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na吧 关注:403贴子:2,741
  • 3回复贴,共1

易刀卜:F1998----冒认的周文王之子毕公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19年2月2日晚间20点整,易刀卜在新浪博客发表了《F1998----冒认的周文王之子毕公高》一文,率先通过23魔方早期公布的75姓氏Y染色体单倍群数据和微基因姓氏频率数据的研究,在业内首次公开指出毕公高的父系单倍群应是N1a-F1998,但他却不认同毕公高是周文王之子。将近四年过去了,重读此文,仍深感易刀卜的观点非常超前,极具前瞻性。此文新浪博客的链接地址为:https://blog.sina.com.cn/s/blog_1867b67f30103054i.html,但已被新浪官方设为私密博文,非易刀卜本人无法阅读,故将此文转载至本吧。)
一、 F1998在23魔方75姓氏中高频姓氏排序
高:6.45%
崔:5.06%
石:4.26%
任:2.94%
谢:2.38%
钟:1.96%
金:1.94%
谭:1.85%
胡:1.72%
吕:1.59%
余:1.56%
范:1.49%
魏:1.49%
董:1.41%
徐:1.3%
傅:1.3%
蔡:1.23%
叶:1.22%
宋:1.18%
马:1.04%
陆:0.99%
朱:0.74%
贾:0
唐:0
郑:0
周:0
最初统计出来的时候,看不出此支系的任何倾向性,非常难以解读。魔方在“中国男性中常见的若干历史时期父系簇”表中公布了F1998上游N-CTS2959前三名高频省份分别是山西(2.5%)、河南(1.8%)、山东(1.8%),最多的姓氏是王氏。从最多姓氏是王氏看,F1998大概是做过王族的。考虑到第三高频姓氏出现了少数民族中较常见的石姓,结合N1a偏北的分布,最初猜测F1998是否与北齐、鲜卑、羯族、契丹等北族有关。出自渤海高氏的鲜卑化汉人高欢建立了北齐政权,F1998是否是渤海高氏呢?


IP属地:江苏1楼2024-01-17 22:37回复
    二、 F1998在微基因中的高频姓氏排序
    23魔方只公布了75个姓氏,一些饱含重要历史和源流信息的小姓氏没有公布,这对单倍群的解读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当统计了F1998在在微基因中的高频姓氏后,深藏在F1998背后的秘密便昭然若揭了。
    令狐:66.67% 毕公高的后裔魏颗封于令狐
    逄:25%
    干:18.18%
    毕:10.26% 毕公高
    姬:5.88% 毕公高与周同姓
    成:5.66%
    付:4.82% 傅邑(山西平陆)与魏地(山西芮城)毗邻,以邑为氏
    游:4.55%
    司:4.17%
    卜:4.17%
    盛:3.64%
    焦:2.33% 焦国(河南陕县)与魏地(山西芮城)毗邻,以国为氏
    宁:2.27%
    易:2.0% 毕万的后裔食采于冀州东境易水流域,子孙以水名为氏
    段:2.0%
    向:1.89%
    闫:1.82%
    韩:1.77%
    乔:1.45%
    殷:1.45%
    范:1.45%
    安:1.43%
    康:1.39%
    秦:1.35% 毕国位于秦都咸阳
    姜:1.34%
    薛:1.31%
    程:1.3% 毕国和程邑都在陕西咸阳一带,以邑为氏
    卢:1.27%
    高:1.15% 以王父字为氏,出自毕公高的“高”
    郭:1.15%
    章:1.1%
    汪:1.09%
    葛:1.08%
    罗:1.04%
    吴:1.02%
    胡:1% 令狐改胡
    黎:0.99% 毕公高之子封于黎国
    尹:0.93%
    苏:0.92%
    赵:0.92%
    曹:0.91%
    魏:0.9% 毕公高的后裔毕万封于魏地,建立魏国
    王:0.89% 魏国王族
    杨:0.89%
    田:0.87%
    毛:0.85%
    蒋:0.82%
    孙:0.79%
    孟:0.75%
    于:0.74%
    叶:0.74%
    李:0.74%
    徐:0.72%
    张:0.72%
    刘:0.69%
    金:0.62%
    宋:0.62%
    白:0.61%
    平均(不含CTS2172和CTS1350):0.6%
    许:0.56%
    崔:0.54%
    任:0.46%
    何:0.42%
    潘:0.41% 毕公高的小儿子季孙封于潘
    周:0.4%
    吕:0.38%
    郑:0.38%
    陈:0.38%
    蔡:0.33%
    马:0.31%
    朱:0.27%
    看到这个高频姓氏排序后,才恍然大悟,23魔方F1998最高频的高氏哪是什么渤海高氏啊!分明是毕公高的后裔以王父字为氏啊!这在高姓的所有源流中都未提到,真是没有想到。从微基因的统计看,高频姓氏中出现了令狐、毕、姬、易、高、胡、黎、魏、潘等明确出自毕公高源流的姓氏,毕公高是F1998基本是没有问题的。


