制”,台湾光复后恢复了省制,直至1967年6月,台湾一直都是在—个省辖区之内。自从台北、高雄两市先后升格为“院辖市”之后,台湾演变为“一省二市”制。此后出现了虚化“省制”的趋势,并引发“精省的广泛争论。


              IP属地:浙江7楼2024-01-12 14:53
              回复
                (一)弯弯“省制”的虚化
                1997年7月,“伪”台湾当局公布了“xianfa”增修条文,其第九条规定:“一、省设省政府置委员9人,其中1人为主席,均由‘xingzhengyuan’院长提请‘zongtong’任命之。省设省咨议会,置省咨议会议员若干人,由‘xzy’院长提请‘zt’任命之。”这一增修条文的公布,实际上是对“省制”进行了虚化,使“省政府”和“省咨议会变成行政院”的派出机掏,而非地方自治团体。
                “省政府”受“伪”“xz院”的指挥监督,办理以下事项:监督市县自治事项;执行“省政府”行政事务和其它法令授权或“伪”行政院交办的事项。与原省制相比,权限大大减弱,规模大大缩小。原来shen有的所有权的法律地位将自行消失,课税收入上缴。为什么要进行精省?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建议调整弯弯的行政区划,主要是出于台湾的实际情况:国民党政府退逃台湾后,台湾的行政区划变成4个层级,即所谓的“zhongyang”—shen(直辖市)—县(市)——乡(镇、市)4层组织构架,这对空间狭小的台湾来说,非常不台理,导致“伪”“zhongyang”与省的高度重叠,不但极大地浪费了行政资源,而且影响了县、市的积极性和“地方zizhi”制度的落实;此外,还存在行政区划与城市和区域发展的矛盾,区划不合理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产业、行政部门和学者纷纷提出了不同的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大致有三:其一是“一shen多市制”,即将台湾划分为一个省和多个zhixia市;其二是多省制,即将台湾划分为多个“shen”,取消zhixia市制;其三是多县市制,即废除“省”制,由“zhongyang”直接管理市和县。三个方案各不相同都有其优缺点,但一、二两个方案都没有解决行政层级过多的问题,而第三种方案减少了层级,增加了管理的幅度,优点较多。
                “伪”弯弯当局采纳了第三种方案的设想,遂于1997年增修“xianfa”时确定了“精省”的组织措施;1998年又制订了《精省暂行条例》;1999年颁布了新的《地方制度法》和《财政收支划分法》等,从而使“省制”走向了虚化。当然,“精省”并不等于“废省”,保留的台湾shen”虽仍为一个层级,仍存在“shen政府”,但它是“伪”“xzy院”的派出机关。


                IP属地:浙江8楼2024-01-12 14:58
                回复
                  二、我国台湾行政区划的“县制”和政治生态变迁
                  台湾当局所谓的“精省”,表面上是减少行政层次+缩短行政流程,提高行政效率,实际上是藉此强化“zhongyang”与“地方”的关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地方政治学的观点来看,“精shen”是上下政治权力的重新分配,是一种党派政治竞争的重新组合。对于县来说,由于“精shen”,也必然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


                  IP属地:浙江10楼2024-01-12 15:01
                  回复
                    (一)县制特点分析
                    我国台湾地区与大陆一样,县是台湾最基本的行政区化层次。自从台湾当局1950年实施地方自治以来,依据该年制订的台湾《各市县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及其实施办法,将原有台湾光复后的8县9市划分为16县5市后,目前我国台湾地区共有台北市、新北市、桃园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6个行政管理机构“直辖市”,基隆市、新竹市、嘉义市3“省辖市”,新竹县、苗栗、彰化、南投、云林、嘉义县、屏东、台东、花莲、宜兰、澎湖、金门、连江县(马祖)13个县。但其组织结构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政区界线的变动等因素而有所变化。由于“省”已不具有自治法人地位,因而,实际上县(市)已具有与“直辖市”同等的自治地位。
                    从县的组织、规模、空间分布等方面来看,台湾的县制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第一,组织机构的多变性。1950年来,由于人口的快速增加,工商业的发展、产业的转型,县(市)的组织结构(机构)不断修正。其中主要的修改年份有1964、1973、1980、1982、1988、1989和1990、1991、1992、1993、1994年,目前县组织机构的设置主要以人口为依据。人口在150万以上者,设有18个局、科、室;人口100—150万者,设有16个局、科、室;人口50—100万者,设14个局、科、室;人口在50万以下者,设13个局、科、室。
                    第二,人口规模大,密度高,差异显著。台湾13个县平均每个县的面积为2184平方公里,人口为95万人,县的人口规模远远超过大陆县的平均人口规模;从人口密度来看,13个县平均每平方公里为436人,密度较高;由于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差异,县的人口规模和密度相差很大。西部人口多,东部人口少;北部人口多,南部人口相对较少。特别是西北部以台北市、高雄市、台中市为中心,其周边的县人口十分集中。台北市周围的桃园县,高雄市周边的高雄县、台南县,台中市周边的台中县和彰化县,这些县的人口都在100万以上,其中撤县设新北市之前的台北县的人口规模达到400万人,桃园县和彰化县的人口密度也在1200人/平方公里上,是我国人口规模最大、最为密集的县份之一。岛内人口最少的县是东部的台东县和花莲县,其人口总量分别为22.42万人和34.1万人;人口密度最低的也是这两个县,分别为72和77人/平方公里。撤县设新北市之前的台北县的人口规模是台东县的l4.15倍,人口密度则为24.44倍。台湾西部县人口的高度积聚不仅是由于经济和自然的原因,而且与台湾实行的县辖市体制有很大的关系(上述数据都包括了乡、镇级的市在内)。


