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吧 关注:233,871贴子:1,342,238
  • 23回复贴,共1

人均收入是什么决定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前言
国民生产总值是总生产资料的价格和总生活资料的价格之和,国民总收入是总生活资料的价格。生活资料属于消费,但是消费的性质后来发生了蜕变,有一部消费从个人消费中剥离出来,演变成政府消费。这里不做细分了,我们把所有的消费都视为劳动收入,探索一下为什么同样的劳动力,创造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IP属地:吉林1楼2024-03-08 13:29回复
    2、收入来源于资本的积累
    这个世界,生活资料才是我们想要的最终目标,生产资料不过是中间的过度。但是,得到的生活资料价值有多少,跟当前的劳动,真没有多大的关系。这不是否定劳动价值论,而是强调价值和历史的联系。在我们的这个劳动价值论中,劳动力的价值取决于资本的积累程度。资本是积累的生产资料,积累的生产资料越多,收获的生活资料才越多。
    每个人的劳动都包含剩余价值。如果剩余价值成了人口红利,用来养活新增就业人口,总资本确实增加了,但是人均的资本并没有增加,所以人口红利是不可能提高劳动者的收入的。如果将每年的剩余价值,都转化成劳动者本人的生产资料,人均的资本就越来越多,劳动收入也越来越多。只不过,这种生产资料,我们不一定能用上。
    怎么能让积累的生产资料用上呢?其实就是不断的新陈代谢。假设,我们的生产资料就是一台设备,任务就是不断的用新设备,取代现在的旧设备。需要多久才能把我们现有的旧设备换成新设备呢?6年!


    IP属地:吉林2楼2024-03-08 13:29
    收起回复
      3、产品换代的周期
      可能你觉得6年的时间太长,想3年就换新的。整体而言,我们国家做不到!这个社会,静态投资回收期就是6年。这个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工业项目的建设周期有关,其中有三年的重工业的建设周期,有三年轻工业的建设周期,合起来就是6年。
      整个工业的生产体系,只能做到用6年的时间,才能让自己的设备制造能力翻一番。因为全社会都在追求以旧换新,所以国家需要用6年的时间,才能让所有工厂全部换上新设备,同时把所有的旧设备淘汰掉。
      大家知道,设备这种东西,理论上可以使用几十年,但是为了追求先进性,工厂大都使用快速折旧。工厂关键设备的折旧周期,一定是6年。以汽车为例,2年一改款,6年一换代。6年的时间,汽车生产的关键设备必须完全更新。一次全换比较麻烦,容易耽误事。一般是把换代分成3步,每两年更换一部分设备,搞一次小改款。
      设计师们每两年就为我们设计一款小改款的汽车,每6年就为我们设计一款新车,这个周期不是巧合,而是制造业的产品换代的周期性规律。你要是玩游戏机,你肯定知道索尼游戏机的换代周期,就是6年或7年。


      IP属地:吉林3楼2024-03-08 13:30
      回复
        4、不变的资本收益率
        静态投资回收期6年,资本就会两年翻一番。不管你是扩大再生产,还是搞设备的升级换代,这个规律不能变。有的资本家用6年的时间,让资本从100变成200,因为生产资料翻了一倍,所以利润翻了一番;有的资本家用6年的时间,将旧设备换成新设备,因为生产效率提高,用人更少,节省的劳动力变成利润,利润也翻了一番。
        前一种情况,生产资料的数量6年翻一番。如果我们国家正处在人口红利,经济总量就是6年翻一番。后一种情况,利润6年翻一番,相当于生产资料的价值6年翻一番。此时,每年释放出来的劳动力价值,就是每年释放出来的新利润,我们需要用6年的新利润的产出,去弥补前面的那个利润(购置新设备)的投入,6×6=36,所以经济总量就是36年翻一番。
        看起来产业中释放出来的劳动力,6年可以翻一番,很了不起,其实没有什么了不起。传统的产业确实很难做到,但是新兴的产业,完全不在话下。退一步讲,就算技术有瓶颈,我们真的做不到每年都从原有的产业中释放出来一定比例的劳动力,它也不会影响我们国家用6年的时间进行产品的升级换代。


