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吧 关注:235,626贴子:1,350,500
  • 21回复贴,共1

第三条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前言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争议由来已久。简单说,计划经济就是由政府决定产品的价格和投资;市场经济就是由企业自己决定产品的价格和投资。两者各有优缺点。你的优点,就是我的缺点;你的缺点,就是我的优点。以下不谈公平,只谈利益,说说各自的缺点。
2、计划经济的缺陷
计划经济是政策导向,统收统支。生活资料的价格是国家规定的,生产资料的价格也是国家规定的。这种模式下,一旦供大于求,就很麻烦。商品卖不出去,资源大量浪费;反过来说,供不应求,就比较简单,政府可以用凭票供应的方式,限制老百姓的购买力。不仅是紧俏商品要凭票供应,很多重要的生活支出,也不能货币化,比如住房、医疗、教育等。有钱不一定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买到的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东西。
计划经济的最大缺陷,是价格的失真。要想价格不失真,生活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价格必须都是市场决定的。这样,投资也就变成市场决定的了,失去了计划经济的本来意义。在价格失真的情况下,货币不能代表消费者内心的真实意愿,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不能统一,资源的配置也无法做到最优化。1992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所有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从此中国告别了计划经济,开启了市场经济的新时代。
3、市场经济的缺陷
市场经济的最大缺陷,是存在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它和投资决策没有关系,是体制内生的。说是危机,其实是一种自发的产业结构的调整机制。当代资本主义没有明显的经济危机,这并非是资本主义变得高明了,只不过是在他们采取了一些政策和措施之后,原有的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需要用经济危机进行调整了。只不过这种没有经济危机的产业结构调整,不一定是正确的。
经济危机的根源,来源于产业结构的不均衡。具体说,就是重工业和轻工业的不均衡。要想让重工业和轻工业保持均衡,重工业应该平均分配生产能力给两大工业。假设重工业只生产设备,那么重工业就应该平均分配自己生产的设备。此时,重工业的剩余价值率应该为100%。现实中,重工业的剩余价值率到底是多少,我们看轻工业的剩余价值率就好了,两者的剩余价值率必定相等。下面做个证明。
假设这个世界只有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工厂,两大工厂分别生产自身的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因为劳动力是充分流动的,所以重工业的单位劳动力价值等于轻工业的单位劳动力价值。因为劳动价值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以重工业的单位劳动价值等于轻工业的单位劳动价值。劳动价值等于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之和,于是,重工业的单位(劳动力)剩余价值等于轻工业的单位(劳动力)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等于剩余价值(不变资本)和劳动力价值(可变资本)之比,既然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单位劳动力价值和单位剩余价值都相等,则重工业的剩余价值率必然等于轻工业的剩余价值率。
接下来,我们还需要证明重工业和轻工业之间不发生价值转形,也就是两大工业价值不会因为价值转形而发生变化。假设轻工业的剩余价值可以转移到重工业中去。根据价值转形理论,转形前后的总剩余价值不发生变化,这样轻工业的剩余价值减少A,重工业的剩余价值必定增加A。重工业和轻工业之间要进行等价交换,即重工业的劳动力价值等于轻工业的剩余价值。轻工业的剩余价值减少A,则重工业的劳动力价值也必然减少A。这样,重工业的价值增加了一个A,又减少了一个A,总价值没有发生变化,这说明两大工业之间不能发生价值转形。
4、经济危机的周期
工业化早期,技术简单,工厂的资本有机构成较低。资本有机构成是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的资本价值构成,其实它就是剩余价值率。因为重工业的剩余价值率较低,重工业就会把更多的设备分配给轻工业使用,轻工业的资本收益率更高,经济增长更快。轻工业的经济增长快,需要更多的设备,但是重工业的分配到的设备少,资本收益率较低,跟不上轻工业的增长速度。于是,两大工业之间就出现了交替的投资。轻工业的资本收益率高,故优先向轻工业投资;轻工业衰落之后,再向重工业投资。
轻工业衰落的时候,它的利润率降低,企业要减员增效,是经济的低潮期。从轻工业的上一次低潮,到轻工业的下一次低潮,要经过重工业和轻工业的两轮投资。经济危机的周期就是两倍的静态投资回收期。19世纪的经济危机的周期是10年,说明19世纪的静态投资回收期是5年,小于现在的静态投资回收期。它同时说明,现在的资本收益率要小于19世纪的资本收益率。
5、为什么经济危机消失了
19世纪末叶,随着技术的进步,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剩余价值率逐步趋近100%,经济危机消失了,全球经济平静了50年,直到1929年,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的爆发。在剩余价值率高于100%的时候,重工业分到的设备越来越多,所以重工业的增长速度高于轻工业的增长速度。经济危机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投资从重工业转移到轻工业。然而,在资本主义经济较为发达的年代,市场空间越来越小,重工业的过剩,已经真正成为了产能的过剩。
重工业和轻工业,就像是天平的两端,两端的重量必须平衡。解决经济危机,其实就是解决天平两端的重量平衡问题。在重的那一端,我们要减少重量;在轻的那一端,我们要增加重量。凯恩斯的做法,就是在天平的一端减少重量,也就是增加政府的公共开支,将重工业中的过剩、轻工业也消化不了的产能,转移到城市基础建设中去。今天这一招,各国政府还是屡试不爽。
除了减重,现实中还有一项不用政府插手的劳动,那就是增重。其实就是在天平上的轻工业的一端,不断增加人。增加的人,不能操作设备,否则两头都要增加人;也不能走老路,不用复杂设备,用简单设备,那就是开历史倒车了。符合这种条件的,只有服务业。原则上,服务业不从事生产,不需要设备,但是他们和轻工业一样,都是用来直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
减重好说,增重去哪里给你找人呢?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服务业是不能创造新价值的,服务业的价值来源于制造业的剩余价值。我们解读一下,工业生产效率提高后,有一部分剩余价值来源于减员增效,这部分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减下来的人再从事服务业,就为服务业创造出新的价值。这部分新的价值,其实就是历年来制造业积累的相对剩余价值转移到服务业中来了。
6、产业结构的危机才是真正的危机
相对剩余价值既可以留给制造业,也可以留给服务业。那些留给制造业的人,会随着制造业的效率提高,创造出更高的劳动价值;那些留给服务业的人,不使用设备,谈不上增加效率,不会创造出更高的劳动价值。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把人留给制造业,肯定比把人留给服务业,未来的经济效益更大。但是,市场经济就是这个特点,它不允许轻重工业的剩余价值率不等,又不想有经济危机,只能是退而求其次。计划经济就不同了,不管具体的利润有什么不同,都不会从根本上左右国家的计划。
2023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126万亿,服务业贡献的增加值就高达68万亿。虽然由于统计口径的问题,有的服务业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服务业,但是至少说明当下中国的服务业的庞大。是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大的服务业吗?恐怕未必!服务业的内卷一样很严重,它的劳动收入也比较低。是市场经济体制逼迫我们不得不做这种选择。
总之,计划经济的价格不真实;市场经济有经济危机。即使市场经济没有经济危机,它的产业结构也不健康。两者都不是人类社会理想的经济体制。我们需要探索一种更加高效、更加健康的新经济体制,而不是把两种不同经济体制,简单的叠加在一起。建议有关部门,可以深入研究一下混合所有制,国有资本应该全方位强制参股。国有资本获得的参股收益,不归企业自身所有,而是由国家统一调度,统一分配,以此保证轻重工业的均衡关系。


