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吧 关注:331,454贴子:1,702,770
  • 4回复贴,共1
求助

为什么防治害虫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害虫和人在食物链上同级,理论上稻子给谁吃都是能量传递吧,为什么全给人吃了会提高传递效率
哦,还有第八题能量传递效率<10或>20是什么情况,是后天输入,比如给后一个营养级额外补充让它拥有更多能量这种吗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2-25 00:16回复
    dd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2-25 00:43
    回复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一个营养级所固定的能量有多少能够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的比例。通常情况下,能量从生产者(如稻子)向消费者(如人或其他动物)传递的过程中,大约会有10%到20%的能量传递效率,这是因为每个营养级的生物体都会消耗一部分能量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维持体温、生长发育和繁殖等,剩余能量则以有机物形式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
      当稻子的能量全部被人吃掉时,并不会改变能量传递效率本身的定义,而是意味着稻子的能量没有经过中间环节就被人类直接消费,省去了其他中间消费者层级的能量转化损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体能量流向人类的有效性。但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能量传递效率提高,而是减少了能量流经食物链的层次和损耗。
      关于能量传递效率<10%或>20%的情况,通常指的是特殊情况或假设情景:
      1. **<10%**:可能是因为前一营养级生物体内的能量不易被后一营养级有效利用,比如某些食物难以消化吸收,或者捕食者只取食了被捕食者的非营养部分(如骨骼、外壳等),导致利用率极低。
      2. **>20%**:这种情况在自然界中较为罕见,除非存在某种特殊的环境条件或选择压力使得某个营养级的生物能够高效利用特定资源,或者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优化处理,比如人工饲养时提供高度浓缩的饲料,使得动物吸收和转化能量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获得较高的能量传递效率。
      另外,如果是人为干预,比如直接给后一个营养级补充额外的能量来源,这并不能算作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的一部分,因为它打破了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的过程。在实际生态学研究中,能量传递效率是基于自然食物链关系下的能量转化效率来计算的。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2-25 10:44
      收起回复
        人不能吃害虫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2-27 09: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