        IP属地:吉林4楼2024-03-08 13:30
        回复
          5、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对于资本家来说,不管生产资料的增长是不是物理的增长,总利润6年增长1倍,是雷打不动的行业规律。即使你的生产效率实在不能提高,但是你至少做到,你的产品6年时间一换代。既然是换代,性能肯定提高,你完全可以把性能的提高,当成你的产品的价值的提高。通过提高产品的售价,保证你的利润,能够用6年的时间翻一番。
          我们国家的汽车,几十年前的价格是很贵的,现在就很便宜了,但是今后很难再便宜。一个成熟的产业,它的效率不会一直提高,所以成本也有极限,不会一直降本增利。今后的汽车,如果它还能有幸是我们国家的支柱产业,它只能是越来越贵。
          价格贵,可不是白贵的,汽车厂商会给你提供一大堆的产品附加值。日本有一家丰田汽车,他们有个管理叫成本企划。成本企划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在车型设计的时候搞价值分析。价值分析,要么就是成本不变,附加值提高;要么就是附加值不变,成本降低。
          我们觉得汽车的附加价值,就是我们愿意为汽车的附加功能支付的代价,其实世界一切的价格的背后,都是资本在追求6年的时间,利润翻一番。不同的国家的经济发展有慢有快,但是资本收益率基本是恒定的。也不是绝对的不能改变,但是经过了100多年的运行,大家发现这个6年最舒服,方方面面都能接受。


          IP属地:吉林5楼2024-03-08 13:31
          回复
            6、资本收益率的计算规则
            静态投资回收期6年,资本收益率就是10÷6=16.7%。有人说,你这个收益率太高了,现实中的资本收益率没有那么高,那是因为你的资本收益率的评价对象不对。资本收益率,就是用来评价投资收益的,不是用来评价现存的资本收益的。作为投资人,你的投资在最初的6年就已经收回了,你不能因为你当前的资本,是当年你花100万卖下的,它现在的价值就是100万。通常,我们要根据利润的实际收益情况倒推现存的资本的价值,让愿意投资的人,可以用6年的时间收回投资。
            现存资本的收益情况是很复杂的,同样的资本,发生在不同的年代,资本的价值大小是完全不同的。由于新旧产品并不是垂直切替的,而存在一定的交叉,所以并不是新设备一出来,老设备都扔掉。特别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得省钱过日子,不知道有多少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市待业大军等着用旧设备呢!
            由于在旧设备的身上,已经不再发生新的投资了,所以它的利润将全部转移到其它项目中去。这种情况下,自然也不存在6年之内利润翻一番的可能,我们亦不能按照原来的公式,根据现有利润倒推它的资本价值。比如说,旧设备每年的利润是16.7,原本倒推的旧设备的价值是100,但是旧设备只能再使用两年,两年的总收益也只有33.4,考虑到资金的时间成本,这台旧设备的价值,无论如何也不会超过33.4。
            当今的汽车制造业也面临类似情形。传统的燃油汽车正在面临新能源汽车的挑战,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即将面临固态电池的挑战。这种情况下,工厂会把它的利润贮存起来,或者投资于其它行业。据说国内有的汽车厂已经不再有燃油汽车的任何投资计划了,无数的投资都在关注或等待着汽车业的下一个风向口。总之,资本收益率是衡量投资效益的,不能和现存的资本收益混为一谈。


