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吧 关注:233,873贴子:1,342,233
  • 40回复贴,共1

为什么主流经济学不承认劳动价值论之二-价值等于时间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为什么主流经济学不承认劳动价值论之二
-价值等于时间吗?
【概述】
价值是时间,这是劳动价值论的定义。按照马克思的解释,价值是活劳动创造的,区别于物化劳动。活劳动是凝聚在生活资料中的劳动,物化劳动是凝聚在生产资料中的劳动,所以所谓的价值其实就是生活资料中的价值。生活资料的价值是最终产品的价值,它有自己的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它的剩余价值是被用来投资的,所以生活资料的价值也包含生产资料的价值。
按照马克思的分类,生产资料属于第一部类,生活资料属于第二部类。第二部类用自己的剩余价值,交换第一部类的生产资料。如果第二部类交换到的第一部类的生产资料是第一部类的劳动力价值,劳动价值论就很完美了。我们有以下推论:价值=生活资料的总价值=第二部类的劳动力价值+第二部类的剩余价值=第二部类的劳动力价值+第一部类的劳动力价值。
劳动力的价值就是劳动力的工资,这样总生活资料的价值就等于总劳动力的工资。总劳动力的工资,在这里就是指居民可支配收入,它等于生活资料的总价格。这样,生活资料的总价值就是生活资料的总价格,即总价格等于总价值。这里,价格和价值均指最终产品,即生活资料的价格或价值。
【价值转形】
要让总价格等于总价值,具体价格也应该等于具体价值,也就是说具体商品的交易也应该按照具体的劳动时间进行交换。这个具体时间要分成两部分,比如说服装业,要有服装的加工时间,要有设备的制造时间。好多人认为,这个时间就是下道工序的时间和上道工序的时间之和,所以具体的劳动时间就是按照生产流程,把所有的劳动时间加总。
这个想法是错误的。生产资料只是形式上的上道工序,只有那些属于损耗品的生产资料,我们才可以把它们视为上道工序,并且把它们的劳动时间算到下道工序中去,比如说劳保用品、办公用品、能源等等。属于损耗品的生产资料要进入成本,属于非损耗品的资本要进入资本。设备也要分为损耗品和非损耗品两部分,折旧就是它的损耗品,大体上折旧占设备制造时间的10分之一,相等于汽车的报废年限是10年。
为简单起见,我们认为生产资料全部进入资本。因为资本不能被消灭,它的寿命无限长,所以服装中包含的设备制造时间无限小。如果你真的要在服装中统计设备的制造时间,它可以近似于零。也就是说,如果你真的认为生产资料只是你的上道工序,那么最终产品中包含的生产资料的劳动时间就是零。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物化劳动不能创造价值,只能转移价值。
怎么理解转移价值呢?马克思认为,价值是活劳动创造的,也就是生活资料的劳动者创造的,这个劳动者的劳动包括两部分: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生活资料中剩余价值就是生产资料的全部价值,从事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他们的劳动是物化劳动,物化劳动不能直接创造价值,他们的价值在生活资料的剩余价值中。
为什么要把设备的制造时间算到服装里,绝对不是因为你的服装生产中,必然包含设备的制造时间。你的设备的制造时间,它早就湮灭在历史长河中了。设备制造时间的存在意义,在于我们要用一部分生活资料,养活当下的设备工人。你也完全可以选择不提供给他们生活资料,反正你的设备折旧在成本里,你可以永远工作下去。没有剩余价值,对你自己更有利。
剩余价值不是工人的选项,而是社会的选项。我们这个社会,就是要不断的提取剩余价值,用“多余”的服装,养活设备工人。目的就是不断的制造“多余”的设备,然后再用“多余”的设备,安排“多余”的劳动力就业,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
这样,服装中包含的加工时间,就是这个工人的实际劳动时间。服装中包含的设备的制造时间,是这个工人需要分担的劳动时间。表面上看,你的实际劳动时间是8小时,实际上,那个设备工人还有8小时的劳动时间,你也必须替他分担。你的劳动价值对应的时间是16小时,但是属于你自己的劳动力价值的时间是8小时,属于你的剩余劳动的时间也是8小时。
