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吧 关注:1,848贴子:177,151
  • 2回复贴,共1

余国徐国之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学术界公认,汉字在隶化的时候,将”除”不恰当地写成了”徐”。从此除这个”余邑”就变成了”徐”。此说法让人怀疑。通常都认为中国古人做学问是很严谨的,这个将“除”改成“徐”的可能性有多大?在一个将文字视为神圣不可亵渎的地方,随意改变字体写法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除非是有充分、实在的原因。
如果以曾国改名为随国为例,或许能够找到答案。曾国创始人是南宫适,为周室开国重臣,受封为曾。但是曾国后代在楚国兴起之后,却以姬周始封国的身份投靠篡逆的楚王国。这实在是让姬周礼制的维护者大丢脸面。姬周制度的赞美者——史官们在记载历史的时候将“曾”国名改变成了“随”,以寓褒贬。从此中国的历史里面曾国就消失无影无宗了,随国则登台表演。如果不是有湖北随州出土的墓葬器皿铭文(曾侯乙钟系列)为证,曾国就永远被历史抹杀了。
余国的历史行径,在姬周制度的赞美和维护者看来,比曾国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余国,又称余王,是直接挑战姬周制度,自立为王,成为独立的另一个体系。“天下不容二王,一国不同两皇帝,一山不容俩老虎。”在后世大一统帝国制度维护者看来,这是最不可容忍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指的就是这样的情况。因此,历代儒者、史官就在歪曲和抹杀历史记录上大做文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代,“除”改“徐”出现就毫不意外了。这个除改徐可以成为汉代文字狱的另一案例(最为人知的案例是司马迁案)。如果不是余国人自己的青铜器铭刻,真相也许就永远沉沦了。
由“除“改”余“发生在汉字隶化时期,可以确定汉朝对所有现存的文献资料都有一个重新整理和修正篡改的行为。余或者改成徐,或改成禹,或改成多余的余。
余改徐,贬义明显。这也正体现了所谓的“春秋大义”。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02-27 12:18回复
    余国徐国之辨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02-27 12:20
    回复
      由“除“改”余“发生在汉字隶化时期,可以确定汉朝对所有现存的文献资料都有一个重新整理和修正篡改的行为。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4-02-27 23: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