            IP属地:吉林6楼2024-03-08 13:31
            回复
              7、资本和收入的关系
              最后,我们说说人均资本和人均收入到底是一个什么数学关系。如果一个国家,就是靠人口红利搞经济发展的,那么每年的剩余价值就是总资本的6分之一。通常为了均衡发展,剩余价值率是100%,劳动力价值等于剩余价值。这样,国民总收入(相当于工资收入),注意不是国民生产总值,就是这个国家总资本的6分之一。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任何人口红利,只搞创新发展,每年的剩余价值也是总资本的6分之一,但是剩余价值中只有6分之一,能转化成相对剩余价值(含成本的降低和产品附加值的提高),这个相对剩余价值就是你每年工资收入的增加部分。
              劳动收入就是历年的相对剩余价值加起来,再加上第一年的劳动力价值。第一年的劳动力价值非常小,可以忽略,这样我们的劳动收入,其实就是我们历年积累的相对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总资本的6分之一,每年的剩余价值有6分之一可以转化为相对剩余价值。这样,相对剩余价值就是总资本的36分之一。
              如果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国民总收入就是这个国家的总资本的36分之一。如果是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国民总收入就是这个国家总资本的6分之一。大多数的工业化国家,既不是纯粹的发达国家,也不是纯粹的发展中国家,所以国民总收入在总资本的6分之一到36分之一区间段变化。
              表面看经济发展很快,工资马上要追上西方发达国家了,其实不然。收入的高低在于资本的积累。越是靠近发达国家,国民总收入占总资本的比例就越小。资本积累的速度取决于资本收益率,大家都差不多。越是到最后,收入的增长越是落后于资本的增长。在没有外部干涉的情况下,经济越发达,贫富差距就越大。


              IP属地:吉林7楼2024-03-08 13:31
              回复
                一句话就能说明的问题,用得着这么长篇大论么??
                人均收入多少,是由本国的产出能力和消费能力决定的。


                IP属地:重庆8楼2024-03-08 17:50
                收起回复
                  我回一下E族人吧。我把一个问题分成7个部分,是因为7个部分互相关联,除了前言,我给出了6个结论,都在标题里,你要的结论,我放在最后,如果你不想看分析,只想看的结论,几十个字,对你的阅读压力会很大吗?西方经济学,要想说明同样的问题,可能要写一整部书,还写不明白。如果我是你的老师,我已经给你了一个这个世界上最简短的阅读和理解的方式了。如果我是你的同学,我已经在你懵懂不懂的状态下,提前向老师交卷了。如果我是你的学生,你应该指出学生的错误,而不是抱怨学生写的多了。最后呢,你说收入高,是因为产出能力高,这种说法,在语言学的角度,都是同义反复,这个世界,有很多东西,是紧密关联的,个子越高,体重越高,这种基于简单关系,就能判断的事实,你只能把它作为你的观点的前提,不能把它作为你的观点的结论。


                  IP属地:吉林10楼2024-03-09 09:41
                  回复
                    斯拉法价值体系,并不属于价值论的一种,但是它确实是一种思考方法。它的特点就是用商品生产商品。我们借用他的思路,换个角度,就是用资本生产资本。每个人都是用自己手里的资本,去再度生产出来我们手里的资本。在你没有完成这个过程之前,你生产的资本,以在制品状态存在。资本是什么?是生产能力。所以用资本生产资本,其实就是用“能力”生产“能力”。能力有很多种,设备、厂房、人,都是能力。我们不知道人的能力,但是我们知道工厂的能力。假设我们国家有100万的建筑工人,他们的建设周期就是3年。建一座重工业工厂,再建一座轻工业工厂,周期就是6年。建筑工人的背后,可不是什么东西都没有,有的是那些为他们生产建筑材料的工厂。延伸理解,建筑工人的工作,就是用工厂生产工厂,它的周期就是6年。工业项目的建设周期基本上就是三年,一年的土建,一年安装,一年试生产,不算准,大体差不多。各城市都会有工业园区,给你的建设工期基本就是3年。有朋友在建筑业干过的,可以具体说说。那么你说了,建设工期也可以压缩啊,理论上没有问题。中国人最爱加班了,提前20年赶英超美,别的行业不敢说,建筑业一定能做到。问题在于,我们这个世界是讲究平衡的,你建筑业要想速度快,你必须要集中用人。过去一个建筑项目用100人,三年完成建设,我们现在用300人,一年完成建设。这个时候,问题就出现了,我们这个工厂,生产能力是有限的。工厂的产能不动,建筑工人就不可能增加。即使你把100人的工业项目,变成300人的工业项目,工期缩短了。但是,实际上你的建筑工人要干一年,休息二年,毫无意义。所以,静态投资回收期,它就是一个工业化社会的内在规律。我们以为资本用6年的时间,就可以翻一番,以为资本家很了不起,把资本家捧到天上去。一个100年来,在资本主义世界普遍存在的经济体的内在规律,跟资本家有什么关系呢?


                    IP属地:吉林11楼2024-03-09 09: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