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3,919,058贴子:70,938,676

韩信灭魏之战的几点疑问和过程还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求度娘准予放行


IP属地:广东1楼2024-01-10 15:35回复
    本文不预设立场,不粉不黑,只是纯粹探讨和还原灭魏之战的全过程。
    一、灭魏之战原始史料矛盾分析
    首先来看最原始的文本——《史记》记载的信息:
    《淮阴侯列传》: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
    《曹相国世家》:以假左丞相别与韩信东攻魏将军孙遬军东张,大破之。因攻安邑,得魏将王襄。击魏王于曲阳,追至武垣(《汉书》作东垣),生得魏王豹。取平阳,得魏王母妻子,尽定魏地。
    根据上述史料,可以得出以下信息:
    (一)韩信位置和去向不明。
    根据《淮阴侯列传》,灭魏之战的过程很简单,韩信的位置和动去向也很明朗:在临晋关设置疑兵——北上夏阳,偷渡黄河——奔袭安邑,与魏王交战并俘虏之。
    根据《曹相国世家》,曹参的位置和去向为:攻东张,大破孙遬——攻安邑,俘虏守将王襄——在曲阳击破魏王,魏王逃跑——在武垣(东垣)追上魏王并俘虏之。
    两相对比,明显存在矛盾之处:
    1.魏王与汉军交战的地点:《淮阴侯列传》作安邑,《曹相国世家》作曲阳。
    2.魏王被俘的地点:《淮阴侯列传》作安邑,《曹相国世家》作武垣(东垣)。
    3.魏王交战的对象:《淮阴侯列传》作韩信,《曹相国世家》作曹参。
    怎么解释上述矛盾?这里存在两种可能性:
    可能性之一:韩信亲自指挥曹参,在曲阳与魏王交战,并在武垣(东垣)俘获魏王。这种可能性可以排除。理由有二:
    1.如果韩信亲自指挥,《史记》不会含糊其辞地写(韩信)“袭安邑”“遂虏豹”,而是会明明白白地写(韩信)“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战于曲阳,大破之,追至武垣,信遂虏豹。”
    2.不符合韩信的用兵习惯。从韩信历次战役特别是灭赵、灭齐之战的表现来看,韩信这个人眼界出奇的高,人又出奇的懒,不喜欢打杂,不喜欢干低难度的脏活累活体力活,也不喜欢指挥人数少、安全系数低的偏师,只把精力投入到指挥主力部队、打赢主力会战和关键战斗上,对率领偏师迂回敌军腹地作战,以及扫尾阶段的追击战、攻城掠地毫无兴趣,简直是现今“躺平”干部的卓越先驱。
    可能性之二:韩信没有亲自指挥曲阳、武垣(东垣)之战,但由于韩信是上级,曹参的战功被归到了韩信名下。这种可能性比较符合韩信的用兵习惯,也可以解释《淮阴侯列传》关于韩信在安邑打败并俘获魏王的含糊、笼统表述。
    如果上述推论成立,那么,《淮阴侯列传》关于韩信的位置和去向的记载就是错误的,或者说是含糊的、笼统的。换言之,从《淮阴侯列传》中,无法得出韩信的准确位置和去向。
    (二)曹参渡河前位置不明,渡河后却很明确:东张——安邑——曲阳——武垣(东垣)——平阳。
    (三)根据曹参“以假左丞相别与韩信东攻魏将军孙遬军东张”,以及曹参东张——安邑——曲阳——武垣(东垣)——平阳的进兵路线,可知:
    1.韩信、曹参有过分开作战,二人在何时何地分开,无法确定;在何时何地会合,也无法确定。
    2.至少东张是曹参单独打的,与韩信无关;安邑也是曹参打下的,但无法确定是否单独攻打,曲阳、武垣(东垣)、平阳的情况类似。
    (四)曲阳交战之前,魏王位置、去向不明,最大可能是在蒲坂,理由如下:
    1.考虑到灭国之战的性质、汉魏双方的重视程度、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的举动,魏王亲率主力驻蒲坂的可能性较大;安邑作为魏国旧都和军事重镇,距离前线不算特别远,可能性次之;平阳虽是西魏国首都,但距离前线太过遥远,可能性最低。
    2.曹参先攻安邑,俘守将王襄——没有提到与魏王交战,也没有提到魏王从安邑城中外逃;接着“击魏王于曲阳”——首次出现与魏王交战,且此处司马迁用的是“击”,不是“追”,可以排除魏王从安邑城中外逃。
    3.参考井陉之战,赵王歇与主帅陈馀在井陉一线的情况,魏王本人最大可能是在蒲坂。
    (五)汉军从夏阳偷渡的是偏师,不是主力,理由如下:
    1.汉军“以木罂缻渡军”,从运载量和保密性来看,夏阳方向的偷渡迂回不大可能是主力行为,应该是几千人到一万人左右的偏师。
    2.井陉之战,韩信派出的袭营骑兵也只有两千人,可供参考。


