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养虾吧 关注:16贴子:13
  • 2回复贴,共1

分系统养殖模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分系统养殖方案
南美白对虾养殖多年,如今养殖病害比较严重,成功率大大下降,加上价格跌落,养殖成本攀升。能挣到钱的概率比较低。但是养殖速度和产量的确在不断提高。所以南美白养殖的确还有比较大的吸引力。
经过多年的养殖和思考,认为南美白对虾养殖有很多问题。
一、首先我们交流对虾发病的原因。
1、种苗带来的细菌或是病毒。种苗由于育苗期就已经感染细菌或是病毒,这是非常致命的。还有自身拿的苗没问题,但是其他养殖场的苗有问题,随着养殖的病害爆发,其他塘口的病害也会随飞鸟,青蛙等途径传播,也是会爆发大规模的病害。这个问题是我为什么选择室内的养殖条件。减少了苗种以为外的病害传播。
2、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有季节性的,但是更多的是水质,底质的问题。例如弧菌的爆发,天气温度高,ph高,水体有益菌少等都会导致弧菌爆发,有些弧菌是厌氧型的,生活在泥底,随着反底上升到水体,或是污染了对虾的食物,从而进入对虾体内。例如反底随之而来的倒藻,对虾吃了附着细菌的死藻就有可能感染。细菌性问题大多会引发对虾肠炎,肝脏坏死,红脚,黄鳃黑鳃等问题。
3、有害藻类问题,我们知道有些水体常常会出现一些有害藻。甲藻,蓝藻等是常见的,对虾对于这些藻类的毒素有反应。最可怕的是大量有害藻类死亡,分泌大量毒素于水体,大量耗氧。使得水质中氨氮,亚盐都出现彪高。进一步使得影响水体的质量。使得对虾体质下降。进而对虾发病。但是这些问题是土塘,甚至高位池养殖容易出现的。有害藻类可能出现肠炎,黑鳃,肝脏中毒坏死的问题。
4、反底问题。反底是季节性的一种常见问题。也有水质突变产生的,例如倒藻也会出现反底。可能是藻类或是菌类的稳定会形成一种压制底部的系统。例如菌膜或藻膜。我们常常会发现刚上料台的对虾比较容易出现问题,这个时期也是转肝期,食量大增。这个时候对虾就会吃食底部。造成菌膜或藻膜的破坏,从而使得底部物质暴露,时间一长就会出现问题。反底是养殖系统的大变化,对虾的应激也会出现蜕壳,更容易出现对虾死亡。
5、应激问题。应激是较多动物会出现的问题,但是对虾的应激更为明显,还会出现蜕壳,减食的情况。蜕壳也是对虾体质比较弱的时候,同时也是耗氧较大的时期,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应激出现大多是天气的变化,例如水位、温度、光线、盐都的较大变化。例外一些大剂量的消毒,杀藻等也会引发应激。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2-23 08:52回复
    6、蜕壳不遂的问题,其实质也是对虾体质及水质问题。蜕壳是对虾的生长行为,但是遇到体质较差,肝脏问题,缺氧的条件,都会出现蜕壳不遂。进而出现了软壳死虾情况。
    对虾的问题还有很多,也还不能一一列举,但是针对以上主要的问题我提出一些预防的思路。我们可以看出其实藻类和底质是有可能出现问题的,那么我们考虑实施无藻和无底质的方案。严谨的说是让对虾接触不到底质。最后我们考虑的是应激问题,安排在室内养殖可能是尽可能的较少应激的情况。