IP属地:吉林1楼2024-03-19 13:34回复
    对计划经济不能过于僵化理解,未来在大数据,尤其是人工智能加持下的计划经济,根本不可能是过去由初中文化的基层单位统计员,以填表方式逐层上报,由大专文化的省市级计划官员汇总,再报到本科文化的国家计委主管搞“四大平衡”…等等,这样的“刀耕火种”方式了。未来的计划机制,一定是完全体现市场的优点,又兼具计划的可调控性和实时调整的。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3-19 18:13
    收起回复
      为OGAS欢呼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3-19 19:02
      回复
        不管西方经济理论有多大错误,但是供需平衡,才能做到经济最优,这个观点是不会错的,计划经济永远做不到供需均衡,只要商品的定价权在国家手里,供需就永远是不平衡的,那些所谓的供应卷,不过是市场供需不平衡的表现,这种平衡必须是市场自发的行为,你不能人为施加影响,控制人家的购买力,然后说你供需就均衡了。人类总是在错误中,找到正确的方向,计划经济我们已经考察过了,它没有成功,这个没有成功,不是我们的技术不行,手段不行。前苏联的计划经济,搞了60年,远比我们更有研究,据说刚解放的时候,人家教我们做计划,我们十年都没有研究明白,前苏联有位经济学家,研究出来了线性规划,后来拿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个线性规划,就是做资源的优化的,是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是结果怎么样呢?前苏联和我们一样,什么东西都要票,货币远远不够能代表真实的价值。如果以为我们今后有了大数据,有了强大的算力,计划经济就可以取代市场经济,这个不现实。经济学这个东西,不能想搞对象一样,你爱这个人,就得爱这个人的优点和缺点,没必要,只要优点,不要缺点。