    IP属地:广东2楼2024-01-10 15:36
    回复
      二、灭魏之战几种可能性方案分析
      根据上述史料和推论,可以进一步推演韩信灭魏的几种可能性方案:

      网上找的地图,略有改动,大家凑合着看吧。感谢作者。


      IP属地:广东3楼2024-01-10 15:38
      回复
        方案一:韩信亲自率汉军一部从夏阳偷渡,曹参率汉军主力在临晋配合,见机行事。作战过程推演如下:
        1.韩信从夏阳偷渡,袭安邑,不克。
        2.曹参见韩信偷袭无果,蒲坂魏军并不后撤,只能从临晋强渡,攻击蒲坂魏军的侧翼东张,大破魏将孙遫;然后东进,与韩信会攻安邑,俘虏守将王襄。
        3.魏王见安邑重镇遭汉军两路合攻,被迫率主力从蒲坂后撤,还救安邑。临晋汉军在其他将领指挥下,趁机渡河占领蒲坂,紧接着追击魏王。
        4.魏王中途得知安邑失守,仓促向东逃跑,在曲阳附近被曹参追上(或被汉军主力追上且被曹参拦截),败走,在东垣(武垣)被曹参擒获。曹参随后北攻平阳,俘虏魏王全家。
        此方案存在两个问题:
        1.夏阳偷渡、袭安邑这个关键手段失败,迫使汉军改变战术,由韩信侧后奇袭,拿下安邑,改为曹参正面强渡强攻,会攻安邑,救韩信于失策的尴尬之中。
        2.曹参突击过河,从侧翼攻击东张,大胜之后,不是与临晋汉军主力夹击蒲坂,而是越过蒲坂,远距离转兵进攻安邑,逻辑不通。


        IP属地:广东4楼2024-01-10 15:39
        回复
          方案二:韩信坐镇临晋,派曹参率汉军一部从夏阳偷渡。作战过程推演如下:
          1.曹参从夏阳偷渡成功,南下攻打魏军侧翼东张,大破魏将孙遬。
          2.曹参从东张转兵东进,攻克安邑,俘虏魏将王襄。
          3.魏王得知安邑重镇遭袭,被迫率主力从蒲坂后撤,还救安邑。
          4.韩信趁机率汉军主力从临晋强渡,占领蒲坂,紧接着追击魏王。
          5.魏王中途得知安邑失守,仓促向东逃跑,在曲阳附近被曹参追上(或被汉军主力追上且被曹参拦截),败走,在东垣(武垣)被曹参擒获。
          此方案相对合理,但存在一个问题:东张就在蒲坂侧后,离夏阳很远,离安邑也很远。曹参从夏阳南下攻打东张的逻辑是什么?按理,曹参只需直接攻打安邑,调动蒲坂主力后撤,韩信临晋主力即可顺利渡河。


          IP属地:广东5楼2024-01-10 15:40
          回复
            方案三:韩信、曹参率汉军一部从夏阳偷渡,命其他将领指挥临晋汉军主力,见机行事。作战过程推演如下:
            1.韩信、曹参从夏阳偷渡成功后,马上兵分两路:韩信东进袭击安邑,曹参南下攻打魏军侧翼东张,牵制魏军主力,为韩信争取时间打下安邑。
            2.韩信袭击安邑,不克。
            3.曹参攻东张,大破魏将孙遬。
            4.韩信偷袭失败,急令曹参支援。或者,曹参见韩信偷袭无果,立即转兵东进,与韩信会攻安邑,俘虏守将王襄。
            5.魏王见安邑重镇遭汉军两路合攻,被迫率主力从蒲坂后撤,还救安邑。临晋汉军在其他将领指挥下,趁机渡河占领蒲坂,紧接着追击魏王。
            6.魏王中途得知安邑失守,仓促向东逃跑,在曲阳附近被曹参追上(或被汉军主力追上且被曹参拦截),败走,在东垣(武垣)被曹参擒获。
            此方案存在三个问题:
            1.夏阳偷渡兵力不可能多,还要两路分兵,力量更薄弱,不合理。
            2.意味着韩信袭击安邑失败,靠曹参支援才攻下。
            3.东张就在蒲坂侧后,离夏阳很远,离安邑也很远。曹参从夏阳南下攻打东张的逻辑是什么?为什么不直接攻打安邑?


