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皇帝吧 关注:19,107贴子:300,905

汇总一些关于讨论中国风歌曲的贴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少杰迷不知道周杰伦对于新式的流行中国风的开创性意义,比如为什么东风破才是真正开启了流行中国风的里程碑的歌,这首歌具体厉害在哪,周杰伦的各中国风歌曲的创作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反而包含了很多不错的想法;
也有不少陶吹拿陶早期的一些所谓的“中国风”歌曲来碰瓷(实际上那些歌并不中国风 就算是也很表面 具体内容在对应的贴里都说差不多了)
这贴主要有两块内容
第二块 会把十七岁、孙子兵法这两首歌的讨论(陶吹觉得一味贬低的话 那也没办法)内容贴进来
第一块先把关于周杰伦的中国风歌曲的一些解析链接汇总进来


IP属地:江苏1楼2024-03-25 03:35回复
    https://tieba.baidu.com/p/8017115002?pid=145461680545&cid=0#145461680545
    关于东风破的
    这贴本来很早之前就发完了 但后面又补充了许多内容
    有兴趣的杰迷可以多看看~


    IP属地:江苏2楼2024-03-25 03:37
    收起回复
      关于烟花易冷的商调式
      https://tieba.baidu.com/p/8497831773?pid=148034251870&cid=0#148034251870


      IP属地:江苏3楼2024-03-25 03:38
      收起回复
        关于陶喆的十七岁这首歌
        https://tieba.baidu.com/p/8509439634
        解析了一下 所以这首歌并不能碰瓷东风破作为什么新式中国风的开山作
        (如果有资格的话 最起码你得是符合中国风这个范围 但这首歌各方面都不满足 具体的在原帖里)


        IP属地:江苏4楼2024-03-25 03:42
        回复
          https://tieba.baidu.com/p/8950296348
          关于陶喆的孙子兵法这首歌
          这首其实也不太行(这首主要考虑的是质量了; 至于开创意义 已经05年了 谈不上了)


          IP属地:江苏5楼2024-03-25 03:44
          回复
            下面把十七岁和孙子兵法的内容贴过来
            关于《十七岁》这首歌
            先说结论吧:这个歌并不中国风 而且 也没开创啥 是个一般的R&B抒情歌而已
            至于为啥这么说 这里尽量有理有据 分几段说明一下 。
            讨论的是就事论事 陶比特别搞什么你行你上的逻辑就行~
            这个歌还算比较好分析,主音为1而且没有转调,那么下面这些还算容易看
            1.这个歌是以五声音阶为主吗?
            并不是。
            谱子可以参考楼下的图
            当然,并不是谱面上出现了4或7或其他音、而且比较多,就判定为“不是以五声音阶为主”,还要看看音程关系是不是在有意在塑造近关系调的五声音阶。比如说,如果出现了4,并且只用45612这几个音 也是五声音阶的音程(听感),可以视为到近关系调五声音阶继续写,同理,如果出现了7,若只用56723这几个音也是五声音阶的音程(听感)。
            但无论如何也对不上,旋律音出现了4或7,以及和弦音带b6、b7等的地方,都不是有意在构建五声音阶,听感上,也确实如此,所以这歌不是五声音阶或五声音阶为主。
            2.其次,中国风并不是只有宫调式,更不是只有五声音阶,还有清乐、燕乐、雅乐等这些七声音阶,也可以少用一个音用它们的六声的,排列组合,可以用的调式有不少。
            无论用哪个,以里面的五声音阶为主,其他两个音作为辅助少用点 作为装饰或经过一下,都是很好的使用方法,都可以是写出更多的国风味的( 其他的因素 结构、节奏且不论 至少保证音阶用的对味了)。
            所以 后面几段 讨论一下这个歌是不是应用了其他民族调式。


