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蓝论坛吧 关注:696贴子:2,582
  • 0回复贴,共1

第一批注册JCT税号的人已经后悔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JCT税号是否注册已然成为卖家心头之患
从2023年10月1日开始正式执行的合格发票制度,带出了JCT税号必须注册的相关政策,2022年政策刚发布,就有一些卖家立刻申报注册了JCT,随着各个电商平台的持续宣传,也有越来越多的对日跨境电商卖家注册完成。
据相关机构的数据显示,目前注册了日本JCT税号的中国电商卖家大约在1万家左右。而根据我们之前的推算:日本各大B2C电商平台的中国主体店铺总数至少在16万家左右。也就是说,注册率目前仍然不到10%。
很多卖家不注册JCT的原因主要是害怕追溯过往销售额,从而造成巨额的补缴税款。这是一个比较无解的担忧:纵然被追溯的概率很低,但毕竟谁也无法确保你百分百不会被查。人一旦被某种情绪所挟制,理性的判断总会变的比较偏执和感性。
如今,到了年末年始,已经要开始准备2023财年的决算申报了。这时候,已经注册了JCT税号的卖家发现:补缴税款的问题轰然而来,猝不及防!
某年商1亿日元的对日电商卖家(下文简称A)跟我们反馈说,税代公司要求他们提供亚马逊后台的销售额截图,并进行税务申报和补缴工作。这把他吓一跳。如果按照1亿日元的销售额,收到了1000万日元的消费税,且也没有什么可以抵扣的项目,那就是要补1000万日元吗?要知道,大部分对日电商卖家的净利率也就是10%~15%之间,这补税一下子就彻底把利润打没了,彻底懵圈。
另外一个注册了JCT税号的卖家(下文简称B)也很后悔,他表示:因为之前的货物都是走包税包清关的物流路线,根本没有用自己的主体去做进口商,所以不存在抵扣的合理性。所谓包税包清关,名义进口商都是物流公司寻找的其他日本企业,既然从法理上不能证明这批货是你进口的,且,没有按照逆算法正常缴纳关税消费税,自然而然不能作为抵扣项来计算。
这两个卖家都是真实的,所反馈的情况也是最典型的案例。我们可以逐一分析。
A卖家的情况,其实是有一部分平台费用可以抵扣的。比如亚马逊FBA配送费、使用料等费用,都可以下载适格请求书。这部分物流费用一般占比销售额的12%~15%左右。既然有了抵扣项,那就不是年商1亿日元的全额都要补缴。但是,卖家们务必要注意:日本亚马逊的平台佣金、广告费用,都没有向海外店铺收取消费税,所以不能作为抵扣项。

亚马逊可以出具的FBA发票
而B卖家的情况,相对复杂一点,基本是无解的。一是没有采用合规的逆算法来操作,二是包税路线的进口商不是他自己,无法主体对应,自然不能作为抵扣项。
此情此景,对日电商卖家又该如何面对呢?
我们的建议是:既不要不老实,也不要太老实。
A卖家跟我说,准备老老实实按照1000万日元的消费税去补缴,因为担心店铺被干掉,影响全球站点的账户。这就是太老实的想法了。虽然我很欣赏他的姿态和心态,但是,必要的抵扣项还是可以找找的嘛,应申报的时间期限还是可以再斟酌一下的嘛(这点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要看2023年JCT税号注册完成的时间来倒推计算)。这两个方法难道不是合情合理吗?又不违规,只是专业知识有信息差而已,被那些不专业的税代给拿捏了。
而B卖家,如果简单直接的按照零申报来操作,我也毫不意外。但是零申报的风险自然是要好好斟酌,博的就是一个不被查到的概率。日本的税理士跟我说,他们一般只会根据卖家提供的信息来申报,至于这份材料的真假是完全无法核实的,也不会去核实,只会「そのままに提出」。聪明的你,明白这中间的奥秘了吗?
我们当然无意鼓励卖家统统零申报,个个去逃税。还是那句话:肯定要合规,也要避免专业知识信息差所导致的冤枉钱。
坚持不注册JCT会怎么样?
大概率不可行。这是迟早的事儿。日本本土的公司都在老老实实交税,只有你还想着逃税避税,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而且,日本政府推行的合格发票制度,已经作为一项法令法规去执行,怎么可能不遵守呢?
拖一拖是否可以?这当然要看亚马逊平台的政策了,以我们上一篇文章《详细解读:2024日本税制改革基本确定实施!这次带来什么冲击?》所描述的那样,日本政府已经开始加紧对电商平台的管控和施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日亚平台能否扛得住呢?我们觉得,催促卖家注册JCT的步伐越来越紧密是肯定的。
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后悔药。
卖家们唯一能做的是:提升自己的专业税务知识;合规逆算方式缴纳关税和消费税;合情合理的补税;提前把税务成本做到财务报表里。
真正的勇士,都是直面血淋淋的现实。


IP属地:广东1楼2024-01-18 11:4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