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na吧 关注:403贴子:2,745
  • 10回复贴,共1

易刀卜:关于姬周是F1998的几点质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鉴于周王室是F1998的狂欢愈演愈烈,易刀卜认为有必要给一些水平不济的狂热分子泼点冷水。在2019年2月2日首次正式发表了《F1998——冒认的周文王之子毕公高》博文将近一年后,易刀卜于2020年1月2日再次发表《关于姬周是F1998的几点质疑》一文,文中有易刀卜2019年1月12日在其任群主的某QQ群首次猜测毕公高是F1998聊天记录的截图,非常重要。深感新浪博客很不可靠,故将此文转载至本吧。)

笔者2019年1月12日晚间在某QQ群中的聊天记录
从微基因F1998的高频姓氏如令狐、毕、姬、高、胡、魏、黎、易等姓氏很容易看出毕公高是F1998,23魔方75姓氏中F1998最高频的高氏也暴露了毕公高之后以祖父字为氏的真相。笔者最早是2019年1月12日在某QQ群里公开猜测,毕公高可能是F1998。2019年1月15日,笔者在百度ydna贴吧玉点为的《N1a》贴中也回复了“我推测F1998可能是毕公高”的文字。而笔者于2019年1月29日才第一次听闻毕公高后裔建立的某姬姓诸侯国古DNA测得F1998,于是笔者于2019年2月2日晚间发表了《F1998——冒认的周文王之子毕公高》一文。笔者认为毕公高是F1998几乎可以接近定论,此推测能够被古DNA验证的可能性很高。


IP属地:江苏1楼2024-01-19 10:20回复

    笔者2019年1月15日上午在百度ydna贴吧中的回复帖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周文王是F1998是可以确定的。试想,作为圈内首位提出毕公高是F1998假说的人,笔者为何不在推测伊始便说姬周是F1998?因为笔者对毕公高是周文王之子一直是存疑的。
    首先,虽然有些古籍说毕公高是文之昭,譬如《左传》、《潜伏论》等,但《史记》却只说毕公高与周同姓。《史记》中世家凡30篇,其中,太史公明确说出自古公亶父家族的世家只有六篇,它们是《吴太伯世家》、《鲁周公世家》、《管蔡世家》、《卫康叔世家》、《晋世家》和《郑世家》,对应的诸侯国分别是吴国、鲁国、管国、蔡国、卫国、晋国和郑国。值得注意的是,这六篇世家中不包括出自毕公高家族的《魏世家》。笔者长期研究的经验表明一个规律:太史公没有说有世系关系的,一般都没有关系;太史公说有世系关系的,也不一定有世系关系(比如《五帝本纪》中的黄帝世系是几乎全是编造)。
    有些人说,因为毕公高是文王庶子,所以太史公不说文王之子而只说与周同姓。这种解释显然是站不住脚的,不值一驳!同样是《史记》,《越王句践世家》开篇云:“越王句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越国先祖是大禹之后虽然不可靠,但“少康之庶子”太史公却是记录在案的,并未言与禹同姓云云。更有甚者,《郑世家》开篇云:“郑桓公友者,周厉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郑国始祖郑桓公为周厉王庶子,太史公也明确记叙,并未避讳。毕公高如是周文王庶子,何太史公厚王子友而薄毕公焉?
    说到史书中的攀附现象,笔者在此不妨浅论一下孔子的世系问题。《史记·孔子世家》开篇云:“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太史公只说孔子的先祖是孔防叔,未言孔父嘉,也没有说孔防叔是宋国公族,只说宋人也。因此,孔子肯定是殷商和宋国贵族后裔的预设是不可靠的,据曲阜孔氏的单倍群推测殷商Y染色体怕是会出纰误。


    IP属地:江苏2楼2024-01-19 10:23
    收起回复
      其次,耶律氏测得F1998的多个位点,但并非全部,说明耶律氏与F1998有很近的父系关系。现在看,大堡山墓地的 N、庙子沟遗址的三例N、倗国横水墓地的那例N都是M128。大堡山墓地所在的和林格尔县东与老虎山遗址所在的凉城县为邻,庙子沟遗址所在察哈尔右翼前旗南与凉城县为邻。因此,笔者认为,老虎山文化更有可能与N1a-M128有关。N1a-M128很像是起源于代北地区的大同市至乌兰察布市之间,此地属汉魏南北朝时期东胡族群的活动区域,出自东胡的M128耶律皇族的祖居地可能也在这里。民族是文化概念,东胡有C2北也不排除有N北。耶律氏北去,F1998南来,作为起源于农业与牧业交错地带的单倍群,是不足为怪的。姬周如果是F1998,则周人的先祖出自代北的老虎山文化?这似乎与周人起源于晋南、关中、陇右一带的历史记载不符。不知老虎山文化对先周文化影响几何,一般认为老虎山文化对先周文化郑家坡遗址影响甚微。人类总是不断地迁徙,当然也不排除周人来自老虎山文化的可能性。


      IP属地:江苏3楼2024-01-19 10:25
      收起回复
        再次,周人自述有历任先祖,如后稷、不窋、公刘、古公亶父等等,则姬周世系应在夏商时期还有爆发。《竹书纪年》载唐尧时“帝使后稷放帝子朱于丹水”,又载武乙“三年,自殷迁于河北。命周公亶父赐以岐邑”。这说明周人先祖在夏商时期位列公卿,政治地位不低。F1998目前共祖3100年,现在不知道F1998上游在夏商时期有没有爆发。如果没有,则似乎不太符合周人的发展历史。


