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世界吧 关注:3,840,264贴子:115,355,984

wot通用火力指标解密:配件和战地改装篇(2):配件对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贴是wot通用火力指标解密系列的第四贴。此系列将以解密wot中主炮相关数据为目标,全系列分为散布,伤害/穿深浮动,相关火控公式,以及配件和战地改装共四篇。前两篇已由@Advent_Utopia 发布,后两篇将由我发布。
本系列所有内容皆基于国外wot玩家“Overlord_Prime”于2022年1月2日发表的论文“World of Tanks: Ultimate Gun Mechanics Guide”。原文网址已在第一贴散布篇中贴出,请点进@Advent_Utopia 主页自行查收(原文网址需要伪屁嗯)。
本篇由于内容较多,将分多次发布,为了篇幅考虑(也为了我自己省事),一些基本介绍、浅显和不知所云的内容就不放在这里了,有兴趣的请自行阅读原文。
以下正文部分除了一些增加可读性的删改以外,内容尽量和原文一致,我自己会加一些评价和补充,放在括号里以便区分。


IP属地:美国1楼2024-03-07 12:08回复
    前言(配件对比)
    根据前几篇中提到的火控公式,我们能够分析各个配件完全缩圈时间和扩圈倍率的公式,而不是只看精度。这里只讨论缩到最小的情况(只缩一部分圈也可以用缩圈的百分比近似)。
    为避免不必要的复杂度,我们不考虑旋转配件加转速的效果。(转速部分本人将在《炮塔转动的扩圈研究》中讨论)


    IP属地:美国2楼2024-03-07 12:09
    收起回复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3-07 12:11
      收起回复
        好帖,利于新手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3-07 12:12
        收起回复
          1. 白配件
          此小节中我们使用配件的基础数值:
          通风:5%
          炮控:10%
          垂稳:20%
          瞄镜:5%
          旋转:10%
          对于通风,我们采用常规配置,即炮手不由车长兼职(这是由于其他成员熟练度比车长高10%,和是否兼职无关)。通风的加成也被分离出来(应该是指不考虑通风和其他配件的复合作用),可能会产生非常小的误差,但小于0.2%。
          瞄准时间曲线(横轴是扩圈倍率,纵轴是该配件减少的瞄准时间比例,五条线按图片上方标注顺序分别为通风,炮控,垂稳,瞄镜,旋转)

          注意通风和瞄镜的起始点是100%而不是0%,因为这两个配件在没扩圈的时候就具有了精度优势。


          IP属地:美国5楼2024-03-07 12:14
          收起回复
            说结论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3-07 12:16
            收起回复
              将0-40%的部分放大:

              炮控恒定减少9.09%瞄准时间。上一节中我们也提到了垂稳类配件在扩圈越小时减少扩圈的比例越大。即使在(实战几乎达不到的)15倍扩圈处,垂稳减少扩圈的比例也有8%,和炮控的9.09%差别不大,所以如果能在垂稳和炮控之间选择的话永远优先垂稳。
              将0-20%的部分放大:

              在扩圈较为明显时,炮控好于垂稳以外的其他火控配件。通风由于既加精度又减少缩圈时间,通常比瞄镜好用,只是通风不影响火控系数,限制了它的价值。注意这张图显示的是缩到无配件基础精度的时间,因此瞄镜以及通风影响精度的部分不直接影响缩圈速度,但却能间接更快到达该精度。
              炮控(黄线)和旋转(蓝线)的分界线在2.5倍扩圈处。如果上不了垂稳,而且只在缩到最小时开炮,炮控比旋转更有用,比如火炮。然而实战不会每炮都缩到最小,而且旋转还加转速,因此旋转即使在扩圈倍率很高时比炮控差一半,实用性还是高于炮控。


              IP属地:美国7楼2024-03-07 12:16
              回复
                2. 高级配件
                我们使用紫装的数值,如果该配件没有紫装就取红装数值:
                通风:8.5%
                炮控:13.5%
                垂稳:27.5%
                瞄镜:8%
                旋转:15%(当时还没有紫旋转)
                使用类似上文的分析方法:

                和白装相比,紫炮控减少缩圈时间的比例只从9.09%提升至11.89%,而其他配件相对炮控的回报比白配件更高,尤其是垂稳,垂稳和炮控的分界线大幅右移。


                IP属地:美国8楼2024-03-07 12:17
                回复
                  将0-50%的部分放大:

