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吧 关注:8,977贴子:233,920
  • 2回复贴,共1

原叫北道,现改名为麦积,不管如何改,都是北道的情结(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文/毕志航
麦积区在2005年1月前还叫北道区,北道称区则是在1985年,天水地改市后承继原天水县改设区的。
早在民国初秦州直隶州改称天水县时,天水习惯上以县城(今秦州区城区)为中心,四乡分别称东、西、南,北乡。由于天水升市,原县域分为秦城、北道两区,而秦城区辖区是西南乡,人习惯称为南路,然后看北道,似乎这是两对仗的地名。实际并不是如此,北道得名于北道埠。
北道埠,埠者,码头也。在陇海铁路修建(1950年前后)并在寨子村南部设立天水火车站之前,这一大块地方就是一个码头,是此地五庄(张家村、吕家村、何家村、寨子、下曲)及清水金集、新化一带去马跑泉、天水县城必经的渭河渡口。


IP属地:甘肃1楼2024-01-16 10:43回复
    然而,更早一些,一百多年前的北道埠,在还没发展成货物转运及人们往来的码头的时候,是渭河岸边寨子的屯户的稻田。至少在乾隆朝就是如此,乾隆二十九年的《秦州志》称作“北稻务"。因此可知,所谓“北道埠"是北稻务的音转,也是义变。
    寨子,本是明清时屯地营房的通称,而北稻务者,通俗而言就是"北路种稻的农场"。而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务"必是官办农场,其主要劳力和经营者必是驻守寨子的屯户,至于是军屯还是民屯就不得而知。据明清惯例,这一块没有被称为"某旗寨”,可以肯定应为民屯,而民屯,其人口来历多数是有罪的流民。
    再往前,在宋代,这个寨子则确实是军营,就是宋初所设“静戎寨”。按史料,静戎寨设置于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80年),下辖白榆林、长山、郭马、静塞、定平、永固、邦蹉、宁塞、长燋九堡。这九个堡子一定位于北道西北方向沿金集、云山延伸,正北则沿牛头河小泉峡展开。这是有充分根据的,据宋代各种典籍表明,静戎寨在长山岭下,渭水岸边,南距陇城县只五里,而陇城县确定位置就在今天分路口偏西北。北道和秦安的一些方志学者认为静戎寨就在今天的云山镇,实际是不对的。按《宋会要》、《武经总要》,当年的静戎寨、三阳寨、定西寨、伏羌寨基本是沿渭河一线驻防的。当然寨下还设有一数量不一的堡,如果认为现今的云山镇是静戎寨下辖的长燋堡还能说通。


    IP属地:甘肃2楼2024-01-16 10:44
    回复
      按郦道元(公元472~527)的《水经》注记载,北道埠这一片由长山岭和渭河包拢的地域称为"桥亭"。那时候同时把牛头河上游出于山门及秦亭的河叫东亭水,可判定,这里称作桥亭,是因这里渭河上必定有桥,是联接渭河两岸的重要的官道,因而设有"亭",用于管理,更用于方便人们通行。
      再向前溯,则没有资料表明这里的人文历史,但从地貌看,道北一片仍是常见的滑坡及渭河河流交汇区域,也不是宜居之所。但有人根据放马滩出土的秦时木板地图,认为这里就是邽丘,是秦时上邽县治所在地。然后现在又是麦积区政府所在地,于是,故事就多了,好像是历史轮回了。


      IP属地:甘肃3楼2024-01-16 10: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