            IP属地:江苏7楼2024-03-25 03:48
            回复



              这些谱子是看简谱上的旋律用的
              和弦无视好了


              IP属地:江苏8楼2024-03-25 03:50
              回复
                3.
                这个歌 主歌分两个部分
                主歌前半部分,从一开始就大量的用1sus2和4m6和弦来回切换,同时旋律音主要用的是12345这几个,从一开始的段落,就已经破坏了任何民族调式韵味,跟任何上述民族调式的音阶(带来的调性)明显不同。
                理由:除了4用的过多,还有一点,那个b6音虽然在和弦里,但属于离调和弦里的最显著的一个音(离调音),这里都巴不得告诉听众这里有离调色彩,而且,这个和弦还反复多次的跟一级间隔使用,所以b6也算个主要的音,那么,这里主要音包括1 2 3 4 5 b6,跟任何一条民族调式显然都对不上~~~按照西方乐理也可以说说,主歌以自然大调为主 借点同名小调的音(因此带有和声大调的特色),是以R&B常见离调和弦4m、4m6造成的。这个一级与四级小 两者反复横跳的用法 就是很典型的,R&B歌曲带的,陶喆歌里不少,普通朋友第一段也是这么写的,也不算什么高深用法,四级小 是流行音乐常用离调弦之一,算上四级小其他用法 老陶歌里就挺多了。
                这个写法主歌一开始就大量出现 而不是在某句偶尔点缀一下,也不是设计成起承转合并在转的位置用一下,那么,可以说 主歌并不中国风。


                IP属地:江苏9楼2024-03-25 03:50
                收起回复
                  补充一下,既然,民族调式不只有宫调式,这里不妨替老陶作曲时的思路找补一下,会不会用的其他民族调式,但记谱记的是按主音为1记的,所以才看起来跟任何民族调式都对不上呢?

                  这个也不是。唯一比较接近的就是燕乐商调式2 3 4 5 6 b7 1 2,按照音程关系主音唱名为1记,那就是1 2 b3 4 5 b6 b7 1这条音阶了;有点接近,但也对不上,音就不对,即使对,那也是骨干音和偏音的主次地位不分,破坏了民族调式应有的感觉。(旋律用3而不是b3,而且3用的较多,而且,就算用这条音阶,并且简谱出现了记谱唱名变更的事,那也应该以1 2 4 5 b7这五个音为主,其余少用作为经过或点缀一下,但老陶用的是12345这几个为主,为辅的以b6居多,所以显然对不上。)
                  主歌后半部分 旋律音用的是1 2 3 5 6这几个,为五声音阶,和弦比较通常,2m 接3m-6m-2m-5走向,自然大调 对应清乐宫调式;这块旋律音虽然是五声音阶写的了,但光有这个塑造成中国风还不够,不然吻别这类的流行歌算不算中国风,综合曲词编唱能不能听出中国风?这段其他方面国风韵味很少(唱腔不够国风,比如没有那种带点中式古韵味的快速小转音或者滑音;而且后面一遍加的人声和声,这些还是太R&B;另外,编曲这里也没体现出中国风 听着还是挺抒情R&B的)。而且,这个段落的时间占比也在整首歌里是比较少的。
                  (而且这段写的多好也谈不上,不怎么丰富,相比东风破在很多地方的二级四级时塑造隐藏的另一条五声音阶的用法,用法要常规不少。)


                  IP属地:江苏10楼2024-03-25 03:51
                  回复
                    4.副歌就不多说了,情况跟主歌前面性质是一类的,走向跟主歌不一样,不过 和弦走向、旋律,也是挺R&B,或者说,很“流行”,是典型的高级点的芭乐(这里没有说拿风格是啥代表作曲水平高低的意思)。带有副属和弦的使用,四级小和弦在这段里也还在用,都是常用的离调和弦,加以转位更换原本的低音。音阶硬要扯就是自然大调为主 借一些同名小调的音(这就带旋律大调特色),跟主歌前面类似,b7和b6音是常见的流行乐离调和弦的离调和弦引入的


                    IP属地:江苏11楼2024-03-25 03:51
                    收起回复
                      5.
                      此外,这首歌作曲 并不追求段落、乐句等工整,主旋律和乐器的和声也不追求对仗工整,个段落的几个乐句 也不是四句各自作为起、承、转、合那种像古诗的味道(十七岁主歌是旋律重复三句+第四句紧接着转入下一部分的感觉 副歌第一遍则是两短一长的句子 第二遍是起承转合但不追求工整),演唱部分的节奏,大部分不追求四平八稳,也还是很黑人,切分节奏、三三二节奏之类的还是不少的,即使不考虑最后那段加花也是很R&B的。
                      因此,这个歌几乎就不中国风。如果说是中西结合的中国风R&B?那国风比例实在太小。
                      要说哪里中国风了,大概就是前奏?是因为前奏用了二胡?那段二胡的旋律也并不中国风,把6以后半音下行到b6 并且给它弄结尾了 再拉长 听着挺明显的,紧怕听者不知道这里是结合4m和弦离调了…而且前奏和弦跟主歌前面也差不多,还是一样的结论。唯一沾边的 应该就是前奏的古筝刮奏了
                      不过 即使有那个刮奏 十七岁这个歌 还是几乎没有什么创新成分~
                      这首歌各方面跟take a bow还是挺相似的(特别是旋律线 写得真没啥新意 从毛宁的晚秋前奏与主歌,到take a bow前奏与副歌, 到 十七岁主歌前半与副歌 这一类在五声音阶内下行的写法 到97年时 就已经快用烂了 十七岁还是这几首里最后一个出的) ,最大的一条区分(相比take a bow),就是前奏配的古筝刮奏,但也不算有创意,后街男孩if i don't have you前奏用竖琴也配过类似的了(而且 后街这首歌 还被老陶模仿到黄专说走就走了 也是R&B);而且流行音乐配这种古筝刮奏加到前奏里的歌曲 早年的港乐流行歌也有(比如 偏偏喜欢你),综上,这一条想法并并不有多创新


