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吧 关注:759,542贴子:6,243,341
  • 1回复贴,共1

为什么“观测”会导致基本粒子的波动状态坍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样说就好理解了:
太阳光照射到你的皮肤上,皮肤就感觉到热。
为什么?因为光子的能量被皮肤原子中的电子吸收,电子的轨道跃迁到更高能级的轨道,因此这个原子就比原来“热”了嘛!
那么问题来了:光子是很小的,电子的体积也不大。光子跟电子撞到一起的概率非常小。那么为什么光子没有跟中微子那样穿透人的身体离去,而是跟电子发生了热交换呢?!
这是因为,每个光子其实不是一粒一粒的子弹,而是一团一团的波,每一粒光子它其实是成概率分布状态同时飞向我们的皮肤的各个位置。而电子也是一样,它是像一团云雾那样同时出现在原子核周围,只不过出现的强度(概率)不一样。这样电子云与光子的波就是一团对一团很容易产生作用,而所有发生作用的位置,就会合成在某个具体位置上呈现出“最大”点。而这个“最大点”,就是这个光子所谓的“塌缩”位置。
综合上述,所谓“观测”,就是有实体的质量物质,与波动状态的基本粒子产生了相互作用,其实就是能量交换。如果一粒光子没有跟我们或者我们的测量仪器发生作用,那我们根本不可能知道它的存在。而一旦产生了相互作用,我们就“观测”到了它,它也就“塌缩”到具体位置了。
这就是观测导致基本粒子塌缩的本质。
那么问题来了:宇宙中的星座在没有人类甚至没有生命之前就存在了的,那为什么它没有一团混沌而是出现了实体呢?那又是什么意识观测了大爆炸后混沌的宇宙的呢?!
据科学家研究,这个首次观测宇宙的“意识”,可能来自黑洞发出的信息。也就是说,是黑洞启动了宇宙形成日月星辰的按钮,从而形成了目前的花花世界!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3-13 17:16回复
    这不都是猜测,也可能是害怕被偷窥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3-13 23: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