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3,919,305贴子:70,941,722
  • 9回复贴,共1

读通鉴,有不解之处,望吧友指点迷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自夏朝以来,继承方式以长不以贤的嫡长子继承制,文中晋国智宣子,赵国赵简子,选择继承人都各有道理,但都不以此为准则,不知是否为“不合礼制”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2-22 22:15回复
    理论归理论,实际归实际。所有的道理你的老师早就教给你了,但你会一条条一丝不苟的执行吗?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2-22 23:54
    收起回复
      当然不合礼制,人家赵简子赵鞅是法家。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2-23 03:54
      回复
        立长立嫡是为了达成默契以求稳定过渡,想搞不稳定的就会和保守派扯皮,如果稳定度高就不怕减那么十几点。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2-23 04:39
        回复
          赵无恤做继承人确实不合礼制啊,所以他即位后立伯鲁的儿子赵周为继承人,赵周早死又立赵周的儿子赵浣为继承人


          IP属地:奥地利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2-23 06:50
          回复
            立长不立贤是为了防止老爹没了之后兄弟们阋墙引起混乱,赵家这情况是二选一,选了一个只要把另一个的势力打压下去就成,乱不了的。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2-23 08:04
            收起回复
              晋国“六卿”相互倾轧,稍有不慎就全族覆没,必须极其谨慎地选择家主继承人。务实第一,礼制靠后。


              IP属地:广西7楼2024-02-23 08:4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