                      IP属地:江苏12楼2024-03-25 03:52
                      收起回复
                        补一张图
                        说作曲部分那几段 可以参考这个图(感谢up主爵士汪汪)
                        主歌和副歌用的和弦
                        和弦进行
                        不过里面省略了一些标记(看起来是普通三和弦的地方 一般都不是三和弦 比如3m指的是3m7)
                        通过扒和弦更容易看出,从前奏、主歌第一部分 也就是从一开始 就破坏了民族调式的听感 比如那个4m6/1和一级交替使用的用法 在普通朋友里也是类似的(普通朋友是1级和4m交替)


                        IP属地:江苏13楼2024-03-25 03:54
                        回复
                          下面是关于陶的《孙子兵法》这首歌
                          此贴的参考来源主要是这个贴
                          https://tieba.baidu.com/p/8217518582
                          那里的截图是知乎一个人的发言,对孙子兵法这首歌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解析,
                          我个人谈不上懂很多,但对不少知识还是研究过的;那个大佬(不管是不是真大佬)对这个歌有些地方的负面评价可能还是想多了、偏了、或者想法极端了,所以在此仅作为参考,对那个大位的发言并不是都赞同。


                          IP属地:江苏14楼2024-03-25 03:56
                          收起回复

                            首先再科普一下音阶、音程关系的事,上面这两种音阶音程关系完全一样的,就是多利安音阶的音程,不过如果是民族调式,可能对应两种,雅乐羽调式或者清乐商调式,这两者组成音的音程就是与多利安音阶完全一样的,不过侧重点中西稍有不同,无论哪个民族调式,都应该以五声音阶里面的为主(骨干音),其余两个为偏音(起到装饰、过渡等辅助作用)。
                            孙子兵法这首歌,综合各个因素,比如节奏(切分节奏有点多,不追求平稳)、唱腔、歌词等因素上,就不太中国风;此外,更关键的,在调式的使用上,也是并不太中国风;所以,要说其哪里中国风呢,大多还是靠民族乐器体现的,虽然这也算是没错,但还是太表面了。
                            如果民族调式运用的比较对味,作曲的其他方面的把握也更合适一些,那么即使不必加很多民乐也能听出中国风的味道。
                            所以,综合来看,这首歌其实并不怎么中国风,听感上也是如此
                            一些具体的理由(主要还是说民族调式的运用)如下:


                            IP属地:江苏15楼2024-03-25 03:57
                            回复
                              如果是想体现中国风,需要民族调式的应用,民族调式用得好了,才更能体现出其古韵、美感、特点~
                              (1)在歌曲开始的旋律,“啦啦啦啦啦啦啦”那段,主要用1、7、6三个音,还有少量5,主歌第一段,主要用6 1 2 3这四个音,过渡段出现了#4,那么综合来看,这首歌想用6 7 1 2 3 #4 5 6这条音阶,雅乐羽调式。
                              但用的不怎么好。
                              不管怎么用民族调式,都应该以五声音阶内的几个音(五正声)为骨干音,七声音阶的话,其他的两个为辅,这首歌在一开始“啦啦啦啦啦啦啦”那一段一出,就完全破坏了民族调式的特点/美感,旋律是111~1177~17666~56~,大量的使用1、7、6三个音,那么,7用太多,这种半音下行、上行的方式根本不是任何一种民族调式的好的用法,任何民族调式都不存在这种音程关系的过量使用(而且,这段在上方加的合音的旋律依然有此类情况)。
                              想打破当然可以,毕竟是流行乐,但临时的、在转折的位置打破一下显然更好,这样一开始就打破,就没有给歌曲的总体感受打下基础,就很破坏古韵味


                              IP属地:江苏16楼2024-03-25 03:58
                              收起回复