    在这些思考下,我提出了分系统养殖方案。我认为应该从系统的方面思考养殖,例如负责处理氨氮问题的我叫做硝化系统,增氧的的叫增氧系统等等。介于目前大多对虾养殖的模式是一个池子,或是各系统都在一起,很多时候会造成一个系统的崩溃而引发整体的爆发。在我认为,水体的硝化系统,藻类系统,对虾系统都是有可以相对独立,但又联系密切的。但是往往对虾或是大系统中的某个群落太过强势,往往会破坏其他系统,从而使得整体崩溃。之前我说对虾上台时期,吃料剧增的时候,往往对虾会吃食底质,藻类,使得底质,藻类系统崩溃,同时又加上大量加料,使得水体的承受力下降。本来按固定的系统条件下,已经形成的硝化系统,藻类系统都可以对增加投喂量做出了一定的反应,例如生长出更多的硝化细菌,更多的藻类来吸收转化加大投料的带来的氨氮问题。但是这个时候对虾对系统破坏了,出现了亚盐彪高,水体出现浑浊等情况。又例如浊水养殖方案中,对虾的活力下降后,引起水质突然清透,此时也会出现大量原本附着在悬浮物的细菌死亡,从而出现问题。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想说的是我们应该通过独立系统相互连接的方式来建立一种养殖模式。我称之为分系统养殖模式。
    分系统养殖模式其实就是用流动的水体将养殖的主体,水处理系统,辅助系统相互连接的模式。达到系统相互作用而不会出现相互破坏的情况。具体的介绍如下。
    首先我们设计于室内养殖,需要水泥池或是帆布池。其次我们需要建立养殖对虾的区域和养殖鱼类的区域,这是鱼虾套养的方法。我设计的方案是池中池,对虾养殖池于鱼池之内。让对虾的粪便,残饵给鱼类吸收,这个我已经设计出自动排污的对虾养殖池。鱼类由于没有足够的饵料吃,会大量活动而使得鱼池的物质都被搅动或者残留很少。设计一台合适的水泵在鱼类养殖区进行水循环和排污。水泵抽水排向一个高度比养殖池水面高许多的过滤网池中,一是过滤大颗粒物质,另外就是我设计了一种生物可以在这里进一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2-23 08:54
    回复
      另外就是我设计了一种生物可以在这里进一步吸收残留的物质,做到更大限度利用资源。同时也使得滤网不会堵塞。经过滤网池,多数物质被截留,可以人工排污,定期清理过滤网。接着是水流到下一个植物池,这个池的目的是利用植物吸收水体的营养,这里我们考虑青苔。这种可以吸收营养又可以给水体增氧的水藻,的确是比较适合。青苔生长快,而且人工去除简单。然后就是水流进入硝化池,这这是利用硝化细菌来处理水体氨氮。接着水流便流入了植物种植区,这个区域最大的优势是利用光合作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来带走水体的硝酸盐。因为硝化细菌处理的亚盐最后还是在水体,但是植物的生长却把氨氮带出了水体,是一种彻底的方法,同时也可以提供一定的经济价值。最后水体又回流到对虾养殖池,流水产生了增氧效果,也有一定的排污能力。
      目前观察来看,这种室内水循环养殖的模式没有藻类产生,是一种无藻养殖模式,杜绝倒藻或是有害藻类的问题。同时也减少了许多天气的应激问题。
      其次,这个水体清透,理论上细菌含量很低。因为硝化细菌是一种附着生长的细菌,只会在硝化池大量生长。流动水体也对氨氮的去除有很大的帮助。
      接着是额外的收入。我们的鱼是利用对虾的残饵粪便养殖的,几乎没有成本,如果养殖的鱼类有较高价值,那么是一份收入,这样既能处理底质又有收入,一箭双雕。
      最后,这个模式看起来个鱼菜共生模式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本质上是有区别的,我们注重的是水质,底质的养殖环境调理。而不是对资源的更大化利用。这个模式的动保投入较少,成本不高,没用工厂化养殖的精细繁杂操作。是一种比较便捷的养殖模式。但是每个模式都有自身缺陷,分系统养殖业面临一些难点,例如对虾生长速度慢,这个处理是需要对投喂的饵料进行调整,因为没有藻类,需要适量补充植物营养。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2-23 08: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