你自己的8小时,你是能看到的;别人的8小时,你是看不到的。这个别人的8小时,不在你的真实时间里,所以你根本就不可能算出来。你怎么知道这个别人的时间是8小时呢?马克思提供了一个重要理论:价值转形。他认为,剩余价值就是按照资本的权重分配的,也就是剩余价值的分配必须要符合平均利润率规律。
仅仅知道这个规律还是不够的,你还得知道这个社会总剩余价值是多少?两大部类,我们现在叫做重工业和轻工业。两者之间,是有一个比例关系的。原则上,两大部类应该维持一个平衡关系。这样,重工业就要把自己的一半产能贡献出来。但是,重工业提供给轻工业的产能,到底能带动多少轻工业的就业,就是一个技术问题了。我们假设轻重工业的资本有机构成是一样的,轻重工业的比例就是1:1的关系。轻工业用多少人,你重工业还得用多少人,总剩余价值也就算出来了。
【价值是不是真实时间?】
在劳动价值论中,决定具体商品价值的时间是劳动时间,它是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这个劳动时间是价值转形后的时间,不是真实的劳动时间。证明如下:假设这个世界只有服装业,则服装中包含的真实劳动时间,有服装厂工人的制衣时间和设备厂工人的加工时间。后来,这个世界诞生了服务业,服务业不需要设备,它真实时间就是服务时间。
如果价值是由真实时间决定的,那么服装的真实价值,并不会因为服务业的出现,有任何的改变。假设服装的真实时间是100,服务的真实时间也是100。服装由两部分组成,劳动力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组成,这样劳动力的价值就是50,剩余价值也是50。
服务的真实时间是100,它也要分成两部分,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因为劳动力是流动的,所以服装的劳动力价值是50,服务的劳动力价值也是50。这样,服务业的剩余价值也是50。服务业是不需要剩余价值的,所以这个服务业的剩余价值,只能转移到服装业中去。这样,服装业的劳动价值就变成了150,劳动力价值是75,剩余价值也是75。
这个时候,服装业的劳动力价值就高于服务业的劳动力价值了,所以劳动力价值还需要继续调整。最终,市场会帮助我们会找到一个平衡点:设劳动力价值是x,我们有如下公式:
[100+(100-x)]÷2=x,求得x=67.7≈67
我们看到,在服务业出现之前和服务业出现之后,服装的价值是完全不同的。过去的服装价值是100,现在的服装价值是133。如果服装价值真的是由真实劳动时间决定的,那么服务业的出现,就不会对服装价值有任何影响。
可见,个别商品的价值并不是由真实时间决定的。如果你真的可以把所有的上下游产业的劳动时间算在一起,这个时间肯定是不能决定最终商品的价格。价值转形,并不是帮助我们找到现实中的真实时间,它其实只是让我们把所有的剩余价值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重新分配。
可能有的朋友质疑,你这个例子,不是说明服务业的出现,会导致我们国家出现通货膨胀吗?这个例子只是用来证明价值不是真实时间的,不代表会出现通货膨胀。马克思认为,服务业本身是不能创造价值的,服务业的价值来源于制造业的剩余价值。我们解读一下:制造业效率提高之后,就用不到那么多人了,多余的人就变成了制造业的剩余价值,多余的劳动力进入服务业,就创造了服务业的新价值,而这个价值就等于制造业的剩余价值。
举例来说,100农民,粮食价值100,粮食价格(单位价值)是1,劳动力的价值是1.5。效率提高后,100的粮食只由50人生产,其余的50人进入服务业,等于这个社会多增加了50人,总价值就是150。150的财富由100人均分,劳动力的价值就是1.5。粮食价值就是50×1.5=75,粮食价格就是0.75。也就是说,只要服务业的劳动力来自于制造业的效率提升,商品价格不仅不会提高,相反还会降低。
【结论】
在示例模型中,一共包含了三种真实的时间,制衣时间、设备时间、服务时间,分别是50、50、100。分别对应:服装价值是133;设备价格是(注:设备的价值在服装中)67;服务价值67。总价值等于总时间200,这个时间是真实时间;具体价值等于具体时间,这个时间就不是真实时间了。
虽然这个具体价值不是真实时间,但是它确实由真实时间转换来的,所以劳动价值论依然是成立的。价值之所以要发生这么复杂的“转形”,在于通过剩余价值的分配调整产业的均衡发展。我们不能因为劳动价值论变复杂了,它就不成立了。


IP属地:吉林1楼2024-01-30 21:16回复