            IP属地:广东6楼2024-01-10 15:41
            回复
              方案四:韩信、曹参坐镇临晋,派其他将领率军从夏阳偷渡。作战过程推演如下:
              1.其他将领从夏阳偷渡,袭安邑,不克。
              2.韩信见奇兵偷袭安邑无果,蒲坂魏军并不后撤,不得已改变战术,率主力从临晋强渡。
              3.曹参充当先锋,在魏军侧翼强渡成功,对东张发起猛攻,大破魏将孙遬,随即转兵东进,与夏阳奇兵合攻安邑,俘虏守将王襄。
              4.魏王见安邑重镇遭汉军两路合攻,被迫率主力从蒲坂后撤,还救安邑。
              5.韩信趁机率主力渡河,占领蒲坂,紧接着追击魏王。
              6.魏王中途得知安邑失守,仓促向东逃跑,在曲阳附近被曹参追上(或被汉军主力追上且被曹参拦截),败走,在东垣(武垣)被曹参擒获。
              此方案问题很大:
              1.夏阳偷渡、袭安邑这个关键手段失败,迫使韩信改变战术,由侧后奇袭改为正面强渡强攻。
              2.从临晋强渡,攻击蒲坂魏军侧翼东张可以理解,但东张大胜之后,不是与临晋汉军主力夹击蒲坂,而是越过蒲坂,远距离转兵进攻安邑,逻辑不通。
              3.曹参攻东张,下安邑,破魏主力于曲阳,擒魏王于东垣(武垣),俘魏王全家于平阳,出尽风头,而韩信大概率全程打酱油。


              IP属地:广东7楼2024-01-10 15:43
              回复
                综合来看,上述四种可能性方案,只有方案二能兼顾偷渡迂回作用的发挥和主力会战的达成,不至于本战最大亮点——奇袭安邑的落空,以及韩信神话破灭的尴尬。


                IP属地:广东8楼2024-01-10 15:44
                回复
                  风格就不一样,淮阴侯列传是以小说的形式写的,曹相国世家更像是流水线记载。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1-10 17:46
                  收起回复
                    大家各写各的呗,比如曹参率主力装作要强攻临晋,韩信率奇兵渡阳夏,作出要直取安邑的声势迫使临晋魏军回援安邑,曹参军顺势渡河追击,在东张重创魏军,之后与韩信会师围攻安邑,魏军败退在曲阳被击溃一次,最后在武垣俘获魏豹韩信作为总指挥,写下大致战略和结果,曹参作为重要执行,记录下重点战场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4-01-10 20:10
                    收起回复
                      曹参明显是战将先锋这类,70多处伤?难道不是冲锋陷阵那种?统帅会这么容易受伤?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1-11 11:30
                      收起回复
                        高祖本纪中记载韩信击魏用的是“汉王遣将军韩信击,大破之,虏豹
                        本纪里此处韩信的身份是将军
                        曹参在功侯表中身份是左丞相。
                        以左丞相出征齐、魏,以右丞相为平阳侯,万六百户。
                        到了列传里,韩信为左丞相,曹参为假左丞相。
                        我认为功侯表和本纪可信度更高。
                        曹参是左丞相,韩信为将军,偷渡过河的肯定的韩信军。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1-11 19:03
                        收起回复
                          韩信的什么大将军,左丞相,相国的官职全是司马迁乱写。
                          韩信实际身份是长期在楚国为质的韩虮虱之后,韩襄王孽孙。
                          受楚国项梁资助下复韩国,因没被项羽封韩王后转投刘邦,是刘邦的战略盟友,借汉军夺回韩地,成为韩王。助汉灭魏得太原,助张耳为王,得代地。助汉灭项羽得楚地。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1-11 19:21
                          回复
                            曹参当时是韩信的部下,受韩信指挥,韩信军包括了曹参军,因此魏王和他交战就等于和韩信交战,即使韩信没有亲临。不存在于韩信无关的战斗。就比如你和一师一团交战,可以说与一团交战也可以说是和一师交战。所以我得你说的三个矛盾点并不存在。
                            我觉得过程应该和你的方案二一样。韩信派曹参在夏阳渡河,渡河后在东张击破张chi(夏阳和东张是隔河而望的)。之后直奔安邑,魏王反应过来后回救安邑。这里就有两个可能。第一种是王襄是安邑守将,魏王还没到安邑就被攻破(我倾向于这一种);第二种是魏王排王襄先去救援但被击破。总之魏王并没有在安邑和曹参交战。安邑被攻下后,魏王率军逃跑在曲阳被追上击破。之后就是魏王逃跑到武垣被曹参俘虏。


                            IP属地:海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4-01-12 02:11
                            收起回复
                              阳夏在韩城市,蒲坂在永济市,安邑是在夏县东北,东张是在临漪县以北的东张村。所以其实方案二并没有不合理的地方。


                              IP属地:海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4-01-12 02:2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