        IP属地:江苏4楼2024-01-19 10:26
        回复
          最后,F1998的高频姓氏过于倒向毕公高一人,而姬周一些典型姓氏表现并不佳,这或许说明毕公高并不是周文王的儿子。笔者从后稷母亲姜嫄的名字研究,认为后稷本姓姜。郭世谦先生也认为姬姓出自姜姓部落,为姜姓别姓姬氏。目前,笔者尚未看出M128老虎山文化与姜姓有明显的关联性,姜姓应该与Oα的关联性更高。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姜姓出自对神农氏皇族的文化认同,姬姓也存在同样的文化认同现象。


          IP属地:江苏5楼2024-01-19 10:27
          回复
            综上所述,毕公高是F1998是没有问题的。虽然近来F1998争姬周之势愈演愈烈,但笔者认为,以目前掌握和研究的信息看,姬周是F1998尚只能给到三成的胜算。毕公高后裔某姬姓诸侯国测得F1998,只是印证了笔者从姓氏研究得出的毕公高是F1998的结论,此世系推测只到毕公高一人为止而已。如果更纯正一些的周王室诸侯国,比如晋国或郑国也测得是F1998,才能稍有把握给姬周是F1998下定论。也就是说,站在姬周世系研究的角度,毕公高后裔某姬姓诸侯国的F1998尚只是孤证。
            大多数研究者都没有意识到史书中攀附现象之严重,目前存世的民间家谱大多是明清所修,可靠性也都不高。这是历史时期世系研究中最容易被误导的地方,希望引起分子人类学领域众多爱好者的注意。有家谱不如无家谱,尽信书不如无书。敬请业内相关机构本着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细致认真地开展工作,才能在祖源探索上取得令人信服的研究成果。急功近利,求成心切,仓促草率地下结论,只会徒增笑柄。这个圈子的笑话已经够多了!


            IP属地:江苏6楼2024-01-19 10:28
            收起回复
              2019年1月12日晚间,通过微基因检测者的姓氏,我在某QQ群中猜测毕公高可能是F1998。这一观点的首位提出者应是我本人。三天后的1月15日,我在百度ydna贴吧玉点为的《N1a》贴的回复贴中,再次重申“我推测F1998可能是毕公高”。直到2019年1月29日,孔C才私下告诉我,长子西南呈墓地大墓测得N1a。当时,23魔方的那位高参还在意淫N1a2-F1998是子姓王氏,有心者或许还可以在23魔方论坛的早期贴中找到他发的这个帖子。我和孔C当时私下把他这个推测当笑话看的,当然,这也引发了我之后对N1a2-F1998的研究兴趣。
              马鹏程、杨宣等披露黎城西关墓地检测结果的论文《Ancient Y-DNA with reconstructed phylogeny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demographic history of paternal haplogroup N1a2-F1360》的发表已晚至2021年8月,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和韩炳华编撰的《长子西南呈西周墓地综合研究》的问世更是晚至2022年8月,该书收录了韦兰海、文少卿、周博言、蒙海亮、李 辉等披露长子西南呈墓地检测结果的论文《长子西南呈西周墓地遗骸古DNA研究报告》。
              既然我可以在没有古DNA检测样本证据的情况下,通过现代样本的姓氏率先研究出毕公高可能的父系基因,我也同样可以在没有古DNA检测样本证据的情况下,通过现代样本的姓氏率先研究出周文王真正的父系基因。


              IP属地:江苏9楼2024-01-20 09:53
              回复
                《逸周书 · 尝麦解》中,周初的周成王自述涿鹿之战时,没有提及黄帝与周人存在关系。但在《国语 · 晋语》中,晋公子重耳的老师,也是晋文公肱股之臣的胥臣(司空季子)却说黄帝以姬水成,为姬姓。由此可知,说黄帝是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等姓的祖先,始于春秋时期。至战国时期,东夷族的子、妫、赢、姒、芈、姚等姓也被加入到这一祖先序列中。最终,在西汉中期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 五帝本纪》中,万世一系的黄帝家族谱系的编排和建构方大功告成。民族是想象的共同体,并非Y染色体基因共同体。这一世系的产生背景既有当时衰微的周王室抬升自己地位的迫切需要,也有先秦时期战乱中的黄河流域先民渴望大一统的现实诉求,但这并不意味着黄帝是不存在的。因为,他们不会愚蠢到去攀附一个不存在的祖先,这会让黄帝世系的可信度和最终效果都大打折扣。
                同样的道理,西汉中期的司马迁没有说过毛、郜、雍、滕、毕、原、酆、郇是周文王的儿子,邘、应、韩是周武王的儿子,凡、蒋、邢、茅、胙、祭是周公旦的儿子,即便到西汉中后期刘歆的父亲刘向也没有说过,这种说法应始于王莽专政时期的刘歆篡改过的《左传》。经东汉的王符在《潜夫论》中的复述,这种说法几乎成为了定论。此后,周文王家族谱系在魏晋时期的杜预和唐代的孔颖达分别对《左传》的注和疏,唐代司马贞所撰的《史记索隐》,南宋郑樵所撰的《通志 · 氏族略》等著作中得到了充实和细化,逐渐固定下来,并为当今大多数国人所接受。
                当一些机构和研究者从山西长子西南呈墓地和黎城西关墓地测得的N1a2-M128/F1998出发,根据黎国是毕公高后裔的封国而毕公高是周文王的儿子,推断出F1998是所谓西周王族、F710是所谓商朝周族甚至N1a2是黄帝之前,请深刻理解一下顾颉刚先生上个世纪初提出的层累造史说。


                IP属地:江苏11楼2024-01-29 16: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