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3,928,268贴子:71,067,122
  • 6回复贴,共1

维多利亚时代另一些资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天津1楼2024-03-10 19:50回复
    在1833年之前,英国还没有一项工业实现全面的技术改革,旧的生产组织形式无处不在。彼时,这些旧的生产组织形式并 不是作为古董供人观赏,而是实实在在起着作用。例如把羊毛纺成纱,把纱纺成线,用铁条制成铁钉、皮革制成鞋子等,都是靠手工劳动;手工操作的织布机、木制纺纱机比比皆是。也就是正常的工业化先工场化,然后机械化
    这时候有个有趣的英语单词:老姑娘”(spinster)
    最开始指代就是孤独的纺织女工。后来值得嫁不出去老姑娘


    IP属地:天津2楼2024-03-10 19:54
    回复
      棉纺工业是第一次工业革新主力,也带来人口增长,以下是统计数据
      1835年的统计表明,各类纺织厂雇用工人的平均人数为:棉纺织厂175人,丝织厂125人,亚麻厂93人,毛纺织厂44人。当时棉纺织厂的平均规模是英国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1815年,曼彻斯特拥有43家重要的纺织厂,平均雇用300个劳动力。到1832年,这个平均数字增至401人。英国第一家用蒸汽做动力的纺纱厂建于1785年,曼彻斯特的第一家同类厂建于1789年。1785-1800年,英国制造出了82台蒸汽机供棉纺厂使用,其中有55台归兰开夏郡使用。1806年,曼彻斯特生产了第一台蒸汽动力织布机。
      1835年,英国共有116800台动力织布机,其中94%运用于棉纺工业。1785年,英国棉织品出口额超过了100万英镑。到1830年,棉织品出口额增至3100万英镑。1796年,英国印染的棉布为2000万码,到1830年猛增至3.47亿码。1788年,棉纺工业雇用的劳动力为35万人,1806年增至80万人。1820年,曼彻斯特和索尔福德两地有棉纺织厂66家,到1832年增加到96家。棉纺工业“使人口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增加”。1760年,奥尔德姆还只是一个拥有400名居民的小村庄;到1801年,当地人口发展到2万人。1753年,博尔顿仅有一条高低不平的街道;到1801年,当地的人口增加到1.7万人。


      IP属地:天津3楼2024-03-10 19:56
      回复
        冶金有了发展,但跟不上棉纺织工业发展速度
        1788-1830年,英国的生铁产量增长了10倍。1830年投入生产的炼铁炉为1788年的3倍。1820-1833年,经由格拉摩根郡和蒙茅斯郡之间的运河装运的生铁增长了2.5倍。同一时期,从西法沙出口的生铁增长了1倍,从道勒斯出口的生铁增长了2倍。1800年,英国国内生产的生铁与国外进口的生铁数量之比为4:1,到1828年猛增到50:1。克拉彭写道:“滑铁卢战役之后的英国到处响叮当,好像一家铁匠铺。”
        铁的冶炼需要煤。1800-1836年,诺森伯兰郡和达勒姆的煤矿数量几乎增加了1倍,煤的开采量由1780年的600万吨增加到1836年的1300万吨。1829年,热风熔炼发明后,冶铁的耗煤量降低了三分之二,节省了大量煤炭。


        IP属地:天津4楼2024-03-10 19:58
        回复
          澳洲的羊毛开始成了带英主要的毛纺羊毛来源
          1815年以前,英国主要从西班牙、葡萄牙和德国进口羊毛。约翰·麦克阿瑟(John Macarthur)船长在前往新南威尔士的途中,于开普敦买到了几只美利奴绵羊。1806年,装载246磅澳大利亚羊毛的第一艘船到达英国。在以后的24年中,英国进口的澳大利亚羊毛达3564532磅。1828年,澳大利亚羊毛因质地特别柔软,优于其他任何品种而为人所称道。


          IP属地:天津5楼2024-03-10 20:00
          回复
            工业化带来的出口工业品红利
            1821年,英国对世界各地的出口额达到4300万英镑,1832年达到6500万英镑,增长了二分之一。其中,出口到欧洲的,各占这两个年份出口额的一半。1821年,天竺和华夏共买进了英国出口额的十二分之一,1832年为七分之一,增长了四分之三。


            IP属地:天津6楼2024-03-10 20:02
            回复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6-21 23: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