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家店吧 关注:5贴子:77
  • 1回复贴,共1

中华单氏全国统谱大走访到达——留下传说的(单家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华单氏全国统谱大走访到达——留下传说的(单家店)
中华单氏宗亲会2017-09-16 05:30关注
文单勇仁,单红共同整理
2017年9月11日,中华单氏宗亲联谊会秘书处部分成员,单忠雨,单红,单军,单景红一行四人 代表全国统谱委员会成员,代表总会长单志敏.秘书长单浩东及宗亲联谊会全体家人,来到辽宁省朝阳县双庙乡单家店村,走访这里的家人。一大早,我们就来到了单家店村头,离老远就看见了路边上红红的单家店几个大字。不用说别的,单家人一看见单字就感到特别亲近。单友辰宗亲出来迎接了我们,把我们领到家中。详细的介绍了单家店这个村子的历史。以及单家人目前的状况。单友辰宗亲说,他的先祖大概是1775年前后来到这个地方的,祖籍来自山东。家谱已在早年受水灾丢失。2005年他根据长辈自述整理了一下。下面是他整理的内容。
单家店
  在辽宁朝阳县城南70华里的公路旁,座落着一个村庄,村名叫单家店,星移斗转,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很多记忆,故事和传说
  单家店村周围在明朝以前,周围没有村庄,是一片低洼水草丛生的荒凉之地,明初属于营州右屯卫,继撤营州卫并入泰宁卫,后划归朵颜卫作蒙古牧场。
  清朝入关以后,为卓索图盟土默特右翼旗地。清乾隆三年【1738年】,清政府在凌源设塔子沟厅,此为塔子沟厅东境,隶属承德府。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分塔子沟厅东境设立三座塔厅。治所为今朝阳县城。乾隆四三年【1778年】,撤三座塔厅,改设朝阳县,仍隶属承德府。光绪三十年【1904年】,升朝阳县为朝阳府,下辖朝阳,建昌,建平,阜新,绥东五县,府治在朝阳县城。、
清王朝对八旗王公实行圈地封赏政策 ,因此,明朝地界划归给蒙古王爷。在雍正,乾隆年间【1700—1800】清王朝为缓解关内人多地少,人多为患的压力,也为给关外增加垦荒人群,因此实行了移民政策,将关内汉族百姓大量向关外迁徙。单家店左右的山沟内才有了固定的村落,迁徙早的居户都在土地肥沃的山沟落户劳作生息,单家店那时虽然居处大路旁边,当时水草茂盛,无法耕种,直到乾隆年间,才可以居住。
  根据老辈传说,我家族在关内永平府抚平县,当时属大户望族,人口众多,,但人均耕地有限,按移民政策,正是向关外移民的对象,当时先祖看准的是发财的机遇,决定向关外迁徙。
  根据记忆和碑文追考的先祖名字叫单天衢,衢在字典里当路解释,引申义为:通天之路,兴旺发达。他决定搬迁后,多次沿着通达口外朝阳【当时称三座塔】
的官道进行考察,现在分析,当时先祖认为,现在的单家店,当时虽然没有人居住,但是这个地方,有着无可比拟的天势,地利。一是有一条北到朝阳【当时称三座塔】南到六家子,建昌的官道,也是朝阳进入关内的一条通道。二是此处人烟稀少,又距离车站旅馆较远。三是当时根据移民政策,在此租地发展,清朝政府给了很多的优惠政策。因此便向蒙古人胡力亚吉租下此地。最后决定在在三座塔居住,并决定在此处开一处旅店,命名为:单家店。招待过往商客,在当时,先祖所经营的车马大店,名誉远扬,方圆百里都知此处有单家人开的大旅店,时间久了,当时所居地就命名为单家店。
  根据山东乳山圈港村清嘉庆11年和1873年单氏族谱记载,长支14世单鹤年公居口外三座塔。三座塔就是迄今的朝阳县,从迁徙年代,地点时间大致吻合。根据记忆和碑文追考的先祖名字叫单天衢。所排行字辈天字辈同乳山圈港村长支十四世,十五世字辈相同
  单友辰宗亲说,由于家谱丢失,也不知道祖籍来自于那里,多亏了中华单氏宗亲联谊会的成立。多方联系,与丹东单勇仁宗亲取得了联系,经他考证,才弄清楚祖籍是来自山东海阳大单家。所以友辰宗亲说特别感谢宗亲联谊会。联谊会为家人们办了一件又一件大好事。要不,子孙后代都不知先祖来自那里。单家店这个村子的名字就是因单家人在这里居住而得名的,目前就剩下单友辰宗亲一户了,他也有机会去到朝阳市里居住,单友辰是国家退休干部。他坚持不搬走,坚守这个先祖生活过的地方。为单友辰宗亲这种坚守所感动。这就是传承。我们要学习友辰宗亲这种精神。把我们单家人的优秀家风传承下去。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1-01 16:36回复
    私聊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4-03-14 19: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