    IP属地:江苏2楼2024-01-17 22:55
    回复
      三、F1998的地理分布和共祖时间

      魔方只给了F1998的上游M128的频率图,M128最高频的省份分别是山西、甘肃和宁夏。从魔方给出的“中国男性中常见的若干历史时期父系簇”表中看到,CTS2959最高频的省份分别是山西、河南和山东,而CTS2959位于M128的下游。两者相比较,可以揭示出CTS2959从甘肃、宁夏向山西、河南、山东迁徙的路线。毕公高为姬姓,与周同姓,这一路线符合姬姓周族从西北的北豳(今甘肃省庆城县、宁县,靠近宁夏)迁豳(陕西省彬州,旬邑县西南一带)、周原(今陕西岐山北),最后入主中原的大致迁徙方向。山西的显著高频也符合毕万被封于魏地(山西芮城),该家族昌盛于晋国,后来三家分晋并建立魏国的史实。

      F1998的共祖时间为3000年,非常符合毕公高生活的年代,这为推证F1998是毕公高又添加了一层证据。目前看,如果F1998是毕公高,则其下游的CTS1350有可能是魏文侯。


      IP属地:江苏3楼2024-01-18 09:13
      回复
        四、 毕公高应该不是周文王的儿子
        《史记·魏世家》曰:“魏之先,毕公高之后也。毕公高与周同姓”。《潜夫论·志氏姓》也说:“毕公高与周同姓,封于毕,因为氏”。试想,如果毕公高确实是周文王的儿子,司马迁和王符为什么不记载而只说“与周同姓”呢?《史记·管蔡世家》:“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长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铎,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处,次曰康叔封,次曰冉季载。冉季载最少”,兄弟十人中没有毕公高。《史记·燕召公世家》说“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因此也有人说召公奭是周文王的儿子,但这是不确的。毕公高的情况应该和召公奭一样,说他们是周文王之子应该出自后人的附会。
        再者,如果毕公高是周武王的弟弟,按照传统的称呼应该称呼“毕叔高”才对,这在曹叔振铎、卫康叔、蔡叔度等武王弟弟的称呼中可见一斑。当然,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也是称“公”的,那是因为周公旦有辅佐成王之功。何况同样是在《史记》中,《周鲁公世家》却明确说“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因此,我认为毕公高不是周文王的儿子,他应该和召公奭一样,都是周朝的开国功臣。他们与周文王一样出自姬姓部落,故而都与周同姓。
        不少人认为F1998人口多是可以推测是周文王的理由之一,因为周王室成员分封众多。然而,却忽视了毕公高世系也是繁衍非常成功的家族。毕公高后裔的封国和封地有毕国、黎国、潘邑、魏邑、令狐和易水流域,并在战国时期建立了魏国。周文王后裔的比较可靠的封国也只有鲁国、曹国、蔡国、卫国、唐(晋)国、郑国等几国,人口繁衍上未必比毕公高世系有特别大的优势。值得注意的是,春秋时期强国中尚有晋、郑这样的周王室血统诸侯国,到战国时期,七雄恐怕没有一个正宗周王室血统诸侯国了,但却有毕公高后裔创立的魏国。
        因此,对于姬周世系是否是F1998我还不敢确定。由于西周初年的广泛分封,加上我国姓氏的爆发也在春秋战国时期,导致70%左右的姓氏都与姬周有关。这加大了姬周相关姓氏研究的复杂度,使得姬周源流的分析难度非常大。考虑毕公高与周同姓,从微基因F1998的高频姓氏中出现姬、成、盛、康、郭、毛、蒋、于等姓氏看,也不排除姬周是F1998。但考虑微基因中周、郑、蔡等姓氏的F1998频率明显偏低,而且F1998的高频姓氏过于明显偏向毕公高,更多典型姬周姓氏表现并不算显著,似乎姬周是F1998的可能性又不大。除了毕公高以外,召公奭也与周同姓。然而,根据我对召公奭的分析,召公奭是CTS9678下游支系的可能性比较大。姓,女生也,与母系有关。同样出自姬姓部落,父系却有可能不同。因此,姬周到底是哪一支,恐怕还要等待更多的信息。


        IP属地:江苏4楼2024-01-18 09: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