                  和白配件相比,炮控在曲线中部比起其他配件的优势降低了。紫炮控和紫垂稳的分界线甚至达到了14.6倍扩圈,很多坦克甚至连达到这一扩圈的可能性都没有,T57全速移动全速旋转的同时全速旋转炮塔都只能达到12.39倍。
                  将0-30%的部分放大:

                  和白配件相比,除了炮控以外的所有配件都有可观提升。从数值上看,紫通风的8.5%比白装的5%提升了70%,红瞄提升了60%,红旋转提升了50%。
                  在扩圈较大时,通风(红线)对精度和缩圈时间的提升相比白装明显增大,因此旋转(蓝线)和通风的差距降低了,但是瞄镜(橙线)和旋转之间的差距则比通风大得多,因此通风可以作为旋转和瞄镜的综合配件使用。
                  紫炮控和红旋转的分界线大约在3.3倍扩圈附近。之前的结论仍然适用,但是更偏向旋转一边,何况这里比较的还是紫炮控和红旋转(我算了一下,紫旋转和紫炮控的分界线在4.5左右,紫旋转明显占优,除非火炮)


                  IP属地:美国10楼2024-03-07 12:21
                  回复
                    在血量(加血)、速度(涡轮)、DPM(输弹)、视野(高光、消音、车长镜)面前,火控起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小,天天讨论一个占比非常小的火控已经没有啥意义了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3-07 12:22
                    收起回复
                      3. 基础配件的综合
                      如果需要使用多个火控配件,何种配置最强?
                      注意同种火控配件叠加时收益递减,比如旋转叠加垂稳的扩圈变为(1-10%)*(1-20%)=72%,而不是直接相加得到的70%。(之后一节会详细说明)
                      下图为各个配件叠加垂稳,在扩圈系数5-15倍的效果(横轴是扩圈系数,纵轴是缩圈时间以纸面瞄准时间为单位)

                      可以看出,其中炮控最有效,但即使如此它比其他配件的收益也就多了几分之一秒。
                      比如扩圈倍率是10,在装备垂稳的前提下,无其他配件,旋转,炮控的瞄准时间分别为2.09,1.98,1.90个单位,如果纸面瞄准时间为2s,瞄准时间分别为4.18,3.96,3.80s。
                      也就是说炮控即使在如此大的扩圈和完全缩圈的条件下也只有0.38s的收益(其实也不少了,何况这么配装的车纸面缩圈时间一般都在3秒以上),而旋转更是只有0.22s。(我看到这立即把-3a的旋转拆了)


                      IP属地:美国12楼2024-03-07 12:24
                      回复
                        给力呀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4-03-07 12:26
                        回复
                          将纵轴用减少的缩圈时间比例表示并放大0-20%的部分:

                          有趣的是此图和把前边没装垂稳的图拉长20%之后正好一致。但是这也意味着相同扩圈系数下,炮控以外的配件在叠加垂稳时的收益比例比没有垂稳时更低,尽管差别不大。
                          对于不能装垂稳的低级车,各个配件叠加旋转的结论类似。一般推荐上通风,因为通风容易利用加成槽,并且在提供火控指标之外加成的同时也在提升精度和瞄准时间之间取了平衡。(叠加紫垂稳应该也是一样的道理)


                          IP属地:美国14楼2024-03-07 12:26
                          回复
                            译者小结
                            本节用数据和图表具体对比分析了各个配件在各种情况下的表现,用数据印证了很多之前关于配件的结论,比如垂稳完爆炮控,火炮优先炮控等等。但是受写作时代所限,本节没有讨论这两年新出的橙炮控和紫旋转,不知道有没有人用类似的方法分析过。
                            此外,个人认为用减少扩圈的百分比当作评价标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尤其是在扩圈极小的时候,本来缩圈就很快,即使再加快百分之几十速度,从绝对数值上也快不了多少秒,不过如果只看相对关系则问题不大。
                            下节则是上述配件在各个实战应用场景之下的作用对比,敬请期待。


                            IP属地:美国15楼2024-03-07 12:30
                            回复
                              不如吧服务器炸了讲这么多不能阻止服务器给你安排乱飞和低伤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24-03-07 12:3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