        IP属地:吉林6楼2024-03-19 21:36
        收起回复
          回一下行者归来。真正的计划经济,你得没收所有私人资本,这个目前只能想想了。另外,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一个价格准不准的问题,是一个什么机制产生价格的问题。无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价格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也就是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劳动力价值是个没有争议的价值,剩余价值就比较麻烦了,因为存在价值转形,市场经济接受的是,按照资本权重分配剩余价值,也就是马克思说的,平均利润率规律。如果我们不搞市场经济,那么就应该有新的价值规律,也就是不按照资本权重分配剩余价值,这样一来,价格产生的方式就有变化了,有的产品的价格要征税,有一部分产品的价格要补贴,产品价格中即有政府行为,也有企业的行为。政府不能最终决定产品的价格,无论你怎么为自己解释,你的价格永远也不可能比企业自己定的价格更准,但是你可能对价格的组成部分施加影响,最终的价格,还是交给企业,交给市场。因为物价不是国家决定的,所以这个不是计划经济。物价也不是完全由企业决定的,所以这个也不是市场经济,这个东西就是我说的第三条路。


          IP属地:吉林7楼2024-03-19 21:39
          收起回复
            楼主有空看下稻盛和夫和阿米巴模式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3-19 22:00
            回复
              我觉得阿米巴模式,应该是,市场经济的,最极端模式了,分成一个一个独立的板块,各自独立核算经营。发挥很多人都积极性。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3-19 22:01
              回复
                用这种模式,稻盛拯救了日航。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3-19 22:03
                收起回复
                  晚稻田里,提出一个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管理小组概念,把经营管理下放到每个经营小组,丰田也有类似的组织,五项管理也是下发到班组的,以前在集团的时候,下面对我们不服气,你们一天到晚下来指导工作,指手画脚的,你们有我们懂吗?计划经济也是这样,它是由上面的一些大老爷,决定下面企业的生死,你该卖多少钱,你该生产什么。物价和利润,都在你的手里,下面自然就无所谓了。在计划经济这个体系里,消费者是被边缘化的,一切都围绕国家总体战略,价格只不过是国家制定资源配置计划一个依据,跟市场需求千差万别,一切都是政府说了算,不是消费者说了算,你住多大的房子,吃多少的药,吃多少的粮,都是有标准的,你是说了不算的。计划经济适用于战时经济,适用于供给制,在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优先体现国家战略目标。它就根本不存在供需的平衡,在理论上就不存在,国家也根本不允许企业根据市场的波动,调节价格。再进一步说,国家把受你支配的物质需求的范围,压缩到极小。这样的体制,因为一切都有计划,确实能避免资源的浪费,但是消费者失去自主权利,也没有什么意思。说计划经济,不用说别的,就是这个供给制,老百姓恐怕就不答应。


                  IP属地:吉林11楼2024-03-20 08:4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