                    IP属地:浙江12楼2024-01-12 15:02
                    回复
                      三、弯弯地区的“乡镇制”特点与问题
                      1950年颁布的《台湾shen各县市实施地方zizhi纲要》第二条规定:“xian为法人,县以下为乡、镇、县辖市、乡、镇、县辖市为法人,均依本纲要办理zizhi事项。可见县和乡、镇是两级地方zizhi团体。1996年、弯弯当局在讨论宪法体制时,曾做出“冻结省zizhi选举”,取消乡(镇、市)级之自治选举的决议,乡、镇长政为依法派任,从而使台湾的地方制度演变成为“省非zizhi法人化,县市法人化及乡(镇、市)派出化”的体制。但涉及很多矛盾,至今乡、镇(市)的派出化的体制并未实施。


                      IP属地:浙江14楼2024-01-12 15:07
                      回复
                        (一)乡、镇(shi)政区特点
                        乡、镇(市)是弯弯地区的jiceng行政区,据城镇规划君了解,截止2022年2月,弯弯地区共有153乡、41镇、17县辖shi、157区。乡、镇、县辖市为县下辖的xingzheng单位,均设置公所及民代表会,其中乡级shi为县辖市。依照“地方zhidu法”规定,乡镇人口超过15万经核准得成立县辖shi。区为“zhixia市”与“shen辖市”下辖的行政单位,以公所为xingzheng机关。在台湾地方zhidu中,区并非地方zihi法人,不设民意jiguan。
                        与dalu乡、镇行政区划体制相比,台湾的乡、镇政区有以下明显特征。第一,50年来乡、镇与县一样,实行zizhi制度,在冻shen”浪潮中,这一制度曾要取消,但由于涉及复杂的政治关系等问题,乡、镇zizhi制度仍然存在。第二,乡、镇人口非农化水平很高,一般都在60—70%,乡与镇之间的差异较小由此带来第三个重要特征,即城乡差距大大缩小,乡、镇的二、三产业十分发选,兼业户多,居住在农村的居民多,农村的生活条件较好,农民的收入较高。
                        第四,乡、镇的人口密度和非农人口的聚居程度地区差异很大,主要与乡、镇的地理区位条件,特别是与大都市的距离有很大关系,在各大都市区周边的乡镇,非农产业发达,非农人口聚集,人口密度高。第五,民族型的“山地乡”分布在边远山区,“山地乡是wanwan唯一的民族型政区,由山区的少数民族所组成。全弯弯shen现有“山地乡”30个,分布在新北、宜兰、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南投、嘉义、高雄、屏东、花莲、台东12个县市的山区,东部的屏东、台东、花莲3个县有16个“山地乡”。“山地乡”与大陆的民族乡基本相似,falv规定:“山地乡”一定要由山地原住民(高山族)担任乡长。


                        IP属地:浙江15楼2024-01-12 15:09
                        回复
                          (二)乡、镇(市)自治问题
                          围绕乡、镇自治问题,台湾政界、学术界长期以来展开了广泛讨论,目前尚未统一。在台湾的旧“宪法”中,只规定“省”和县为自治体制,而乡、镇和“县辖市”政府并未规范于“宪法”之中。因此,目前乡镇(市)级自治政府的设计是一种非“宪法”所定之地方制度。其法律依据是1950年“行政院”颁布的《台湾各县市实施地方自治纲要》而非“立法院”制定之法律,这就常常引起争议。20世纪50年代初,反对乡镇自治的人认为,这与孙中山先生主张的县为地方自治单位不相符台;赞成者认为,地方自治并非不允许其下再有自治单位。同时,乡镇是一个自然的地域实体,县政府难以直接指挥乡镇,应让其依法自治。 “行政院”的《纲要》采纳了后一种意见,使乡镇实行自治随后在台湾实行了“乡镇长”的直选。从此,乡镇成为台湾第一线的自治主体。
                          几十年来,台湾的乡镇自治体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不少问题,诸如地方黑势力的孳生,派系的争斗,乡级政府腐败与制度失灵等等,不仅严重影响政府政令的畅通,经济社会全局的发展,而且对地方发展也非常不利。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在“精省”的情况下,朝野主张“取消乡镇(市)级之自治选举,乡镇(市)长改为依法派任”。然而,这种主张遭到许多人的反对。不少专家、政界针对乡镇政府体制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较多的学者认为,乡级政府经过多年的运作实践,实现了乡级自治体设计的目标,但与此同时,引发了乡级政府腐败与制度失灵的负面结果,使乡级政治体制的机制成为既得利益者的一项合法、便利的管道。但不能因后者的缺点而轻易否定前者的优点,正确的选择是对现有的乡镇政治进行改良,以制造所谓民主价值与制度规范的双赢局面。基于这一认识,台湾当局在1999年颁布的《地方制度法》中仍然保留了地方自治团体的性质。
                          总之,台湾当代的行政区划体制是在特定的政治、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下形成发展的。台湾现行的区划体制既保留了中国传统区划模式的一面,同时也吸收了西方的一些经验。当代台湾某些区划体制的形式(如县辖市或叫“镇级市”)仍可作为我国大陆区划体制改革的借鉴。


                          IP属地:浙江16楼2024-01-12 15:10
                          回复


                            IP属地:浙江17楼2024-01-12 15:12
                            回复
                              可以以清末的三府行政区划为蓝本,直接改为三个地级市加上一个高山族自治州


                              IP属地:美国18楼2024-01-12 15:2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