    嗯嗯嗯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1-30 22:06
    回复
      价值实体,是劳累时间,或者说是烦难度加载在时间之上。时间对每个人都是有限的“资源”,加上烦难或劳累,更加值得珍惜,无疑是人的一种最底层的“代价”,为取得或制造某件使用价值和获得其一种或多种效用,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而在商品交换关系中,这种代价,是以换入的商品来表现的。所以,商品生产和交换者,必须比较自己在换出商品的生产中所付出的代价,与这件换进来的商品,代价上是否匹配。如果严重不匹配,他就可能转产,或别的竞争者转产那件代价被高估的产品,从而扩大该商品供给,把高估的代价(或交换价值/价格)打下来,使之匹配。这就是价值决定交换价值的底层逻辑。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1-30 22:45
      收起回复
        我修改补充一下第一段
        【引言】
        总价格等于总价值,具体价格等于具体价值。总价格指生活资料的总价格,总价值指总工资。为简单起见,资本收入要记入利润,只能用于投资,不能用于分红。工资收入和资本收入是两笔账,代表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各算各的,不能交叉利用。
        总价值等于真实劳动时间,它是按劳分配的概念,告诉我们只要按照你的实际劳动时间的权重分配整个社会的生活资料就好了。具体价值是不是等于真实劳动时间就比较复杂了,它不是按劳分配的概念,而是等价交换的概念。产品的交换,其实就是你用自己的劳动时间(产品)等价交换对方的劳动时间(产品)。
        所谓的真实时间,是你实际能看到的时间。你生产的商品中,包含两种时间:一种是你的劳动力价值,是你自己的劳动时间;一种是你的剩余价值,是别人的劳动时间。你可以保证你自己的时间是真实时间,你怎么保证别人的时间是真实时间呢?你能看到的真实时间,它是发生在你的上道工序的劳动时间,可是你能保证你的剩余价值里的劳动时间,就是指你的上道工序的劳动时间吗?
        有人提出,凭什么你要按照劳动时间而不是按照社会贡献分配社会财富呢?现实中,确实不是按劳分配的,复杂劳动的收入比简单收入更高。但是,所谓的复杂劳动大都是从简单劳动者分化出来的,两者其实就是分工。劳动价值论只承认那种存在倍加效应的复杂劳动,不承认这种分工性质的复杂劳动。
        换句话说,劳动价值论就是建立在简单劳动基础之上的,它并不是根据你的真实工资是多少,然后才核算出我们真实的国民收入。不管你的工资是多还是少,它都是收入分配的问题。那个真实的国民收入的背后,就是简单劳动时间,或者能折合成的简单劳动时间的复杂劳动时间。


        IP属地:吉林4楼2024-01-31 09:52
        收起回复
          需求决定价值,金钱量化价值,劳动时间换金钱
          全部经济学都是由《国富论》开始,国富论核心,供求决定价格
          剩下都是什么决定供和求,
          价格只是用来量化可视化而已,价格金钱也只是劳动力的一种转化而已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1-31 12:31
          收起回复
            在货币体系的经济供给规则服务员怎么不创造价值?资本体系的发展是一个人人需求利润增值,一切供求都是可增值的空间,没有服务业的发展供方如果扩大生产产生增值同样带动由经济领导的扩张?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2-02 08:20
            回复
              首先你举的例子也根本不是独属于劳动价值论,总价格等于总价值这本身就是一个把价格跟商品价值混谈的问题。劳动时间虽然量化了原本不可计量的抽象价值,但对嘛?难道说一座核电站建设时间跟建几座大型养猪场一样就说两者成本价格一样?其次产出的价值就一样嘛?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2-02 08:4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